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躬行君子,永无止境

 liuhuirong 2019-01-26

——《论语》论君子的道德修养

《论语》学记(十三)

文/王营

在《述而》篇中,孔子曾经非常谦虚地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述而第七),这番话一方面说明君子之道体现在日常的“躬行”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君子的道德修养是没有止境的。

君子应当具备哪些道德修养?在《学而》篇中,孔子说了两段话,大致概括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而第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一)。把这两段话综合起来,儒家认为,君子应当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修养。

(一)外表庄重,泰而不骄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泰伯第八),这番话是曾子临死之际对孟敬之说的,强调了君子要注重加强三方面的修养,即修饰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第十九)。

孔子认为,这种外表的端庄和语言的严厉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而是出于内心的真诚,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先进第十一),如果刻意去装,反而成了小人,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挖洞穿墙)之盗也与?” (阳货第十七),表面严厉,内心怯懦,用假象掩盖自己的软弱,这种人不是君子,而是彻头彻尾的小人,所以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十三)。

(二)心胸坦荡,真诚待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第七),正因为君子心胸坦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君子一点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阳货第十七)。子贡与孔子讨论对人的好恶问题,孔子直言不讳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由此引导子贡也毫不隐瞒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君子待人真诚,不会因一己私利而破坏别人的好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第十二)。

(三)忧道不忧贫

君子不计较外界环境的优劣,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苦,君子都会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君子所忧之事是理想的丧失。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第十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第九)。人人都向往富贵的生活,但是君子如果以牺牲“仁”的理想为代价换取富贵,是对君子之名最大的侮辱,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因此,即使穷困潦倒,面临生存危机,君子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第十五),孔子盛赞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第六)。

(四)敏于事而慎于言

在处理言和行的关系上,君子重行不重言。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第二);君子有时候是做了再说,或者是做了不说,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第四);君子最讨厌那些只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的少的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第十四)。

(五)善于迁善改过

人人都会犯错误,君子也不例外,君子犯了错误以后,往往从自身找原因,不会去埋怨客观条件,也不会无端地去责备他人,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所以孔子反复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更为可贵的是,君子知错必改,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第十九),正是具备了这种迁善改过的优秀品质,所以君子总会赢得众人的景仰。

(六)君子畏天知命,尊重客观规律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敬畏,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与禽兽无及,君子畏敬什么?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第十六),这里的“天命”不是宿命论者所言“上帝之命”,而是指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君子只能敬畏它、研究它、运用它,而不能随意践踏它,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第二十)。

孔子认为,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以此为出发点,他提出了君子的“三戒”之说,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