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花样年华malan 2019-01-26

     学校按照成绩排名将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每个孩子都被贴了标签,排名越低,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就越低,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不少孩子产生了“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的想法,越来越不爱学习,甚至还出现了各种行为问题。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
  
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就

    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将来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将来……种种担忧的直接表现就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从中得到的信息就是———学习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我无关。如果家长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就上,即孩子的内在动力上,孩子不是跟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学会了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获得一份成就感,学习才能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事。

   情景一:孩子拿着考了50分的数学试卷回家。
  关注学习成绩的家长:“又是不及格,每次都考这么差,也不知道你怎么学的,把我的老脸都丢光了。”(对孩子不利的方式)
  关注学习成就的家长:“看来这次考试范围内你有一半的知识点都没弄懂,过来一起看看哪些地方没有掌握,怎样才能学会。”(对孩子有帮助的方式)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很多孩子都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连连失利,最后再也翻不了身,这说明很多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低。具有较高应挫能力的孩子才能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不断的强化信心,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正确的归因方式和良好的心态是这一能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而这些都源于父母的培养。

    情景二:孩子考试落后了10名。
  不利的归因方式:我真笨,我的能力不行。不良的心态:我是个失败者,再怎么努力都考不好。
    
有利的归因方式:这次主要是XX部分没有复习到。良好的心态:我要好好学习一下没有复习到的内容,以后再也考不倒我了。

善于发现优势能力

  不可否认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记忆力比较好,有的孩子音乐能力比较突出,有的孩子有极高的舞蹈天赋。家长很容易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后得出结论孩子学习不好,其它方面再好也没用,这样孩子的优势能力渐渐变得一般,真的变成了什么都不好。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能力,培养自信心,用多元化的观点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就,或许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