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liuhuirong 2019-01-26

《论语》感悟(四十六)

 

文/王营

 

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的政教文化和典章制度,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尊从周朝的文化精神。”

感悟: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夏、商、周三个朝代文化演变的历程是:夏尚忠,偏重于忠诚朴实;殷尚质(鬼),仍重质朴,但宗教观念极强;周尚文,重在人文文化。孔子为什么主张“克己复礼”,极力推崇周朝的文化?原因就在于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的文明成果,富有人文精神,并且达到了丰富、完美的境界。

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孔子对于夏、商、周三代文化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本篇第九章里,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在研究三代文化的过程中,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朝代的文化必然有所承继、有所损益、有所创新。在本篇第二章里,子张问孔子十代以后的事情能不能知道?孔子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对于文化的态度,他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要形成富有个性特质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必然对本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传统文化,采取“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态度,对之不能全盘否定,另起炉灶,也不能毫无选择地全盘接受,因此复兴中华传统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样也需要我们具备孔子这种科学辩证的精神。

近段时间,教育上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有人主张放弃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当代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钻到故纸堆里,关起门来全盘读经。对此这种极端的做法,我们要采取冷静的态度,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让中小学生死记硬背四书五经,这实际上也是开历史的倒车。相反,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有选择地让学生学习和接受,则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健康发育。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沈阳市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国学教育”,并且已被纳入市教育规划。小学以诵读为主,学生读书、认字、写字,了解优秀文化典故,感受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初中以阅读为主,结合写作教学,开展名篇讲解、写作研究活动等。主要课程有:小学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唐诗》、《论语》、《孟子》、《孝经》等,初中选择《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史记》、《吕氏春秋》、《墨子》、《孟子》、《诗经》、《礼记》中的经典篇目。

沈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将每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国学教育”,教育部门不指定统一教材,各学校可从国学经典中自行选择;除了经典作品,还包括传统艺术教育,如书法、美术、戏曲等,还有中国武术、象棋等传统体育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好就好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好在课时安排上。课时可以安排在校本课程中,几乎不影响其科学科的学习;从内容选择上看,不要求学生全盘“读经”,而是择其精华,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篇目除了能做为小学生的识字教材之外,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和典故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这类书,比起读那些小猫、小狗、小鸟之类的荒诞童话故事,不知要强多少倍。即使到了中学读经的阶段,也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全盘接受,而是选择其中的经典篇目,开展讲解、写作研究活动等,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