戊戌狗已经接近尾声,狗年的得失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不重要也重要。总结过去,着眼当下,规划将来。期待乙亥猪,我们会收获更多。 基于临床问题,进行临床基础研究,以期解决临床的“诊”“疗”问题。临床诊疗的靶点,大部分是功能基因。因此,我们提出了临床基础研究的假说“A基因通过B机制在C疾病中发挥D功能”。 最好的创新在哪里呢?找到临床诊疗问题的新候选靶点是最好的创新之一。A基因在临床问题中未见报道。 正因为未见报道,那么我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围绕A基因展开,组成了课题的研究内容三步骤:1、A基因与C疾病是否相关(临床相关性研究);2、A基因是否发挥D功能(功能研究);3、A基因发挥功能的机制是怎样的(机制研究)。 很多时候,一位临床专家基于临床问题,发现其潜在参与的新候选功能基因后,工作就此结束。而对于基础研究的专家来说,拿到新候选功能基因,只是一个科研工作的开始。 课题研究的深度,在于机制。机制研究季博分了三类:I、分子相关性机制;II、功能相关性机制;III、直接互作机制。 I类机制是最基本的,高水平研究其实在机制部分就是在不断探讨II类和III类机制。这个是研究工作严谨性的地方。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科研工作的高阶。机制上如果要做到严谨,建议大家在寻找A基因和B机制时,把眼光放到酶上,特别是磷酸化调控的激酶。 研究激酶的优点: 1、细胞内传递信号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磷酸化调控。所以某重要信号通路是否激活,大家往往是以节点分子是否磷酸化为判断指标;磷酸化调控在细胞内非常重要。 2、激酶容易筛选抑制剂或激动剂,所以临床在用的药物中,大部分药物的靶点是激酶;临床转化角度,是候选药物靶点,应用性重要。 3、激酶发挥作用,必须探讨其底物,其磷酸化底物的磷酸化状态是否与激酶功能相符。机制研究的II类III类机制都需要探讨。 具体怎么做呢,下面的PPT供大家参考。祝您乙亥猪年,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 ![]() ![]() ![]() ![]() ![]() ![]() ![]() ![]() ![]() ![]() ![]() ![]() ![]() |
|
来自: 无果r5htvs0lk3 > 《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