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 1874.1.25 ~ 1965.12.15 毛姆,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在世界最伟大作家排名榜上,毛姆曾经名列第二,仅次于莎士比亚。 毛姆以尖锐而冷静的笔触,不断探讨着人性与欲望。 王朔提及毛姆,也藏不住自己对他的喜爱: “他们喜欢调侃,以至荒诞,那种冷酷的笔法常使我感到,英国人谁不喜欢?” 1 1874年1月25日,伴随着婴儿哇地一声啼哭,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来到了世上。 毛姆出生在巴黎,家境优渥,他的父亲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律师。 父亲一直精于事业,于是大多数时间,毛姆都与他温柔而富有艺术气息的母亲一起度过。 那段日子是最快乐不过的了,然而,这份短暂的快乐却永远地止于1882年1月31日。 那一年,毛姆八岁,母亲因难产去世,这让他一度痛苦不已,接着,十岁时父亲也去世了。 失去双亲的毛姆被送回英国由牧师叔叔亨利抚养,叔叔待他非常严格,有时候心情好,才会奖励小毛姆吃一个鸡蛋尖儿。 要知道从前的毛姆可是有着吃不完的鸡蛋。 由于生活环境的落差和双亲的去世,小毛姆开始出现口吃,性格逐渐自闭。 有时,对母亲的思念让他一度无法承受,但他很快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从不让人看见他哭。 毛姆会独自在花园里玩儿几个小时,在池塘里钓斜齿鳊鱼,或在车道尽头的铁栅栏门上晃来晃去。 他一个人度过了那段孤独而悲伤的时光,也让自己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敏感和冷静。 而后的毛姆用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巧妙的将童年里的敏感和孤独化成了对人性的理解。 2 传记作家特德·摩根曾这样评价他: 毛姆是下述一切的总和—— 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很多人对毛姆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因为他的性格和经历都太过于丰富与传奇。 很多人觉得他算不上是一流作家,「well up in the second class」也是毛姆对自己的评价。 我发现我能力有限,我想,唯一明智之举是在能力限制之内,把目标摆在我所能到达的优越境地里。 的确,比起彻底将自我投入在文学里的很多大作家来说,他是个更看重现世生活的人。 1890年,16岁的毛姆离开了坎特伯雷国王学校,远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开启了留学生涯。 毛姆后来的人生轨迹有些像鲁迅,学医五年,而后致力于文学,以戏剧作品成名。 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 他的作品常以客观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着讽刺和怜悯的意味。 毛姆的直率而毒舌也是出名的。比如,关于芸芸众生,年轻时代的他这样说:
但毛姆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是很谦卑的。 同时毛姆是很现实的,因为毛姆的早期作品有些迎合大众,就被批为二流作家。 但毛姆心里是坦然的,为什么要迎合市场?因为他需要钱。“大众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们什么,这一点很重要”。而他,无疑也是这一条法则忠实的践行者。 “毛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理解观众,知道如何给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3 20岁时,毛姆就清楚自己是个双性恋者,他评价自己:“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欢男人。” 他的一生,都在同性恋人和异性妻子之间不停徘徊。 但彼时的英国,「同性恋」是伤风败俗的名词,是罪不可赦的存在。 1895年4月,奥斯卡·王尔德被告发的下场让毛姆也警醒到把一部分自我小心收藏,拼命克制,对自己同性恋的秘密讳莫如深。 杰拉德·哈克斯顿称得上是毛姆的一生挚爱,赛琳娜·黑斯廷斯说,“这是他头一次完全美好、完全恰当的爱情。” 在杰拉德去世后,毛姆曾万分悲痛,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些四处游荡的时光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写的东西都和他有关,哪怕只是他帮我打的手稿。” 70岁的毛姆伤心欲绝,一度忍不住地失声痛哭。 他因求而不得才真正认识幸福的感触,他比常人更理解虚无和苦难的含义。 他用调侃、刻薄、毒舌的方式把内心的隐秘以及洞察的机敏,讲述成人类的共情。 毛姆曾在一部未出版的小说中解剖过自己的内心: 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人们赞美他时,他不知道如何回应,表露情感时又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毛姆 ![]() 有些作家文如其人,笔下抒发的是真实的胸臆;有些作家深藏不露,作品发出的则是杜撰的心声。 但毛姆总是游刃有余地在虚实之间来回切换,不经过细致考证和深入探求,你永远不知道某段貌似简单的文字,到底蕴藏着多少深意。 今天是毛姆的145周年诞辰,一直在「黑暗」与「光亮」中行走的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数深刻的作品。 而阅读毛姆,更是一件永不过时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