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正确路子是训练太极拳的关键

 tjboyue 2019-01-27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选准正确路子是训练太极拳关键。


余有拳友罗、陈、王三君,分别患有腰、颈、心血管方面毛病,拳龄都在二十年左右。如今三位因患病严重,已不能坚持再打。早在五年前,余观摩过三位训练情况,曾直言不讳地谈到训练路子要走对,要向内求,不必向外求。只要向内求慢性病可以得到控制,如果向外求,训练效果一定很差。三位拳者在心向上能接受,但因习惯成自然,其外求路子已经形成顽固习惯,积重难返,果然不出余之所预料,他们太极拳打失败了。三位拳者之毛病,余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余四十年前患腰疾,严重时要拄扁担走路,因拐杖不堪其负。余坚定不移走向内求的训练路子,几个方面慢性疾患得到了控制与洽疗,体质大大改善,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内心欢欣。感恩太极祖师大恩大德,他们发明的太极拳的的确确是我们民族的无价瑰宝。


我们必须明确:太极训练中存在两个路子有待选择的情形。一个路子外求,其特点为重形式重外观重身形手势的中规中矩,重姿势的优美,重脚移手出的角度与方位等。一个路子是内求,其特点为,重实质重内感重神意气的妙用,重体内气息变化,重丹田饱满与内气鼓荡等。有人会提出怀疑,内外可合一,形神可兼备,这不矛盾呀。同题就出在这种模糊认识上,误了大众,走了邪路。训练是必须有侧重的,没有侧重,没有效果。路子是有正有反的,尽管方法可以借鉴,但方向上是不可调和的,二者必居其一。路子一错,一切皆错;路子一对,效果显彰。那么如何走对太极训练内求路子呢?许多训练者或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或疑迷不解,或若存若忘。故余认为写几点心得供训练者反思很有必要。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从太极训练走对路子角度言,可理会为所思所说所写与所作所为应有宗旨,合于自然大道。余将己之体悟浅说四点:


  一、落实神意气的结合妙用。神、意、气结合是太极内求路子的开头第一步,也是最后的落脚点。神是诸想之元,神不往来,如如然,怡怡然。意有去来,意可指使。气有出入,气可运作,可扩缩,可吸斥,可分内外。意是三者的关隘,上可达神,下可通气。以故古人提出“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必须管意,不昏沉,不散乱才用意在意,念兹在兹。太极拳的所有奥妙是从意发生与成熟的。杨澄甫师讲“用意不用力”是抓了根本与实质。意对于内外气息与身形手势変化有调节、控制、驱使等作用,意的能量不可思议,意为万法之王。不具备这样深沉认识的训练者,多半处于盲练白练中。练意的境界可分为有为用、似乎用、无为用三个层次,也很不易说透彻。故古人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意在一刹那间能通过对内气的调控达高度和谐状态时,妙不可言就产生了,欢喜无比也产生了,不知不觉也产生了,这就是妙用。


二、落实“内气就是我大师”。此大师在内不在外,无形无象,玲珑剔透,惚兮恍兮,窈兮冥兮。训练先从口鼻呼吸进入。一般言,做到深长缓匀慢细六个字,要平常很好体会。久练必定淡忘,感觉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四章)“勤”为穷尽之意,“不勤”表示永恒持久。太极拳之玄奥全在此。当外呼吸感知由明显深细进入更深细的层次时,意识趋于零(但不是零)而呼吸变得浅短而不觉,内呼吸便开始主宰外呼吸,久练其主宰作用愈显露,世人惑觉抻秘的内气鼓荡与丹田饱满不请自来。内气在体内伸缩、旋转、环硏,“其道至大,无所不包,其用至神,无所不存。”天人合一再不是空话与假话,望体内腰脊一转,似乎可转九万里地球也不是夸张。(参看程廷华《论八卦掌》)孟子所言“善养吾浩然之气”、庄子所言“圣人呼吸以踵”、老子所言“虚其心,实其腹,强其筋,壮其骨”同时而至。那么眼之“眇瞻顾盼”、腿之“起落急缓”、身之“进退转换”、手之“撩了闪还”要不要?揽雀尾、云手、白鹤亮翅、青龙出手、黑虎掏心等招式还要不要?要肯定是要的,与外求训练所不同的是:内求训练是以意气流通来统摄动作的,以动作开合去适应意气圆与环的运作的。


三、切实从手指与手心劳宮穴契入练“吸提抓闭”。先贤提供了手指扩缩、掌心吸放、意感脱腕等方法,也有其他表述,其共同点是练手上功夫,让功夫上手,两手要打出“东西”。清未大学士、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观赏杨露禅的太极拳后,写有“手捧太极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对联。可见手上“东西”连不练太极却能观照入微的人所感知。这个“东西”对训拳者本人言,感觉是明显的,达微妙神奇状态时,这个“东西”的呼吸扩缩与体内呼吸奇妙一致,合于丹道。吸提呼咽自在运行,体内的甘露酿造源源上升至口腔,而恂恂然润化返于丹田,这就是道家所言:玊液还丹。你会感知生命的奥妙与太极拳的殊胜、身心舒愉、体质升华。相与用上是功夫上手与形于手指,性与体上则是脱胎换骨,精神魂魄焕然一新。


四、切实纯化心量并磨合生活习惯。训拳者大广大心、大关爱心、大清净心,大柔和心,心量大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越纯越广大。许多训拳者不关注心量,往往被尘染遮蔽,不注意磨炼习气,往往为恶习所阻。这肯定会干扰与限制内求效果。太极拳本来是性命双修、身心同练、福慧共训、形神俱妙的奇特拳种,对于强身健体、袪病延年、过幸福美满生活有出乎意外之作用。有人问:有病吃不吃药?对症之药不可拒绝,拳者酌情减量吃药,通过药物引发人体内部药库,这是治疗并控制与预防某些慢性病不可缺少的举措。必须明确:太极拳到一定境界,百病俱消不是溢美之辞。拳者可延缓衰老不能避免衰老,拳者可妙用生命规律不能改变生命规律。


总而言之:选内求路子是训练之宗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性圜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意念之力是训练太极之法中王。任何训练者都不可忽视训练路子,内求训练路子理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与永恒探究。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