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薪酬设计之心理学相关理论

 阿布的书柜 2019-01-25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其核心的管理机制之一——薪酬设计,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少的管理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并且促进人才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然而,同样一个理论,用得好者可得“天下”,用得不足亦可失“天下”。为了更好地运用薪酬设计理论,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人到底对什么样的薪酬感兴趣?

了解人性本质,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来打通薪酬设计背后的逻辑:

一、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结为五大类: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包括对食物、水、衣服、睡眠和性等的需要。只有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在薪酬设计中,往往表现为底薪,如果底薪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达不到,可能连招聘都会成问题。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对职业保障、生老病残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人们的储蓄、保险习惯以及国家针对有关方面的立法,都体现了这方面的需求的重要性。

在薪酬设计中,往往表现我们所讲的“五险一金”保障体系。

3、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反映的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人需要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如果这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

在薪酬体系中,包括非经济性的薪酬,其中职场环境、工作氛围、职业安全,就是属于非经济性的薪酬种类。

4、尊重需求:

一般人都有基于事实给予自己高评价的倾向,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由此而产生两方面的需求:第一,渴望有能力、有成就、独立和自由;第二,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尊重需求的满足,使人增强自信心,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和价值,有发展前途。

薪酬由薪(物质)和酬(精神)两个方面组成,尊重属于酬的维度。在具体实践中,如颁发荣誉证书,制作文化墙作为标杆榜样来学习,等等,都是属于这种形式。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创造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

在薪酬结构中,一般由固定工资+浮动工资而组成,其中浮动工资属于一种结果性、激励性工资,就是属于自我实现需求。

其实在很多人的思维意识中,往往是多种需求并存,但一般有一个主导需求。比方说非常有野心、有梦想的人,往往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主导需求,尊重需求是第二需求。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当某种因素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当它缺少时,并不会引起不满意,只是不满足;而当某种因素存在时,人们并不觉得满意,但一旦失去时,就会引起不满意。

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

1、激励因素:

激励是积极的增加,而不是仅仅维持现状。激励因素一般以工作内容为中心,或者说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激励因素,此外,成就、成长、承认、晋升、地位、奖金等等也都是激励因素。

如果激励因素运用得当,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保健因素的缺失所引起的不满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容忍力。在层次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是非常典型的激励因素。

2、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并不能带来激励效应,但却能防止不满意倾向的增加。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等都是属于保健因素。此外,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也都是保健因素。

如果保健因素运用不当,必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甚至怠工;如果运用得当,员工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在层次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的基本满足就是一种保健因素。

双因素的划分并非一种绝对,有些因素有可能同时具备激励和保健两种性质,或者偏重于哪一种性质。

在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往往既有保健作用,也有激励作用。绩效工资是浮动工资,本身就有一定的激励性。但绩效工资却必须要有一定的期望性,是可预期的,所以也有保健的性质。

很多公司在设计绩效工资时,盲目地向部门和岗位压任务、分解目标。导致绩效工资不可预期,失去了激励的意义,更失去了保健的作用,从而流于形式,被员工称为“以考核为理由,故意克扣工资”

所以,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是我们在设计薪酬中必须要注意和研究的两种心理学理论。只有通透人性,设计薪酬时匹配人性,这种机制才会真正对企业经营有帮助。

下期再分享另外三种对薪酬设计比较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