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Ⅱ型慢性呼吸衰竭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PaO2<60mm |
| Hg,PaCO2>50mmHg。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 |
| 且气肿。由于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多年,破坏了支气管的结构和肺功能,导致支气管狭窄,痰 |
| 液阻塞,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和代射性酸中毒。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脑细胞水肿 |
| ,心、肝、肾操作。甚致衰竭,危及生命。 |
症状描述: | 呼吸困难:由于气道阻塞,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 |
| 咳嗽:长期咳嗽、咳痰,为粘性白痰,黄痰,痰液变粘稠或突然减少或不能排痰,将出现呼 |
| 吸衰竭。 |
| 神志改变:患者嗜睡或昏迷,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产生肺性脑病,轻者有头痛,头晕 |
| 。出现脑水肿时,由于脑压增高,而恶心,呕吐。 |
| 呕血:多为咖啡样,由于缺氧,胃粘膜水肿,胃酸作用,应用激素,应激溃疡,药的刺激。 |
体症描述: | 头颈部:由于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甚至针尖大小,由于脑水肿造成 |
| 。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两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是脑疝形成,呼吸不规则,危及生命 |
| ,口唇、口颊粘膜紫绀,呼气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 |
| 胸部:桶状胸,肺底下移,两肺野叩诊呈高清音,可闻湿性罗音和干鸣,皆为慢性支气管炎 |
| 和肺气肿的表现。有的患者心脏扩大,心率增快,第一心音在剑突附近最清楚,此处可闻收 |
| 缩期吹风样杂音,是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表现。 |
| 腹部:有的患者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征。 |
| 四肢:甲床青紫,下肢浮肿。肌张力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为脑水肿的表现。 |
诊断要点: | 临床诊断:有慢性阻肺或支气管喘史、呼气性呼吸困难而紫绀者,可诊断Ⅱ型慢性呼吸衰竭 |
| 。 |
| 血气标准:PaCO2>50mmHg<60mmHg。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由于缺氧,血红蛋白 |
| 、红细胞计数代偿性增高。 |
| 尿常规:尿蛋白、尿中红细胞、管型的出现是由于缺氧操作或并发肺心病右心衰竭,肾功能 |
| 衰竭造成。 |
| X线检查;胸大片显示肺纹里增重。透光增强。肋间隙增宽,肺底下移,是慢性支气管炎、 |
| 肺气肿的表现。 |
| 生物化学;由于酸中毒,血钾升高,由于缺氧或肝郁血,肝功能异常。血阴离子间隙和乳酸 |
| 升高。由于进食减少,血浆白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呈出下垂位水肿。 |
| 血气分析。血液酸碱度(pH):显示氢离子在血中的浓度,正常值为7.35-7.45 |
| 。 |
疾病辨析: | Ⅰ型慢性呼吸衰竭。 |
| 心源性喘息。 |
治疗方法: | 肾气虚风寒证 |
| 证候:咳喘气短,咯血色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痛,腿软,小便清长,脉浮紧,舌 |
| 淡苔薄白。 |
| 治法:顺阳固脱。 |
| 主方:参附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口干唇燥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
| 肾气虚风热型 |
| 证候:咳嗽,痧黄粘稠,喘促气短不能平卧,发热不恶寒,小便短赤,大便干,脉浮数或弦 |
| 数。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 |
| 治法:顺阳固脱。 |
| 主方:参附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口干唇燥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
| 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证 |
| 证候:咳喘,心悸,尿少,面颊及四肢末端紫绀,脉沉弦或结代,舌质暗红,淡紫或降紫, |
| 苔薄白或白微黄。 |
| 治法:健脾利湿,温阳利水,清肺利痰。 |
| 主方:四君子汤合参附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痰浊闭窍证 |
| 证候:咳喘,语无伦次,意识朦胧,嗜睡,半昏迷,紫绀,脉滑数,舌质暗紫或降紫,苔白 |
| 腻或黄腻。 |
| 治法:清肺利痰,芳香开窍。 |
|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涤痰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肝风内动证 |
| 证候:咳喘。烦躁,躁动、语无伦次,四肢抽搐,谵语,全身抽动,脉弦细数,舌紫暗苔白 |
| 腻或黄腻。 |
| 治法:清肺利痰,滋阴平肝,活血熄风。 |
|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热瘀伤络证 |
| 证候:咳喘。身热,精神呆滞,面及四肢紫绀,皮下瘀血紫斑或呕血,便血,脉细数,舌质 |
| 紫苔腻。 |
| 治法:清肺利痰,活血通络法。 |
|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阳微欲绝证 |
| 证候:呼吸浅表,面色晦暗,自汗出,四肢冷,烦躁不安,表情淡漠(血压下降),脉沉细 |
| 无力。脉微欲绝,舌质紫暗,和或薄折少津,处于危重状态。 |
|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法。 |
| 主方:参附汤合二陈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肺肾两虚偏气虚型 |
| 证候:咳嗽已轻,但气短,劝则越甚,语言祛弱,身倦无力,易受外感,脉沉弦或沉细,舌 |
| 质淡苔薄白。 |
|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法。 |
| 主方:参附汤合二陈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肺肾两虚偏阴虚型 |
| 证候:咳嗽已轻,但气短,动则越甚,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脉细数,舌红或降紫,苔少或 |
| 薄白少津。 |
|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法。 |
| 主方:参附汤合二陈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心脾肾阳虚水泛型 |
| 证候:咳喘虽已有所控制,但时见上肢或颜面肿,心悸,气短,动则加重,食纳差,时见肝 |
| 脾肿大,颈脉充盈,脉沉弦,可见结代,舌淡胖淡紫苔白腻。 |
|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法。 |
| 主方:参附汤合二陈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