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药一]生物药剂学之药物体内过程

 健康快乐有财 2019-01-26

2016年

11月8日

第6章 生物药剂学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一、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

(一)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处置、消除的定义和意义

1.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除静脉注射等血管内给药以外,非血管内给药均存在吸收过程。

除起局部治疗作用的药物外,吸收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先决条件,药物只有吸收进入体循环,才能产生疗效。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进入体循环的部位及其过程也不同,在血中出现快慢、浓度大小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

2.分布

分布是指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3.代谢

代谢是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群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4.排泄

排泄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5.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6.处置=分布+代谢+排泄

7.消除=代谢+排泄

(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处置、消除的意义

药物的吸收过程影响药物进人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分布过程涉及药物到达各组织和器官的能力;代谢与排泄过程则与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有关。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变化和靶部位的浓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细胞外表面的质膜与各种细胞器的亚细胞膜统称为细胞膜。物质通过生物膜的现象称为物质的膜转运。膜转运是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中的重要过程。

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构成的,两个脂质分子尾尾相连形成对称的膜结构,在中间形成膜的疏水区。脂质分子的亲水头部分别分布在膜的内外侧,膜蛋白分布在脂质层的两侧,膜上分布有许多带电荷的小孔,水分能自由通过。

(二)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载体介导转运和膜动转运)

表6-1

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类

被动转运

载体介导转运

膜动转运

定义

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称为载体转运

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胞饮和吞噬)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胞吐)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不需载体,不耗能量

②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部位特异性

③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通过生物膜。被动转运包括滤过和简单扩散

分为异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更细分类

①滤过: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有0.4~0.8nm大小的微孔,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

②简单扩散:生物膜为脂质双分子层,非解离型的小分子脂溶性药物可溶于液态脂质膜中,易透过细胞膜。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但脂溶性太强,转运也会减少。扩散速度取决于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等。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①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又称中介转运,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②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其中主动转运的特点有: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

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

③转运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可出现饱和现象;

④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如2-硝基苯酚、氟化物等可抑制细胞代谢影响主动转运过程;

⑥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部位特异性例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小肠上段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化合物等,能通过主动转运吸收。

而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且为顺浓度梯度转运,载体转运的速率远远超过被动扩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