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药剂学之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下)

 健康快乐有财 2019-01-26

2016年

11月21日

第6章 生物药剂学

第二节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下)


三、影响吸收的剂型因素(★☆☆)

1.药物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除静脉给药外,药物的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影响。不同药物的剂型,给药部位及吸收途径各异,药物被吸收的速度与量亦可能不同。一般认为口服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低的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1)溶液型制剂:口服溶液剂的吸收是口服剂型中最快且较完全的,生物利用度高。影响溶液中药物吸收的因素:溶液黏度、渗透压、增溶作用、络合物的形成及药物稳定性等。

采用混合溶剂,加入增溶剂或助溶剂有利于药物的溶解。服用这类制剂后,由于胃肠内容物的稀释或胃酸的影响,药物可能会析出,但一般析出的粒子药物极细,可以迅速溶解。 在非水或与水不相混溶的溶液中,如溶于植物油中,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比水溶液差,因为口服药物油溶液的吸收受药物从油相转到水相中速率的影响。

(2)乳剂:乳剂可令油相高度分散,利于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如果乳剂的黏度不是限制吸收的主要因素,则乳剂吸收较混悬剂快。乳剂中的油脂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有助于药物的溶解和吸收。油脂性物质可通过淋巴系统转运吸收,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药效。

(3)混悬剂:该类剂型中的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比溶液剂慢,但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固体制剂相比,吸收要好。影响混悬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比溶液剂多,如混悬剂中的粒子大小、晶型、附加剂、分散溶媒的种类、黏度等。

多晶型药物的混悬剂在贮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晶型转变。混悬剂中的药物多为无定型或亚稳定型,在贮存期间可能缓慢的转变为稳定型,导致生物利用度的降低。

(4)散剂:散剂比表面积大,易分散,服用后可不经崩解和分散过程,所以吸收比其他固体制剂要好。

(5)胶囊剂:药物的吸收优于片剂。明胶胶囊壳对药物的释放有10~20分钟滞后现象。其中的药物颗粒未受冲压,口服后颗粒直接分散于胃肠液中,药物溶于胃肠液高于片剂。

(6)片剂: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有生物因素,还有药物颗粒的大小、晶型、pKa、脂溶性、片剂的崩解度、溶出等剂型因素。片剂崩解快慢,崩后颗粒的大小影响药物疗效。

2.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主药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等。

6-6

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影响因素

具体说明

液体制剂中的药物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增稠剂:许多药物溶液及混悬剂常加入一些增稠剂改善制剂的物理性质通常制剂的黏度往往会影响药物吸收,药物的溶出度和扩散速度与黏度呈反比关系

络合物与络合作用:药物在制剂中可能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如络合物的形成,吸附作用以及胶束形成等,都能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

络合物中被络合的药物通常以不被吸收的形式存在,使未络合药物浓度降低,但络合作用可逆,两者间存在平衡

吸附剂与吸附作用:吸附作用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指从溶液中将药物分子除去并转移到活性固体表面,溶液中药物与被吸附药物间常存在平衡关系

表面活性剂:除了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外,还能形成胶团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能溶解消化道上皮细胞膜的脂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药物颗粒大小:降低粒径可加快溶出速率和吸收

有些难溶性或溶解慢的药物用微粉化原料制成制剂可以产生较快或更完全吸收

固体制剂辅料:一般认为常用的辅料几乎是没有生理活性的,其选用原则多半是考虑对主药稳定性及剂型的成型性的影响

制粒过程中常常加入黏合剂所起的作用与崩解剂相反,可延缓片剂的崩解黏合剂的种类、用量对片剂的溶出都有一定的影响

崩解剂为了促进片剂的崩解,其种类、用量也会对药物的溶出有影响

润滑剂大多为疏水性或水不溶性物质,疏水性润滑剂可使药物与溶媒接触不良,溶出介质不易透人片剂的孔隙,而影响片剂的崩解与溶出

制剂包衣:包衣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首先是包衣层的溶解,因此包衣材料和衣层的厚度影响药物吸收的快慢及血药浓度的高低

制剂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制剂的制备工艺对成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片剂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各个制备工艺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即使崩解度相同的片剂,其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产生很大的差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