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雪涛:把临摹当成一种创作

 昵称10853521 2019-01-24
·2012-05-04 04:29:56·来源:河北青年报在国画历史上,20世纪是重要的变革时期。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将“大写意”发挥到极致。王雪涛从1923年师从齐白石,成为他的得意门生。不过,他并没有延续齐白石“大写意”的路子,而是画出自己的特色,开启一代新画风。
人物简介

■1928年,王雪涛居住在大沙果胡同,与夫人合影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号迟园。现代小写意花鸟画大家。1956年参与筹备北京中国画院,曾任北京画院院长。代表作品有《群鸡图》、《四季花鸟》、《报喜图》等。
人物名言
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
称病拒绝日本人邀请
20世纪40年代,北平琉璃厂的荣宝斋,常常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来此徘徊。荣宝斋承揽裱画以及代卖画作的业务,是百年老店,同时也是上世纪北平画家们出手画作的重要基地。这个中年人,看到有裱好的旧画,就临摹在随身带着的小本上。更多的时候,他也是来看看自己画作的售卖情况。这个人,就是王雪涛。
1927年,王雪涛从北平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一边教学一边向各位前辈大师学习。然而十年之后,七七事变,国难当头,王雪涛原本打算随国立艺专一同离开北平南下,却不想恰逢夫人病倒,且南下交通已经受阻,没有能够成行,只得滞留北平。
王雪涛除了在国立艺专任教之外,在其他学校也有一些职务。北平沦陷之后,许多学校为敌伪所控制,王雪涛于是辞去全部教职。敌伪当局曾经“特邀”他出山任教,日本人曾经三度到家中来找,王雪涛闭门不见,让夫人对外称他得了“肺病”,日本人只好作罢。
为维持生计通宵赶画
没有了教职,王雪涛几乎断绝了经济来源。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女儿、儿子相继出生,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王雪涛卖画。“有时候通宵赶画,没办法,都是为了生计。”温瑛(王雪涛儿媳,画家,擅画牡丹)对本报记者说。
“他在家里每天晚上画画,从十点多一直画到第二天凌晨四点,画完了才休息。白天的时候就到琉璃厂去看看字画,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李赞周(1920年生于辽阳,王雪涛弟子,颜伯龙门婿。代表作品《荷香万里图》)对本报记者说。
据李赞周回忆,当时的画很便宜,大约合现在二三百块钱一平尺。从1944年开始,王雪涛在自己的家中课徒为业。今年93岁高龄的李赞周正是这一时期王雪涛的弟子。
“那时候雪涛先生早就红遍了全北平。他收了很多徒弟,我是通过罗复堪先生介绍才能跟他学习。他的画室就在自己家,晚上我就住在他家里。每天为他裁纸、磨墨、调颜料,先生画好了画,有时候是我帮他送到荣宝斋去卖。”李赞周说。
墙上的古人佳作定期换
尽管为了衣食,王雪涛不得不通宵赶画,但是这一时期,王雪涛并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一辈子都在坚持对传统的学习,非常广地吸收文化,学养很深。”温瑛对本报记者说。20世纪40到50年代,不论琉璃厂画铺、画店、藏家及师友处之名家原作,只要可能,王雪涛都会借来研读临写。
在王雪涛家的画室中,画案对面是一面空墙,墙上总是张挂着古人佳作。到一定时期,便要更换。在挂一幅画的时候,王雪涛所画的东西,大都与这幅画有关。这些张挂的古画中,有林良、陈淳、周之冕、李寅、石涛等人的作品。
“临摹是画家学画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画家的学习不仅仅是临摹。他有的对临,有的背临,有的拟,有的摹。对临时他也不是你画成什么样,他就画成什么样。比如他拟明代林良的《灌木集禽》而画的《百鸟图》,就绝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吸收古人的画法,画出自己的特点来。他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用这种方式去真正了解古人画作里的精神。”温瑛对本报记者说,“临王乾的《双鹰图》,原画作的山感觉比较满,他改成植物,而且把其中一只鹰的头扭过来。总之,他觉得不足的地方会改,在改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创作。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