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华三十年,青春再出发”系列之十二:三十而立,写给你陶然

 程穆泽 2019-01-25

记得当年我们刚进学校没多久,大家就纷纷开始给自己起笔名或号了。有“黎华居士”、“梁溪钓徒”、“曹扬子”、“樗乡眠客”、“傲骨渔人”……我也不例外,被这一浪潮席卷。给自己起“陶然”这个笔名。“陶然”者,像陶器一样也!我来自宜兴。宜兴素有“陶都”之称。而“陶”是泥土经过捶打捏泥成形,再经高温烧制成器,成为一件能为人们所用的生活用品。我想,人生不也是这样吗?自己一个农村小姑娘,如果不是遇上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也许永远是一个江南村姑。是机遇让我有幸进了苏大,希望自己能在苏大这一熔炉里历炼成为有用之才。而“然”作为词尾“……的样子”和它合起来起“像泥坯成陶那样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当时以自己从中学课本学到的仅有的一点古文知识对它作出的最好诠释。今天看来牵强附会,可是当年孤陋寡闻年少无知。好在这个名字只出现在我的私人物品上。内涵更是内心深处的体会,人畜无害,更不会误人子弟。后来有了互联网有QQ 、有微信,我一直用这个名字。一方面用自己熟悉的名字简单省事,另一方面其实是我内心深处对自己当初解释的一种坚守。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方泥坯,是苏大把我炼制成器。至今记得范培松老师讲课时那炯炯目光,如射线一般,直透心底;宣树铮老师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份豁达;徐永端老师课上激情飞扬,情到浓时的吟唱;王钟陵老师在魏晋文学课上恣意汪洋地解读,常使我疑心他有竹林七贤附体;还受老师们的“蛊惑”,只要他们在课上提及某种观点某本书,我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找来阅读或者买回来珍藏。《批判的哲学》、《符号.心理.文学》、《美的历程》……我记得《美的历程》特难买,苏州告罄还是托人从上海买回来的。这些书看懂或看不懂,看完或看不完,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跟随着先生们的步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着真善美这颗珍珠。甚至在苏大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对我都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