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情,我有情。 淡淡长江水, 悠悠远客情。 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送君南浦不胜情, 无人不见别离情。 ---《春香传.情字歌》 依稀水中波静 此戏是小编在1997年才看到的第一部我王师舞台越剧。 只记得无人可对之倾诉心中感受,阿拉抱着靠枕打转撞头。 吾真正是,爱死这个春香了! 此戏很长,今次只上演 1983版《春香传》上集 绽来一朵芙蕖 从人设漫谈开始 上期吐槽新排《追鱼》,不小心牵涉到从80年代至现在的中生代版本。 迟迟到今天才吐槽已成型的80年代版中人设,是因为偏心我王看戏不精导致。 比如对这一版从来都是拉着进度条专看王志萍的,只要小王的表演演唱没跑偏,就OK了。虽然听到《且把真身暂隐藏》中庸俗地增加了“王派甩腔”不禁皱眉,看到观灯时鲤鱼突然忧忡唱起“恨法海劈下手中无情剑,活折夫妻两离分”有些诧异,但总的来讲变化不大,再还有追鱼一场小王准确的理解力与精湛的武戏来增分,便觉中生代版也确是不错的。 这一次现场看新排《追鱼》,才注意到张珍的许多“加戏”,当即对张珍的“老司机”气质产生很大反感,“双拔麟”固然是这种观感的拍板确定,前面那些别于5、60年代版的“加戏”也是祸首。 好吧,书馆疑见妖精的惊悚,尚能一忍;那么公堂双审,豪气到如此振振有词,也算能让人醉卧街头的神来之笔了。 仔细看双审这一节: 包拯(白)张珍,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容你细细地讲来。 张珍(唱)大人啊!公堂对簿审双胞,真伪焉能两混淆。若说案情由我起,真与假我不知晓,谁知晓?常言道相亲相近人之情,作怪害人方为妖,她俩容颜虽相同,真情假意我明了,一个是书馆夜探送欢娱,一个是花园捉贼施奸巧,一个是观灯释误慰知音,一个是公堂受责她冷眼瞧。这牡丹待我情义似山重,心似花容与玉貌。那牡丹薄情寡义无人情,心似寒冰空有貌。容颜难分两牡丹,情字能别人与妖。助人是人,助人是人,害人是妖。 这最后一句不是单独一句,分明承接上文而来,结果你张珍的一番道理成了“助我是人,助我是人,害我是妖”?! 不要逼格如此之低好吗,“书馆夜探送欢娱”,忍不住想骂你YA这是夜夜云雨吗?!这是得爽了才如此狠毒报复金牡丹?! 老版,戏剧表现朴实无华,顺理成章,手法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张珍不得不答,坦陈自己的直觉。 “启禀二位老大人,学生与小姐书房相见以来,千恩百爱,义重情深,今日学生公堂受责,那哭的是真,不哭的是假。” 答得干脆也算正常小情绪。 “无情就是假,多情就是真”,由搅浑水的乌龟精唱出,已不再是指对张珍怎么样,而是道明:友朋间拥有悯弱之心、夫妻间拥有关爱之情,本该是最正常的人类情感。 “妖倒比人有情义”,由公正严明的包拯悟到,是此本格调的推进飞升。 “人间难觅一知己,你就是鲤鱼精又何妨”,由本不惊人的张珍同学表白,为人类,特别是为男人,大长了精神。 而鲤鱼毅然拔麟,隐落凡尘,与张郎在人间厮守一生,达到人鱼圆满最高点,至此也完成了人间亦有真情的闭环。 孰优孰劣? 即使是徐王做的艺术指导,我还是想问一问。 前几日给王看完“加戏”的唱词,她也是一脸尴尬。 “当时有新的编剧、新的导演组。那时候哈其忙,我主要是抽空辅导王志萍的动作和人物感情处理,没有注意到这些。” 张珍的戏不够多,张珍还需要力度再刷存在感——这就是脑洞。 当台词或者唱词被冠以太多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观众会觉得被剥夺了某种权利。同时,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都会陷入浅尝辄止的乏味中。 曾经有网友还写道:剧情的关键不刻意煽情,歌曲的高潮不增强音量,这种艺术手段比较高贵一些,好的艺术会打动人,你不煽观众也会自投罗网。 而个人感觉,中生代版本“戏精”,既是编导刻意拔高主题拔高人物的鸡肋之举,亦是拜当时徐王流派盛行的狂风所赐。 一段尴尬的桥段,照样可以因为徐派明亮高昂的好嗓博得彩头; 一句插入并不合适的甩腔,照样可以因为是王派易辨特征音调获得掌声。 这种目的性的改造经典,带给我的,不会有扼腕,只是可惜。 同样问题也出在《春香传》上。 同演春香,才会多写;去过现场,实情实感。 真心夸赞, 整体框架,中规中矩; 舞台布景,简洁又美轮美奂; 服装色彩,清雅又韩国时尚。 鼓舞,刀舞...震得人心怦怦跳。 “比韩剧还韩剧”的宣传,破壁点也算得上准确。 浙百的编导说,我们不是改编经典,是要再创造出一个经典。 如果说是推广,很好,它具备将年轻人吸引进剧场乃至留住的气质; 如果说造经典,那么,除了这视觉上眼花缭乱的盛宴,回归到戏剧、戏曲、越剧本身,观众是不是也应该有“经典”的要求? 我带了一个正上高中小朋友同去的剧场。 同事的女儿,哈韩一族,出剧场时反馈于我:“是挺漂亮的,可这不就是富二代男友和平民灰姑娘的故事嘛,而且男友一副娃娃脸端着个肩唱戏难看,姑娘也不像例如三顺那般个性有范儿,没发现他们看上彼此的哪里了,就爱呀爱的,太单薄。” “美则美矣,空洞无物”。 对浙百版《春香传》如此的发声,不止一两个。 而故事、手法、舞美、服装、演员,都貌似陈旧的徐王版,几十年来却少有人物单薄的评价。多么精美包装的一台戏啊,究竟毛病出在哪里?忍不住做一番比较: 浙百版《春香传》人设变迁 同样的端阳舞。 王专门向朝鲜舞蹈家学习掌握了动作要领,80年代复演又请教朝鲜舞老师温习了好一阵; 浙百春香刻苦练习数月,舞技堪比专业朝鲜舞演员。 同样是舞姿卓越。然而并不是舞蹈的问题。 1.浙百春香,快速融入群舞旋涡,宁可花时间唱几句赞春景,少女心,也不会留意王春香舞前对伙伴们的一一行礼; 2.浙百房子,不再多嘴多舌,“春香来了!”春香自己已“扑”上去,要比筱桂芳告诫公子“春香难请”省事的多; 3.浙百的月梅,听说春香中意使道公子,才告诉春香父亲是谁。这是比较雷的,这导致浙百春香仿佛一直生活于单亲蜜罐家庭,而无有王春香高度警戒努力奋争、一身自尊自爱的傲骨。(然后我想说妓女是这样向女儿讲述自己故事的吗!“一位年轻有为的使道大人,爱上了一名绝色艺伎”) 4.浙百梦龙,不用胆怯、和讨好丈母,只要闯入门中,跪地说声“请夫人相信我”即可顺利得手。 5.浙百春香闺房,红灯笼点起,人肉背景大概是花神吧,挺美,不妙的是有一部张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太出名,寓意并不美。 6.浙百春香,自然玉堂春般上演,陪酒承欢。听到求婚,害羞卧地,学的是王春香表演的经典教材,却没用对地方,低级。 7.浙百春香,乃自己写了情诗帕子暗指才女。自己扥出来交给梦龙,不是徐梦龙巴巴狗似的追着写爱歌了,浙百春香,噶主动的。(吐槽那诗作得很没水平,不配才女) 8.浙百梦龙,激动万分震天动地般地接过,高声吟唱。同是一见钟情的老套,徐梦龙还是多少费了点气力的,浙百梦龙得美人轻而易举。(为啥浙百说白调调这么难听,梦龙叫声春香,cēn---xiang, 春发阴平,还拉长音,且句的开头字多是阴平,一惊一乍,好作!) 9.浙百的爱歌,提前到了百年歌,当当叮、叮叮咚的初夜之欢,又哪里及得上徐王爱歌小半年之交的恩爱深情。 行了无需再多摆,已经很显见。 浙百称要把“听戏”变为“看戏”。 我没谈一点唱腔,都是看戏看出来的。 还有啥好意思哔哔:徐王版经典的只是留下了大量唱段? 当把“看”,肤浅地理解为突出华丽丽的形式美,就不免摆弄成了一副空架,里面充斥的是碎片般的强说美与愁。 话太多,今天到此。有精力了再唠。 带大家看两部电影,如果您有时间的话。 感受同一民族两国之间、年代之间的审美差异 韩国林权泽2000年拍摄上映的《春香传》。 观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NzEyODg=.html
朝鲜国1980年代之《春香传》 观看地址: 上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2OTg4NDg0.html 下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5OTQ4MDUy.html END 点击下图看热点文章 |
|
来自: 公司总裁 > 《越/昆/锡/沪/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