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理解《难经》所说的“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人和万事兴鸿福 2019-01-25
《难经·七十三难》说:“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

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井穴一般位于四肢的末端,因肉薄、气少,不大好使用,所以提出如何补泻的问题。

怎样理解《难经》所说的“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照《难经》的答语是指需要泻井穴者可以改成泻荥穴来代替,这是“泻子”理论的引申。木之子为火,泻火也能使木虚,所以说:“当刺井者,以荥泻之。”这里有两点须提出来讨论:

(1)井穴的作用属“补”还是属“泻”

从井穴和荥穴的临床应用来看,主要用于泄本经热,泻井或泻荥能起相类似的作用。例如,心包经热盛,可泻其井穴中冲或荥穴劳宫,能清心火、除烦热。就这一作用来说,井穴是偏于“泻”的。《难经》所说的“刺井”实际是指“泻井”,而没有说“补井”,似乎也是根据这一主要作用而言。但说井穴偏于“泻”,却与子母补泻穴的规定不相合。根据五行配合,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所构成的子母补泻关系,各井穴没有属“泻”的,却有属“补”的,那就是心经和心包经的井穴。两经的五输穴五行关系见下表:

怎样理解《难经》所说的“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心经和心包经都属火,其火穴为少府、劳宫;母穴为少冲,中冲,属井穴。心经和心包经的虚证应补其井穴,这样井穴却起“补”的作用,这种补的性质,似应指其清神志、醒昏迷的作用而言。依此看来,井穴有泻实的作用,也有补虚的作用。子母补泻只是说出它的一个方面。

怎样理解《难经》所说的“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2)井穴怎样应用补泻法

井穴肉薄、气少,是否补法和泻法都不好“使”呢?临床上井穴主要用于泄热,采用的方法是以点刺出血为泻。这种刺法在《素问·缪刺论》中多次称道,可说是泻井的主要方法。不泻井而改用泻荥则是变通的办法,这是因荥穴和井穴有类似的作用。补井的方法又怎样用呢?一般可采用不出血的浅刺法。《千金方》治耳聋、不得眠,就采用刺少泽“入一分半,补之”的方法。滑伯仁还从《难经》泻井可泻荥得到启发,认为“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这也是“补母”理论的引申。如当补少冲者可补其少海;当补中冲者可补其曲泽。合穴部位肌肉较厚而气较多,自然更适合于用补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