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书馆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读者借阅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温小娟摄 □本报记者温小娟 1月22日晚,一场热烈的读书分享会在郑州市文化路的松社书店举行。当天的读书会主题是“语言是黑暗的照亮”。作家刘亮程携新作《捎话》,与我省作家乔叶对话,与现场读者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及探讨读书相关话题。 这样的读书会,在郑州的书店已是常事,每月有20场左右。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实体书店、图书馆等作为推广阅读的主阵地,一直在不断探索“读书”新模式,“图书馆+”、“书店+”、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正在全省各地铺展开来,从“指尖”到“书本”,传统阅读正在温暖回归。 图书馆把“选书权”交给读者 一个多星期前,省图书馆联合郑州一家实体书店在省图书馆东广场开展了“你选书,我买单”读者借阅活动,两天时间就借出去新书800册。“你选书,我买单”,指的是读者可以在现场展出的数千册图书中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走一下图书借阅程序便可把新书直接带回家。这些书待读者归还时便成为省图书馆的新馆藏。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小李当天拿到《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新书时兴奋不已。“这本书刚推出时我就想看,但跑了好多趟图书馆没借到。”小李说,与实体书店相比,图书馆更新的速度还是滞后了些。 省图书馆借阅部主任赵燕说,这是省图书馆首次探索“图书馆+书店”的借阅新模式,一改过去“图书馆买什么,读者看什么”的服务方式,把“选书权”交给读者,让读者第一时间借阅到自己想要的新书,还能节约买书费用。在赵燕看来,读者选书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的有效对接,不仅使公共图书藏书资源结构更合理,还将大大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这次活动效果非常好,今后我们还会继续举办。” 几年前,大河书局就开始探索书店进校园,与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的合作模式,受到学生们热捧,实现了“校企双赢”。 最是书香能致远。随着我省各地图书馆不断创新和实践,郑州24小时自助图书馆、洛阳的城市书房、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等投入使用,方便的自助借阅系统、宽敞整洁的阅读环境、种类齐全的图书,让阅读无处不在。 新型实体书店引领读者“悦读” 经受互联网冲击之后,近几年实体书店行业开始“逆势回归”。就郑州而言,自2016年3000多平方米的中原图书大厦回声馆开业以来,文化综合体的书店越开越大。仅去年,就有多家超2000平方米的书店在郑州开业,如新华书店郑州购书中心国基路美盛店、桐柏路睿海店,尚书房海汇中心店,梁实书店等,让郑州市民惊喜不已。 这些新型实体书店,颜值高、有格调,瞄准读者“悦读”体验创新运营模式,书店+文创、书店+咖啡馆等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每到休息日我总会来这里坐上半天,伴着音乐和咖啡,在静心阅读中消磨美好时光。”一位在中原图书大厦看书的读者说。 除了给读者提供这些情景体验式的文化空间,许多实体书店还提供“高端服务”,不定期举办作家新书分享会、读书会、与名家面对面等活动,如松社书店开办5年来,已举办了450多场新书分享会、读书会,有近10万名读者参与。该书店老板刘磊表示,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图书销售,更直接带动了更多的人读书,实现了良性循环。 “在信息化时代,最快的是刷屏,最慢的是读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读好书、读经典,慢阅读、深阅读。”乔叶认为,倡导全民阅读是一场从“指尖阅读”到“传统阅读”的回归之旅。 2018年国人的“阅读小秘密” 1月8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读书报告》,报告显示: 2018年,中国的阅读人口与阅读总时长显著增加 ●全年新增的阅读人口接近3000万 ●增长主力来自“90后”和“00后” ●图书消费人口同比增长19% 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买书和读书的人在2018年平均每人多读了一本书 ●人均购买纸质书达到5.5本 “80后”“90后”是中国阅读人群的主力军 ●2018年,“80后”“90后”在天猫、淘宝上购书人口占全网读者的比例分别为38%和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