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沟通后教育

 木香草堂 2019-01-25

茶文化系列日志背景边框-1 - 山间溪流 -   山间溪流的休闲屋  

先沟通后教育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

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家长(包括各国家的)不学即会的一种本能就是自认为拥有权力,当孩子一出生,做家长的在觉得欢喜的同时,也产生了权力感,终于轮到自己当家长了,自己对别人没有权力,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有权力的。这种权力感就的产生是自然的,也是义务感的前提。但是,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权力,或者家长权力太大,则导致对孩子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家庭教育中毒素。

      小明上三年级后成绩有些下滑,因为难度突然增加,学习有些不适应,妈妈的态度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见人就夸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多么给自己掌脸,现在每天吃饭时就开始唠叨学习成绩的事儿。“你怎么不如过去用功了,人越大越应当进步,你可到好,越大越不懂事了。现在,看电视时间也比过去多了”。每逢听到这些话,小明饭也不吃了,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索性作业也不写了。我承认,小明的母亲是爱小明的,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是,她的行为是无效的,在此,小明的母亲犯的一个错误是企图控制小明的学习成绩,企图控制小明的学习行为。

      控制就是指用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于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情,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通常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控制有效的,如一般的惩罚与奖励,这些成功进一步地增加了家长的权力欲,强化了家长的控制感,使家长觉得单凭权力就能实现自己在孩子身上的理想,是多么容易和惬意的事情啊。但这种控制会产生长远的问题,即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动的,什么都说了不算的,自己愿望是不重要的,家长的愿望是重要的,在控制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不会形成通过自己努力来满足需求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努力来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成熟与成长的核心所在。我发现,一些孩子的口头婵是“随便”,“怎么都行”。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就等于控制,按我说得做你就能成功。但是,孩子要离开你的,更多的时候自己的事情还要自己做。控制与权力不仅损害自己的主动性,而且还损害了亲子关系的亲密性,被控制的孩子往往会感觉到伤害与愤怒,如果不能当面顶撞家长,就会在家长不在的时候,做与家长意图相反的事情。小明由于感觉到了来自母亲的伤害,在母亲出差时,将母亲买的数学书扔到了垃圾桶里,他觉得这样做有一种快感。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愿望做事,满足你的需求,你就首先要为别人做事情,满足别人的需求。如果你对孩子好,让她感觉到了你的善意,孩子就会背着你满足你的需求,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情。

      控制不仅会令孩子产生愤怒,而且还会令孩子产生报复心理,即反控制,孩子会做出一些令家长生气的事情。有一个孩子,本来在学校完成了作业,可在放学的路上把写好作业撕掉,当问到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回答“我不想让奶奶高兴,因为她和爸爸一道天天指责我不写作业,我这样做,他们就会生气,我看见他们生气的样子,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对孩子施加过多的控制与权力,孩子就会感觉到不公正,感觉不公正就会产生愤怒与报复。

      孩子是用来爱的,而不是用来控制的。如果你的孩子因为学习问题和注意力问题而不能满足你对他的期望,你能做也只有两条:第一介入他的学习过程,帮助他克服困难,或者给他找专业机构或教师进行转辅导。第二,如果你做不到这点,或者做到了这一点,你来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对孩子好一些,关心他一些,让他快乐一些,不要经常谈论学习的问题,而是谈论一些中性的或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喜欢你。孩子感觉到你不仅在帮他,而且对他很友善,就会以健康的心态克服困难,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尽力的。最重要的,他会自信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http://www./test/index.php/Index/Index/article/news/2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