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重章之循序渐进”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9-01-26

​                        《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十二                       

钱钟书论“重章之循序渐进”

/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十二则《摽有梅》,副标题为《重章之循序渐进》。

 

钱钟书此则以《诗经-摽有梅这首诗为例,讲述《诗经》诗篇的基本结构方法——重章之循序渐进以及重章之异词申意。

 

摽有梅之重章】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1、摽(biào鳔):坠落。

2、七: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4、迨(dài代):及,趁。

5、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6、塈(既):拾取。

7、谓:开口说话。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逢吉日可来迎娶。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我的小伙子,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召南一带,每逢仲春,媒官便组织未婚青年去相亲《毛诗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摽有梅是描写女子一次次参加相亲集会,树上的梅子逐渐脱落,她还没有被人牵走,欲嫁之心一天比一天急切,诗句是由心而发的一声声呼唤或脱口而出的一句句催促。

 

全诗共三章,三章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个别的字词有变动,相对于第一章,第二章只换了两个字,第三章变动大一点,换了六个字,位置在句尾。此三章排列上整齐划一,旋律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这种形式就称重章。

 

【《摽有梅之循序渐进

摽有梅每章两句话。

关于循序渐进,钱钟书拿每一章的结句(第二句)进行比较说明:

首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尚是从容相待之词。

次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则敦促其言下承当,故《传》云:“今,急辞也。”

末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传》云:“不待备礼”,乃迫不乃缓,支词尽芟,真情毕露矣。

此重章之循序渐进

 

翻成白话:

第一章结说:“有心我的小伙子,逢到吉日就来迎娶我”,此句还有从容等待吉日的意思。

第二章结说:有心我的小伙子,今天就决定不要耽搁”,开始发急了,放下矜持,敦促小伙子今日就来求婚,所以《传》说;“今,是表现迫切的词句。”

第三章结说:“有心我的小伙子,现在就开口莫再迟疑《传》说:无需备齐礼物再求婚”,已经迫不及待,一点话都没有急切之心毕露无遗

这是循序渐进从等待吉日——到就今日——到就现在,该相亲女子的心情和口气,一次比一次急迫。

 

钱钟书阐述“循序渐进”,拿每章的结句来比较。

我觉得,每章的首句之间也是循序渐进的。请看:

首章首句说:摽有梅,其实七兮。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次章首句说:摽有梅,其实三兮。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末章首句说:摽有梅,顷筐塈之。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剩下的越来越少,由首章的七成减到次章的三成,再到末章的所剩无几。这不是循序渐进吗?

我们可以设想,这种集体相亲活动不是一天就结束,而是持续很多天,随着时间的流逝,树上的梅子越来越少,诗中来相亲的女子还没有被人牵走,想嫁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景物变化的循序渐进和女子急嫁心情的循序渐进,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树上梅子的凋零暗喻女子的青春易逝,自然景色的变化自然会触动女子的愁怀。罗丹在《艺术论》中说:“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

树上的梅子纷纷落地,由多到少,女子渴望爱情的小火苗往上窜,由低而高。

因此,我以为摽有梅的循序渐进是整体的,不仅表现在每章的结句,也表现在每章的首句。整体上,诗情和诗意第二章比第一章进一程,第三章比第二章又进一程。

 

重章之循序渐进”是《诗经》绝大部分诗篇的基本结构形式】

钱钟书在摽有梅-重章之循序渐进”这一则中说:此重章之循序渐进者,《桃夭》由,亦然。通览《诗经》可知,重章之循序渐进”这种现象在《诗经》中不是一二首,而是非常多,他是《诗经》的基本结构形式。

重章犹如乐曲的优美旋律回环往复,不断地在人们脑海里萦绕,使人们在陶醉、沉浸中享受、熟悉和牢记。循序渐进,是诗意在重章中的推进和深化。

重章表现为诗篇极大部分篇幅是重复,循序渐进的“序”是一首诗的思路,思路的轨迹

表现为重章中个别字、词的变动。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循序渐进。

 

 

如《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六章只有”“”“”“”“”“6个字不同,余皆全同,这是重章的极致。《芣苢》通过这六个字“循序渐进”地描写了采撷“芣苢”(车前子)的动作和过程。

 

重章之循序渐进”像乐曲的旋律,是在重复中变换和行进,使人们的心灵在愉悦陶醉的状态中领会诗意的深化并烙下深深的印痕。

 

重章之易词申意

重章之循序渐进是指各章诗意有递进关系,与此不同,“重章之易词申意”各章诗意无递进关系,而是用不同词汇反复申明同一个意思。

钱钟书用《草虫》一诗作例子阐述“重章之易词申意”:

首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次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末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语虽异而情相类,此重章之易词申意者。

 

《草虫》全诗如下: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我已见着他,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我已见着他,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好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我已见着他,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平静。

 

注释

草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阜(fù)螽(zhōng):蚱蜢。

忡(chōng)忡: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语助词。

觏(gòu):遇见。《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既觏”已婚,指男女情事。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以望君子。

蕨:野菜。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野豌豆。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草虫》之重章,一目了然,钱钟书节选之句,36个字仅3字不同,余皆全同。三个不同的字:“降”,忧愁消散,“说”,即悦,心情喜悦,“夷”,即平,心安神宁。

三章用不同的词汇反复申述了一个意思:没有见到心上人,百愁丛生。一旦见到心上人,偎在他的怀中,云雨尽欢,所有的不快全部烟消云散。这里没有递进,没有深入,是用不同词汇反复申述一个意思,女子未见心上人的满脑愁绪和见到心上人后的满心欢喜。

 

【《墨子的重章叠节

钱钟书此则最后说:先秦说理散文中好重章叠节,或易词申意,或循序渐进者,《墨子》是也。

钱钟书特别提到了《墨子》,让我们来看一下。

以《墨子-法仪》一篇为例。《法仪》言做事当讲法则。

开篇,墨子说,天下凡事都要讲法则,能工巧匠做事皆讲法则,治理天下国家能不讲法则吗?然而以什么作法则呢?

以下是墨子的回答,用的是“重章之循序渐进”——

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上面三个重章首以父母、继以师长、再以君王为法则,逐个排除和否定,是循序渐进。

 

继而,墨子说: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父母、老师、君王均不足为法,那拿什么作法则呢?回答:天。

以下是“重章之易词申意”: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

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上面三个重章是易词申明“天无私”“天善为”。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上面二个重章是易词申明“兼爱、兼利”。

 

泛览《墨子》连篇累牍皆为重章之循序渐进”和“重章之易词申意”,兹不赘举。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注:篇中楷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十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十二则

一二 摽有梅·重章之循序渐进

首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尚是从容相待之词。次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则敦促其言下承当,故《传》云:“今,急辞也。”末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传》云:“不待备礼”,乃迫不乃缓,支词尽芟,真情毕露矣。此重章之循序渐进(progressiveiteration)者,《桃夭》由“华”而“叶”而“实”,亦然。《草虫》首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次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末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语虽异而情相类,此重章之易词申意(varied iteration)者。

“重章”之名本《卷耳》次章《正义》。先秦说理散文中好重章叠节,或易词申意,或循序渐进者,《墨子》是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