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为什么骂唐楷,知道原委后,赞叹这位孤独的穿越者

 明远小筑 2019-01-24

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做事有时候疯疯癫癫,曾经和一块石头称兄道弟,不过他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是把唐朝的大书法家,基本挨个骂了一个遍,让许多人目瞪口呆。

当时米芾批判欧阳询等人,具体的文字如下: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米芾除了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等人之外,还有一些没有他们出名的书法家,也没有幸免于难,都惨遭他的奚落,作为一位北宋知名的书法家,为什么和唐朝几位楷书的奠基者过不去,对他们的字,进行无情的批判呢?

有人说是米芾的楷书不如他们,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可是他们都不在世了,没必要对他们进行报复。再说米芾相当自负,曾经对宋徽宗描述道:“蔡京不得笔,鲁直绘字,东坡描字,臣刷字。”一个“刷”字,把他的运笔纯熟,叙述的淋漓尽致,相传在米芾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好向附近有钱的乡绅家里借字帖,答应只借一晚上,到了天明就还,到了天明以后,米芾还给乡绅两本字帖,一本是自己临摹的,乡绅分不清楚哪一本是自己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许多王羲之的字帖,有很大一部分,是米芾临摹的,这得感谢米芾,否则王羲之的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许都不知道。

有人把楷书比喻成站立,把行书比喻成走路,把草书比喻成跑步。没有先不学站立,就能够跑步的,现代人有不少人想直接学习草书,别人劝也不听。其实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也许对这些人有一定帮助,有一位老者,拿来许多草书作品,去请教林散之,告诉林散之他从来没练过楷书,直接练习草书的,林散之边看边点头,等送走了这位老者之后,林散之对身边的说道:“他还没有入门!”不练楷书,直接练习草书,就是浪费自己光阴,林散之没有勇气打击这位老者了。希望看了这个故事,对一些想一步到位的书法爱好者,有点借鉴作用。

米芾作为一个书法大家,是绝对不可能楷书写不好的,他的楷书继承了晋人风骨,没有唐楷的痕迹,唐楷的风格,“欧体严谨,间架结构好,颜体舒展、大气雄厚,柳体瘦劲、法度森严。”在北宋时候,已经呈现到了顶峰,并且开始了走向僵化,运笔方法重复,疾涩顿挫过分体现,法度限制了个性表现,晋人风骨,在唐朝就开始圈起牢笼,章法,结构把人们的思维表现,彻底的禁锢起来,极大的限制人们对书法的抒发自由。

唐朝是楷书法度的建立,到了唐朝末年就达到了顶峰,宋朝和明朝,就开始衰退了,除了赵孟頫,就基本没有什么楷书书法家,不是宋、明的书家水平不高,而是在唐人的法度框架下,没有他们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了。

所以米芾第一个站起来了,向传统的唐楷宣战,要求有自己的发展创新空间,绕过唐楷,直接学习晋人的古法。可惜米芾的调子太高了,曲高和寡,当时的人听不懂,只好把他看成一个癫狂的疯子。

米芾的言论,实在太超前了,直到清朝初年,才有人提出放弃晋唐,遵循魏碑的古风,清朝人的观点,比米芾还有先进一些,连晋人的风骨也放弃了,进入魏碑粗狂的风格,尽管米芾没有看出魏碑的强大生命力,仅仅停留在晋朝纤秀飘逸的书风,也是朝着打破就有体制,迈出非常重要的一大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