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笔记本,就能建立起属于你的知识体系?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1-25
文/浔潆

你是否曾经试过,当你想找一个东西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明明你记得放在某个地方或者已经分类存放好了。这就好比你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产生“哎,这个话题、这个内容我似乎曾经看过、接触过。”但是,真正让你去想,却总是想不起来完整的信息。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实行断舍离。断舍离是指让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只需要以“我”作为主角考虑,而非物品只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我”,而在读书方面的也有这么一种断舍离的方法,那就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介绍了如何将信息保存在一册可以反复翻阅的笔记本中,自由自在地参考获取的信息,即“信息整合”, 并通过笔记本进行知识生产, 即产出新信息,让你从此不再害怕找不到需要的信息素材,快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的作者是奥野宣之,他是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从什么是一元笔记本法、如何记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到如何利用记录的素材进行知识生产等3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有效整合信息的体系流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一元笔记法。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笔记本,工作本、随手记、素材本、日记、计划本、手账本、读书笔记等等,乍一看上去分门别类,规范完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是我们根本不可能随身带着这么多本笔记本,二是当你要查询信息的时候,往往要翻遍所有的本子才能找到那也许灵光一现的想法记录在那里,最重要的还是每次记录你都要思考分类,长此以往,疲惫不堪,自然也就无法坚持下去。

而这本书却提出化繁为简,提出只用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的信息的一元笔记法。一元笔记法的优点恰恰能解决以上产生的麻烦。

一元笔记法的三个优点:

① 简洁、简单,不会造成混乱:因为无需分类,只要将任何你想要记录的信息都记下来就可以了。

② 无压力、持续使用:不用像以前一样考虑记在哪本笔记,让记录的行为变得轻松愉悦,这样就能毫无压力地坚持下去。本来我们分类和整理信息是为了让信息为我们所用,所以没有必要变成疲于奔命地收集且忙于分类。

③ 自由,能随意调整:手写文字、资料粘贴、图片甚至实物统统都能放进去,只要是你想要的,并且可以随意更换不同的笔记本,找到最喜欢的方式。

使用一元笔记法只需要遵循三条规则即可:

规则1 一元化:把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这册笔记本中,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分类整理,并且解决因为分类整理之后,经常性发生找不到东西的状况。因为只有一本笔记本,所以一定能够找到!

规则2 时序化:只需要按照时间的顺序去记录就好。

规则3 索引化:为信息建立索引,方便后续查询。“索引”不是指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线索可以理解成一个标志符号。

第二部分,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建立素材库有两步:

1,随意书写,将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触动你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包括记录日常琐碎的生活日志、饮食、健康甚至睡眠等等的信息都可以。在无意识、无选择的书写的过程中,隐藏在脑海中源源不断的思绪都会诉诸笔端。

无论是积累许久的情感,还是反复思考过的决心,这些在写的过程中涌现的想法可以深化你对问题的思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生活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好写,但是越感觉没有什么,越感觉生活的千篇一律,越应该去记录,这样才会发现、思考一些东西,不然时间就像一阵风吹过了我们的生活,什么都没留下,须知人类的记忆并不可靠。

2、文字资料随意粘贴,将你遇到的觉得有趣,或者想不通的资料全部贴在笔记本中,无需去特别分类。因为我们收集资料和不经意间记录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人被自己都未察觉的潜在需要驱使而做出的反应。

通过这两个步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笔记本将慢慢积累了很多的信息。你的笔记本将会变成你生活的缩影和你过去存在的证据。而由于信息的不分类,笔记本里将会各种信息混杂,而这些不同种类的信息混在一起能够促使我们的大脑去扩展思考,激发灵感,不知不觉中,笔记本就成为了我们的素材库。

第三部分,利用素材库进行知识生产,建立知识体系。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曾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也就是说创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把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出人意表的形式再次出现于人前。

而知识生产就是要提出属于自己的思考,带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记满信息的笔记本就成为了原料。针对如何输出新知识,作者在书中也提出了五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收集,就是我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信息的行为;咀嚼,就是我们翻查信息的时候;发酵,就是我们在不断做笔记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越来越深入的思考;顿悟,就是在思考过程,翻查笔记的时候突然产生的火花,即新知识生产;具体化,就是将产生的新知识变成文字表达出来,也即成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将学到的东西,重构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个过程仅仅需要一本笔记本,然后开始记录就好,是不是非常简单。

以上就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的重点内容,作者将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加需要自己的去独立思考,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元笔记法,这种形式简单只需要一本笔记本就能开始的信息整理法,让我们能毫无压力地开始实践。

假如你现在正为不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收集素材积累、且觉得信息过于繁杂而烦恼,无从下手整理,那么为什么不试一试一元笔记法呢?毕竟他只需要一本笔记本,然后开始写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