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您是只发过2、3分文章,还是已经发过10分以上文章,建议您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本文。或许,您下一篇10分以上文章就从这里来了。 一个课题,做好创新性,实验论证的严谨性,就一定能发高分文章吗?拿JBC杂志或者molecular cell杂志跟cell相比较,创新性,论证严谨性很多时候都差不多。那么还缺什么呢? 季博做讲座时常说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偏好”。科研领域中,也有江湖,也有偏好。但科研领域中的偏好不是人为造成,而是领域内研究进展造成。领域内未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关注的点,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热点。 科研课题中的热点,分两个。一个是领域内研究方向的热点。一个是机制研究上的热点。 一、领域内研究方向的热点 领域内,大部分人关注,但还没有解决的点。 比如,肿瘤中与治疗相关的分型及潜在靶点寻找。 前段时间贺福初院士与樊嘉院士发表的nature文章,通过大样本研究了肝癌的特征,找到了某一类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Proteomics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2019)具体分享见“从最新肝癌nature研究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再如8月份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团队在cancer cell上发表的文章,采用包括50株新建立的中国病人来源的肝癌细胞系和31株发表的肝癌细胞系及最详细的肝癌细胞药物基因组学,通过整合大规模测序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数据,建立了肝癌中基因组变异与药物响应的相关性,发现了新的治疗靶点和分子标志物。(A Pharmacogenomic Landscapein Human Liver Cancers. Cancer cell 2019) 或许有老师会说,这些都是大牛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我没有这么多资源。OK,那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样品组学工作。从细胞开始,但也得找到研究的热点。 比如,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PD-1/PD-L1治疗的耐药,新免疫治疗靶点的寻找。 今年陈列平教授在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在体外细胞免疫治疗模型中,采用CRISPR/Cas9技术筛选与PD-1/PD-L1治疗相关的基因。发现TRAF2的缺失可以提高PD-1/PD-L1治疗的敏感性。这个研究可以说是研究PD-1/PD-L1的耐药。(Augmenting ImmunotherapyImpact by Lowering Tumor TNF Cytotoxicity Threshold. Cell 2019) 肿瘤免疫治疗,除了已知的PD-1/PD-L1,CTLA-4以外,还有其他靶点吗?陈教授今年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一个研究成果,还是采用体外细胞免疫治疗模型,进行了高通量功能筛选,发现肿瘤细胞表达的Siglec-15是一个新的抑制肿瘤免疫的靶点。(Siglec-15 as animmune suppressor and potential target for normalization cancer immunotherapy.Nature medicine 2019)。 7月31日的nature中有篇文章,也是发现了肿瘤免疫新的靶点。(CD24 signalling through macrophage Siglec-10 is a target for cancerimmunotherapy. Nature 2019)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大家的关注点是,现有治疗方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耐药),是否有协同靶点?是否有新的免疫治疗靶点? 或许有老师会说,肿瘤免疫体外细胞模型太难,我hold不住。 没有关系,看看您所研究的疾病,目前高分杂志在研究什么点,把这些点整理出来,然后看,这些研究中用到什么临床样品?什么体外细胞模型?什么动物模型?这些实验,我能够做哪些,选择一个我能够做的方向,作为我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点。(PS,陈列平教授所采用的体外细胞免疫治疗模型,吉凯已经建立。CRISPR/Cas9技术筛选的工作,吉凯的客户已经发表10分以上文章。) 设计高分课题时,一定要关注领域内大家的关注点(高分杂志关注点),同时需要考虑自己的资源,设计的课题相对我自己要有可行性。 二、机制热点 领域内热点确定后,就开始寻找参与该热点的新基因。我们提出假设“A基因通过B机制在C疾病中发挥D功能”,这里的D功能是领域内的热点。创新性在于A基因,A基因在此领域的问题中没人做过探讨,我首次提出A基因在此临床问题中发挥作用,为这个临床问题潜在的新治疗靶点。因为A基因没有人探讨过,其在这个临床问题中是否重要呢?A基因是否重要,看其站在谁的肩膀上,也就是B机制如何。如果B机制是发表在高分杂志,也就是说同行认为B机制在这个临床问题中很重要,那么我的A基因是在原高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分子。如果实验论证很严谨,可以试试同样的杂志。 很多专家在采用一个研究的套路,在某个领域中研究了一个基因,发表了顶级杂志,那么后续的研究工作会围绕这个基因继续研究,一方面探讨在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下游机制。一方面探讨这个基因要发挥功能是否受调控,受什么调控?上游机制。 记得十多年前跟一位国外的专家交流,他开玩笑说,把p53在肿瘤细胞中做个IP-MS,把IP出来的蛋白做验证,如果数据OK验证严谨就是一篇CNS。看似玩笑,其实很多专家是这么做的。P53是抑癌基因发表后,MDM2对p53泛素化调控文章,发的也是CNS级别(用MDM2 and p53作为关键词,CNS文章有70篇)。 季博目前指导10分以上文章,建议是做磷酸化调控。 如果您的B机制是激酶(高分文章报道),那么找一个受其磷酸化调控的底物,底物在该研究问题中未报道过。设计课题,这样子,有创新性,机制热点也具备,同时,磷酸化调控的实验验证,可以做得非常严谨。课题的严谨性也有了。 如果您发现一个发表过高分文章的基因会有磷酸化(磷酸化蛋白组中显示),如果您验证了其磷酸化参与了功能,那么找其上游激酶,如果激酶没有在此研究问题中报道过,您的高分课题就出来了,且这种情况,比前面的类型更容易发表高分文章。 总结: 1、根据高分杂志的发表情况及领域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确定领域内的热点。(领域内研究方向的热点) 2、收集样品,进行组学筛选,寻找差异基因。(可以是临床样品,也可以是细胞样品) 3、差异基因中,先确定明星基因(B机制)(机制热点)。我们课题中的B机制一定要在我们自己的组学数据中出现。 4、根据B机制,寻找跟B机制相关但未在我所研究问题中发表的A基因。(确保创新性,同时考虑A基因与明星B机制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路径,获得课题假设“A基因通过B机制在C疾病中发挥D功能”。研究的问题点是领域内的热点。B机制是在这个热点中发表过高分文章(机制热点)。我找到的A基因,在所研究问题中未见报道,具有创新性。下面的工作就是在细胞、动物、临床样品上严谨论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