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一、最佳选择题 16、药物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影响,下列剂型中,药物吸收最慢的是 A、溶液型 B、散剂 C、胶囊剂 D、包衣片 E、混悬液 【答案】D 药物吸收由快到慢:溶液剂>散剂>胶囊剂>包衣片>混悬剂 17、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特点是 A、吸收快 B、代谢快 C、排泄快 D、组织内药物浓度高 E、与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合用易出现毒性反应 【答案】 E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特点是一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能改变组织的血流量,如,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脏血流量,减少利多卡因在其主要代谢部位肝脏中的分布量,从而减少该药的代谢,结果是血中利多卡因浓度增高。177页 18.药品代谢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肠 C.脾 D.肝 E.肾 【答案】 D 二、配伍选择题 【66-68】 A、 主动转运 B、 简单扩散 C、 易化扩散 D、 膜动转运 E、 滤过 66、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消耗机体能量,从膜的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药物转运方式是 67、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的药物转运方式是 68、药物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扩散速度的药物转运方式是 【答案】ACB 【69-70】 A.皮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静脉滴注 69.青霉素过敏性试验的给药途径是 【答案】A 第139页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真皮中,此部位血管稀且小,吸收差,只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注射量在0.2ml以内。 70.短效胰岛素的常用给药途径是 【答案】B 【74-75】 A、 直肠给药 B、 舌下给药 C、 呼吸道给药 D、 经皮给药 E、 口服给药 74、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又可部分减少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 75、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的适宜给药途径是 【答案】AC 四、多项选择题 114.某药物首过效应大,适应的制剂有 A.肠溶片 B.舌下片 C.泡腾片 D.经皮制剂 E.注射剂 【答案】BDE 四、多项选择题 116.【题干】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和患者的生理因素均影响药物吸收,属于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有: A 溶出速 B 脂溶性度 C 胃排空速率 D 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 解离度 【答案】ABDE 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1.脂溶性和解离度。2.溶出速度。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P134)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一、最佳选择题 16.以下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方式是,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椎管给药 D皮内注射 E,静脉注射 答案:E 17.大部份的药物在胃肠道中最主要的吸引部位是 A.胃 B.小肠 C.盲肠 D.结肠 E.直肠 答案:B 28.随胆汁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肠道转运期间重吸收面返回门静脉的现象是 A.零级代谢 B.首过效应 C.被动扩散 D.肾小管重吸收 E.肠肝循环 答案:E 二、配伍选择题 【67~69】 A.滤过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膜动转运 67.借助载体,由膜 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的药物转运方式是 68.扩散速度取决于膜 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扩散速度的药物转动方式是 69.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消耗机体能量,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药物转运方式是 答案:CBD 【70~71】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 E.药物的消除 70.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药物的吸收) 71.药物从体内 答案:AB 四、多项选择题 114.下列剂型给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的有 A.注射剂 B.气雾剂 C.口服溶液 D.舌下片 E.肠溶片 答案:ABD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二、配伍选择题 【64-65】 A.滤过 B.简单扩散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E.膜动转运 64.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的吸收方式属() 答案:C 【解析】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例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小肠上段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故答案选C。 65.微粒给药系统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答案:E 【解析】微粒给药系统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膜动转运。故答案选E。 【66-68】 A.首过效应 B.肝肠循环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 E.血眼屏障 66.降低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A 【解析】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药物的首过效应越大,药物被代谢越多,其血药浓度也越小,药效受到明显的影响。故答案选A。 67.影响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因素是() 答案:C 【解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故答案选C。 68.影响药物排泄,延长药物内滞留时间的因素是() 答案:B 【解析】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能停留较长时间。故答案选B。 【69-71】 A.表面活性剂 B.络合剂 C.崩解剂 D.稀释剂 E.粘合剂 69.能够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制剂辅料是() 答案:C 【解析】崩解剂系指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辅料。故答案选C。 70.能够影响生物膜通透性的制剂辅料是() 答案:A 【解析】表面活性剂系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故答案选A. 71.若使用过量,可能导致片剂崩解迟缓的制剂辅料是() 答案:E 【解析】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剂使片剂的结合力过强,造成片剂崩解迟缓,故答案选E。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一、最佳选择题 17关于药物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的药物,胃排空缓,慢有利于其口服吸收 B.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吸收,药物均不能与食物同报 C.药物的亲脂性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油/水分配系数小的 药物吸收较好 D.固体药物粒子越大,溶出越快,吸收越好 E.临床上大多数脂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过程是主动转运系 二、配伍选择题 (41~-42) A.诱导效应 B.首过效应 C.抑制效应 D.肝肠循环 E.生物转化 42.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讲解或失活的过程称为(B) (53~54) A.经皮给药 B.直肠给药 C.吸入给药 D.口腔黏膜给药 E.静脉给药 53.一次给药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给药途径是(A) 54生物利用度最高的给药途径是(E) (62-63) A.肾小管分泌 B.肾小球滤过 C.肾小管重吸收 D.胆汁排泄 E.乳汁排泄 62.属于主动转运的肾排泄过程是(A) 63.可能引起肠肝循环的排泄过程是(D) (78-79) A.简单扩散 B.滤过 C.膜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异化扩散 78.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其主要的吸收方式是(C) 79.细胞外的k 及细胞内的Na 可通过Na -k -ATP酶逆浓度差跨膜转运,这种过程称为(D) |
|
来自: 秋兰i9rmjj9a9f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