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姆的《寻欢作乐》、论写作

 黑龙江波涛 2020-05-11

读毛姆的《寻欢作乐》

毛姆有一种魔力,让人欲罢不能。每次读他的故事,都会得到一份不期而遇的收获。

不同生命的交汇是人类的奇遇,毛姆告诉我们,什么是作家?他们活过,他们死亡,但是他们的生命终究变成铅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阅读。世俗的涅槃者都高傲地选择一种执拗的生活,毛姆是其中的一个。

01

本书讲述了什么

“我”是小镇上牧师的侄子,偶遇了作家和他的妻子罗西,罗西美丽而纯真,而作家热心地教“我”学自行车。虽然叔叔反对我和他们来往,但我依旧去拜访他们。后来,他们欠了很多债,不得已逃离了小镇。

几年后,我再次遇到了他们。他们对当初发生的囧事毫不避讳,罗西有了更多情人,作家也出名了,很快罗西跟着初恋私奔到美国了。作家后来和一个护士结了婚,那个护士像照顾病人似的把他打造成了一个标准的偶像。

作家去世后,护士找到罗伊,希望他能为作家写下传记,罗伊知道“我”和作家早年有过亲密的交往,想让我提供一些资料助,于是“我”回忆起作家和罗西的往事。

所有人都认为罗西已经死了十多年了,只有我知道罗西还活着,还在美国潇洒地打牌,快乐地约会,成为一个寻欢作乐的女人,虽然她已经七十岁了。在“我”接触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识过人间百态之后,依旧认为罗西美丽可爱。

毛姆认为,《寻欢作乐》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刀锋》排第二,《月亮和六便士》排第三。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英国文坛呼风唤雨,但他真正在全球火起来实际上是这几年的事情。

不少作家是慢慢被人们意识到的,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看似不够出彩,却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时间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读者仍能够在其作品中获得营养,他们像金子一样被挖出来,不断打磨,擦拭,直到再次被读者重新认识。

毛姆通过对作家得利菲尔德的描述,揭示了英国文坛的丑恶和光怪陆离,作家没有成名时,因为贫困被人们嘲笑,成名后又被众人捧为完美无瑕举世罕见的天才。

毛姆借书中人物,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从一个贫困不出名的作家到登上英国文坛的宝座,毛姆最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很多作家都不愿把精力放在这个领域来深入描写,只有毛姆敢于吃窝边草,敢于对身边人剖析和嘲讽,对作家妻子的风流韵事展开正面歌颂,虽然离谱却美得异常。

02

本书的《序》值得细读, 里面详细阐述了本书的构思过程和创作背景。

其中,他对人物创造说得非常到位,“每个人物都是先有一个生活中的原型,然后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作家开始发挥想象力。但是当这个人物已经创作好的时候,回去再看,跟那个人物的原型已经离得很远了。”

因为写的是最熟悉的生活圈子,身边环绕的都是作家,而故事中的女人,又是他一生中唯一真爱过的异性,因此人物描写十分丰满生动。写这本书时,那个可爱的女人已经离世,毛姆便坦率地说出了真人的身份,写完了这部作品之后,他心中纠结很久的疙瘩也彻底解开了。

罗西的原型,是一个剧作家的女儿,大家都叫她苏。1906年他们初识时,苏23岁,毛姆32岁。苏是个演员,14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戏里出演角色,但一直不温不火。

当时苏已结婚,婚姻却不幸福,和丈夫分开住。毛姆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和笑容吸引了,多年后在回忆录里他还说:“她有我所见过的最最美丽的笑容。”

至于毛姆自己,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有张英俊的脸,深邃的眼睛,打扮又潇洒。当时他写的戏已经在伦敦走红,声名鹊起,属于伦敦的单身贵族。

他们俩彼此吸引,没多久就上床了。事后毛姆送苏回家,苏在马车后座上问他:“你觉得这段关系会维持多久?” 毛姆开玩笑说:“六星期吧。”没曾想,这段关系维持了将近八年,并且深入到毛姆的灵魂。

毛姆年轻时就有同性恋人,对爱的渴望和挫败是他小说里常见的主题。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童年缺少爱,尤其是母爱,成为他一生的憾事。也因为童年的经历,他一直惯于隐藏自己的感情。

老年时毛姆说自己从来没有放下过心防,没有真正地向任何人投降过。可是人们不相信,他们觉得至少有那么几年,他是完完全全被苏所吸引,真心爱上了她。

苏除了性感美丽之外,还有慷慨的心胸和很好的幽默感。毛姆是一个十分拧巴的人,在苏那里却找到了真正的宁静。苏生性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喜欢开怀大笑,也能安安静静地和毛姆对坐,当他们二人就那么默默地坐着,望着窗外的花园,毛姆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和苏相处的时光,毛姆一直都很快乐。最重要的是,苏有强大的母性,这似乎弥补了毛姆心中那一块巨大的空缺。

在《寻欢作乐》里,有一段十分真实的描写:阿申登要和罗西发生关系前,忽然控制不住地哭了起来。罗西赶紧哄他,“她用双臂搂住我的脖子,也哭起来了,一边吻着我的嘴唇、眼睛和湿漉漉的脸蛋。接着她解开胸衣,把我的头拉到她的胸口。她抚摸着我那光滑的脸,轻轻来回摇动着我,好像我是她怀中的一个婴儿。”

03

写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 容易把握,更显真实。

有些作家,一生靠一部作品流芳百世,那部作品是他们倾其心血创作出来的,但是,毛姆的这部作品不是,他只是写了自己最为熟悉的人和事,加进了一生中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已。

毛姆善于以第一人称切入故事,他在这类型作品中不断尝试,逐渐突破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罗伊的崛起,他的故事可以成为任何一个追求文学事业的年轻人的典范,我想象不出他这样缺少才华的人怎么会成为有名的作家,就好像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似的。”

毛姆不愧是拿过手术刀的人,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你以为他在赞扬一个人,其实是反话正说,充满了反讽意味。当故事中的人都在批判这个女人时,他却不苟同,反而道出她的好。

毛姆说:“想要维持往日的友谊沒有什么好处,双方都很痛苦。其实一个人总是逐渐脫离周围的人而成長起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事实”。

毛姆很有才华,他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人往往会对死去的人加上回忆的滤镜,遗憾的不好的都会过滤掉,但毛姆不会。在他的笔下,作家和妻子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都像放映机一样真实地显现出来。

作品中很多篇幅和段落都在描写作家们怎样构思和讨论作品,和出版界保持着怎样的联系,作家圈子里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这些内容令写字的人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仿佛看到了英国文化界的“清明上河图”。

“作家的通病就是咬文嚼字,这个不仅体现在他们写作的时候,就是在他们平时谈吐的时候也带着这个毛病。”这是毛姆在写罗伊时说过的话。作家们维妙维肖的日常生活,已经在这个他头脑的数据库中,这为他后来写作《毛姆读书笔记》打下了基础,他的表现更自信文笔更老辣。

毛姆在圈子里,看到了常人所看不到的深处,把作家和出版业都讽刺一番,表面看他啰啰嗦嗦,絮絮叨叨,但把英国当时的世相表现得淋漓尽致。

04

真诚地道出自己

“虚伪是一个人所能寻求的最困难和最使人紧张的恶习,它需要永不间断的警觉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它还需要一种玩世不恭的幽默。这话有些刻薄,但是费心找出婉转的可以隐喻的句子又太费时间,我就干脆直接说出来了。”

这里看出了毛姆的写作特点,马尔克斯和福克纳却是追求更加克制和含蓄的风格,因此,他们显得更胜一筹。他们借助对自己和人性的深入了解,抵消了现实和理想的对抗心理。这一点上,毛姆似乎差了一大截。

“大家都知道他对一位已婚夫人单恋很久,他从来都以敬重的口吻谈论她,但知情人都知道,她对他很不好。他会告诉追求他的女人们,那唯一的苦恋给他的痛苦太深,这使他永远不可能和任何人结成伴侣。”毛姆一不留神又把自己给写了进去。

“他早年的目光就有一种超然,这类目光定是作家看透了很多人间把戏才会出现的。”在作品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毛姆本人,他跳进去又跳出来,灵活穿梭,游刃有余,冷嘲热讽地将世上可笑之人一一跃然纸上。

毛姆写作家罗伊时,无论他的外表还是他的内心想法,都有不少“借壳上市”的地方。

执著于语言辛辣,成为一种自我耽溺或自我欺骗,其目的是要逃避自我空虚感。毛姆习惯用毒舌保护自己,自打以毒舌出名之后,他似乎颇为享受这一成就,成也毒舌,败也毒舌,否则,他可能会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列。

虽然毛姆有他的局限,但对于追求真相的读者来说,毛姆不可多得。写出真相也是每个作者必备的品质。

《毛姆读书心得》一本对写作有帮助的书

 “文笔精美并不是小说家应有的基本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理解。” --毛姆

01

为什么介绍这本书?

毛姆从作家的角度解析了一系列名作,他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年那些伟大的作家,是怎样把个人的经历融入了小说,又怎么凭空虚构了小说。他不仅评论了每位作家的优秀之处,也对作品中的败笔进行了不留情面的剖析,人们写作时容易出现的毛病,基本上都被他逐一提到。

毛姆以一个小说家的敏锐眼光,把伟大的作家们,当做普通而平凡的人,深入细腻地解剖他们的性格特点,爱情经历,以及经济状况,从而完整生动地阐述了每部杰作诞生的背景条件。

在群星灿烂的作家排行榜上,毛姆的名气和分量远不能和他所讨论的作家们媲美,但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些作家的瑕疵。事实上,写这本书时,毛姆在英国已经以“毒舌”而出名了。

书中提到的作家,在我们普通人心中,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但是读了毛姆的点评之后,我们会心悦诚服地赞同他的观点。

本书收录了毛姆的三部重要散文作品,即【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看过标题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这刚好是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最需要了解的内容。

最后,读过本书之后,我们会看到西方文学简史的大致轮廓,包括那些伟大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是受了谁的影响。

02

第一部分内容中,毛姆分享了他对阅读的看法和体会。我个人感觉,其中的【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小说家不是故事员,但小说要有故事】是很值得一读的章节。

相信每个写过短篇或中篇的简友,都有过动笔之前的纠结和苦恼,我究竟用第一人称写好呢?还是用给第三人称?在《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一节中,毛姆分析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缺点。

第三人称写法也称为全知观点写法,它的优点是“重新唤起你可能已有所衰退的兴趣,同时达到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目的”,缺点则是要“冒作品庞大累赘和冗长松散的风险。”

毛姆认为:“写这种小说的作家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托尔斯泰,然而即使是托尔斯泰,也难免有上述缺点。”而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容易使你对叙述者产生共鸣”,而缺点则是“当叙述者,同时又是主人公时,他若告诉你说他是如何英俊而有魅力,不免会有自吹之嫌。”

“此外,没有一个写这类小说的作家能完全克服的另一个更大的缺点是,这类小说中的叙述主人公,即中心人物,和他周围的其他人物比较起来,总显得苍白而不够生动。”

“因为小说家在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是他自己。他是从内部主观地观察之后讲述他所看到的东西的,所以他往往感到茫然失措或者优柔寡断,反之,当他从外部通过想象和直觉客观地观察其他人物时,就会带着一种戏剧性的眼光兴味盎然地观察他们,对他们的怪癖会乐不可支,写出来的人物往往与众不同,栩栩如生,从而使他自己的肖像倒显得相形见绌了。”

在毛姆看来,以上两种写法都不是最理想的,那么,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写法呢?结论是:有。毛姆向我们介绍了第三种写法,即“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但他并不是主人公。”

在这种写法中,叙述者讲的不是自己的故事。他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者参与者,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和其他人物或多或少保持着联系。用这种写法叙述故事,“叙述者和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对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动机,有着共同的兴趣;叙述者对这些人物的感受,也就是他要想激发读者产生的那种感受。”

鲁迅的很多作品,如《故乡》和《祝福》就是这类典型,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也是按这种思路创作的。

03

在第二部分内容里,毛姆共介绍了十四位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这部分内容写得最有趣,作者认为如果想让读者对一本书感兴趣,一定要先对那个作家感兴趣,于是,他深入挖掘作家们的怪癖以及灵魂深处不为人知的东西,收集文学巨匠们的隐私,在读书随笔里把他们扒得精光之后暴晒在太阳之下。

毛姆认为:“故事是小说家为了抓住读者而使用的一个救命稻草,听故事的欲望对人类来说就像希望拥有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一个人不论他多么成功,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条自卑的蛇。”他从找蛇开始入手并将此事同他们的作品联系起来。

事实上,毛姆为了写好这本书评,把作者相关的书反复读了不止一遍,他精通多种语言,有些作品他用英语读过之后,又用该国语言将原著再读一遍,这使他对作者的心理把握十分准确。比如,长得不够帅的男作家靠衣着来撑着自己以及他们在爱情上的相似性。有些描写尖刻而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毛姆认为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最伟大的小说是《战争与和平》。他曾说:作家的境界有多大,作品的境界就有多大。

紧接着,他开始陈述巴尔扎克和托夫妥耶夫斯基不堪的人生,于是我们发现,作家也不是完人,但他们的作品可以展现完美的故事。

其中,简奥斯丁和托尔斯泰他做了详尽的介绍,他的介绍客观而冷静,坦率而直接。

他说司汤达性格缺陷严重,多疑,褊狭、苛刻,但又极不谨慎,很自负,甚至极度虚荣;他趣味粗俗,行为放荡却又缺乏激情。因为自己长相难看就把于连写成少有的美男,红与黑的前半部还差强人意,后半部简直编造得离谱,马特儿小姐就像个纸人,完全不可信。

巴尔扎克:为了预支稿费向某个出版商保证,在某某日期一定交出一部小说稿,然而当他把小说稿赶出来之后,就会把自己作过的保证丢到一边,去找另一个出版商谈价钱了。不仅如此,他还风流成性,为人粗俗。

福楼拜:非常敏感,容易发怒,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他成年以后一直过着病人的生活,同时又为自己的疾病感到羞耻, 福楼拜去世后,他早期创作的作品被发表出来,不仅啰里啰嗦,还有文法错误。他后来能够成为法国第一作家,主要是因为他对文学的狂热和勤奋。

毛姆说:狄更斯衣着装扮古怪,总会不自觉地显露出岛国人的狭隘性格。他身材矮小,但相貌不凡。事实上,毛姆也是一个“矮子”,而且刚好也是相貌不凡。

毛姆嘲讽狄更斯的写作手法:只要对故事的发展有利,狄更斯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巧合的桥段,从不考虑其中的必然性。不过,当时的读者都愿意相信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压根儿就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而这恰恰是狄更斯的看家本领。

除此之外,不少作家的一生中都有过多位情妇,有时是别人当他们的小三,有时他们当别人的小三。

为什么这些作家身上有着如此多的人格缺陷,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伟大?毛姆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和作家的崇高地位似乎是矛盾的,但我敢说,世上再没有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伟大的作家了。虽然在所有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身上都有这样的矛盾,相比之下这种矛盾在作家身上显得最为突出。由于作家的表现手段是语言文字,在他们所说的和他们所做的之间不仅容易产生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显得特别可怕。”

写了那么多作家的隐私和生平后,晚年的毛姆突然感觉到一种危机,他说:“普通人只死一次,盖棺定论,从此长眠。名人却要死两次,一次是肉身死亡,一次是传记出炉。大名人呢,死许多次,一本本传记陆续问世,一寸寸隐私翻出来检验,死了许多次还是死不了的,索性永垂不朽。”

毛姆想到这里,立刻烧掉了手头的所有信件,还叮嘱文学经纪人,不允许泄露他的私生活,不允许出版任何有关他的传记,并且立下遗嘱,死后也要照此办理。结果怎么样呢?我们都知道,他隐瞒了一辈子的性取向照样被人肉出来,在网上一一暴晒。

事实弄人且充满了黑色幽默,自1965年毛姆去世至今,有关毛姆隐私与作品的各类评论书籍,一共出版了三百多种。后来,出于时代发展与研究的双重考虑,执行毛姆遗嘱的皇家文学基金会不得不更改条款,解除了禁令。

04

第三部分, 毛姆主要介绍了英国作家,法国作家,俄国作家以及美国作家,剖析了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这第三部分有点像文科生使用的教科书,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评论了。

毛姆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因为总能一眼看透人们的把戏,他内心是颇为骄傲的,他用毒舌来掩饰自己,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他会刻意嘲讽,极尽毒舌之能事,对于他喜欢的人,他赞美起来却十分克制。

在当时的英国文化界有三宝,分别是: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和毛姆的毒舌。毛姆虽然在写作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比起他的毒舌来还是略逊一筹。

在文章结尾之前,分享一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当年的毛姆是怎样的犀利。一次聚会上,有个小伙子一直旁若无人地夸夸其谈,毛姆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闭了嘴。当时在场的丘吉尔,第二天找到毛姆说:“咱们来个君子协定吧,以后我不说你,你也别说我哈。”

有人说,在这个世上,只有毛姆敢说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文笔不好。

怎样读毛姆最有效?这里有个途径供参考: 首先,读一下《月亮和六便士》,之后读《毛姆传》,最后再读《毛姆的读书心得》,然后,将后面的两本书相互对照、细细品读,会倍感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