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盘点了荣国府每年的基本开支和可能的突发性事件的支出,每年大约需要四五万银子的支出,既然要花这么多钱才能维持几百人大家庭的基本运转,必然要有雄厚的经济来源作为基础,才能维系并可持续,荣国府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 贾府的经济来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府里有爵位官职之人的俸禄收入;二是两府都有庞大的田产、庄园;三是皇帝和官方的赏赐;四是灰色收入。 一、俸禄收入贾家有正式爵位和官职的一共有三人:贾赦(世袭一等将军,三品衔),贾政(工部员外郎,从五品),贾珍(世袭三等将军,此本属贾敬,是让给了贾珍。)参照清康熙年间的官员年俸禄: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还是不用列了吧,这几位每年挣的俸禄银子还不够应付一场宴请。相比较贾府每年几万的支出,可以忽略不计了。另外贾琏和贾蓉身上虽然也有官职,可是这个官儿不但不挣钱,反倒是花钱才得来的。 二、田庄、庄园收入 在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土地是绝对的经济基础,宁荣二府的田庄数量和产出,在小说第五十三回里有非常具体的数字,这一回里,宁国府田庄的庄头乌进孝向主子进献年租,清单如下:
贾珍看了这个清单直皱眉,银子和他预估的差了一半,乌庄头就说了,一共只有七八个庄子,两处遭了灾,雨水不断,还下了一场雹子,总之就是年景不好。顺便交代了荣国府的情况,荣国府的田庄比宁府多出好几倍,灾情更为严重,东西也差不多是这些,银子多出二三千两。也就是说荣国府的这样灾年的年收入也就五六千两的样子。也就够给上下几百人发一年的工资吧。 正常年景按贾珍的算法,宁国府能有五千两银子的收入,咱们将荣国府的地产庄园算宁府的四倍,就是一年两万两银子。 三、皇帝和官方的赏赐同样是在这乌进孝进租这里,提到府里出了贵妃,自然皇帝会有赏赐,贾蓉说:“……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皇帝的赏比起荣国府由此要花的费用,每一年都得赔几千两银子,所以贾珍就说了:“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贾母作为功臣遗孀,每年寿诞礼部都是有例行寿礼的,七十一回八十大寿,皇帝亲自过问,礼单如下: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贾母过生日收礼是不少,贾府摆宴席、唱戏、赏赐花的钱也是非常多的,贾母生日一过,荣国府的日常生活都快维持不住了,贾琏王熙凤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求助鸳鸯典押老太太的金银器。而且,礼收的痛快,维持上流社会社交,礼尚往来,送礼的机会更是多。 四、灰色收入荣国府是有灰色收入的,比较典型的就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把就捞了三千两白银,而且,这种事,凤姐还干过好几次,凤姐还对外放高利贷,可是,这种事,不稳定不说,本来就是有很大风险和隐患的,干的越大越多,越容易给自己惹来大麻烦。这是在拿贾府的身家性命做赌注,一旦出事,家破人亡并不稀罕。事实上后来贾府获罪被抄家,为捞点钱财而干的那些昧良心是事不都遭报应了吗。 我们前文分析过了,荣国府一年的开支正常下来要四五万两银子,怎么算这些收入也没法维持荣国府可持续运转。管家的凤姐早就算过账了:“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 若不趁早料理省检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