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病程,6次换药,这例ALK阳性晚期NSCLC将何去何从?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26


开讲啦!

由“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团队携手打造的“肺癌典型病例系列课程”正式开课!

5位中青年专家以10个肺癌典型病例为出发点,分篇章梳理常见类型肺癌的临床诊疗思路,探讨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助力一线肿瘤医生提升执业技能。


——壹生大学·肿瘤学院


由段建春医生主讲的第三课“ALK阳性晚期NSCLC治疗解析”已经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APP壹生播出,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在线观看~



如果您对这类病例治疗有任何疑问或希望分享的观点,欢迎在文末留言区写下您的想法,与段建春医生互动!



病例简介


女性患者,44岁,无吸烟史,既往体健。


2014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2014年5月,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占位,肺癌可能性大;病灶与纵隔关系密切,考虑受累可能;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两肺门及纵隔、双侧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多发椎体致密结节,考虑转移。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超声示双颈根部至锁骨上可见多发低回声淋巴结,不除外转移。


诊断

左肺上叶中央型;分化腺癌cT4N3M1c,Ⅳb期;侵犯纵隔及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双肺转移、多发骨转移、脑转移;组织ALK(+),卵巢囊腺瘤。


病理诊断

行超声引导下左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病理示转移性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TTF-1(-),Napsin-A(+),CK 7(+),CK 20(-),CDX-2(-),ALK(ventana)(+),组织EGFR、KRAS野生型。



分期检查


腹部增强CT示盆腔囊性占位,建议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L2~L3椎体、右侧髂骨片状致密影,考虑转移。


头颅增强MRI示颅内多发占位,结合病史,考虑多发转移灶。


骨扫描示额骨、胸骨体、左8前肋、脊柱诸骨、骨盆诸骨可见放射性浓聚影,符合骨转移瘤表现。


盆腔MRI示盆腔多发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右侧附件,囊腺瘤可能性大,部分囊内合并出血;左股骨颈、骨盆多发骨转移。


一线治疗


2014年5月24日开始口服克唑替尼 (250 mg、bid),1个月评效部分缓解(PR)。2014年10月,头颅MRI提示转移灶较前稍增大[未达疾病进展(PD)标准]。2015年2月9日,复查头颅MRI提示疾病进展,肺部病灶略增大;无进展生存(PFS)期为8.5个月。



二线治疗


2015年2月15日开始口服塞瑞替尼(ceritinib),最佳疗效PR(肺、脑)。2015年11月18日,头颅MRI考虑疾病进展,肺部病灶略增大。 PFS期为9个月。



三线治疗


2015年12月1日开始口服brigatinib(原料药,90 mg、qd、3d,150 mg、qd、2d,180 mg、qd、1d),最佳疗效疾病稳定(SD,脑转移灶略缩小,肺病灶略增大)。2016年2月22日,头颅MRI提示脑转移灶进展,继续口服原料药,PFS期为2.5个月。2016年4月7日,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进展。



四线治疗


2016年5月5日开始口服阿来替尼(600 mg、bid),最佳疗效SD(肺、脑)。2016年6月5日,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考虑为间质性肺炎,给予激素治疗后缓解明显,停用阿来替尼。


五线治疗


2016年7月15日开始口服lorlatinib(原料药,80 mg、qd),最佳疗效SD(脑转移灶稍缩小,肺部病灶略增大)。2016年11月2日,行“左肺肿物穿刺活检+经皮影像引导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术”。2017年7月10日,头部MRI提示多发转移灶较前增大、增多,疾病进展,PFS期为12个月。



2017年7月10日开始lorlatinib(原料药)加量至100 mg、qd。2017年8月7日,头部MRI提示病灶稳定。2017年9月20日,患者出现走路不稳、视物模糊,头部MRI示双侧大脑半球转移灶较前增多、增大,PFS期为2个月。



2017年10月11日行“左枕叶病灶切除术”,患者拒绝行全脑放疗,术后继续口服lorlatinib(原料药)80 mg、qd。2017年11月9日,骨转移进展。


六线治疗


2017年11月21日开始4周期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第2、4周期评效为缩小SD,末次化疗时间为2018年1月26日。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4周期,后因血压增高,改为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5周期,末次治疗时间为2018年9月29日。2018年11月9日复查评效为缩小SD。




附:讲者介绍

段建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胸部肿瘤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中国肺癌杂志青年编委。曾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