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演义:12桂枝加附子汤

 竹曳悠然 2019-01-27

大家晚上好,咱们继续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上次课咱们讲到,仲景先生用桂枝加桂汤治好了一位老人家的奔豚症。这位老人家也是逃难过来的,也没有什么亲人在这边,生病了也没有太多人照顾她。幸好啊,患难见真情,在附近住的有一家人,觉得这位老人家很可怜,这家的小女儿时不时就过来照顾一下老人家。

这家人的小女孩年龄不大,大概有个十三、四岁,其实都是穷苦人,条件算不上多好,有口饭吃,就算是不错了。这个小姑娘也没有上学,过去也没有条件去上学,帮着父母干点农活,家务活什么的,就是平常人家的孩子。

这个姑娘到了这个年龄也开始发育了,青春期嘛,开始来月经了。这个小姑娘呢,刚来月经,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家里也没跟她讲太多的道理。这个小姑娘呢,她自己,对经期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小女孩刚来月经的时候还不是很规律,不是每个月都来,可能隔上几个月才来一次,所以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月经,也没个心里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处在一个规律还没有形成这么一个阶段。

农村人这方面的生理常识都比较少,即便有人跟她讲,恐怕也讲不太明白,不够细致。小姑娘对身体的变化,其实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她并不知道怎么很好地去应对这个现象。这段时间她照顾生病的老人家,刚好在这两天,小姑娘就又来月经了。因为这个小姑娘比较热心,再加上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了解,也没有太当回事。农村孩子其实比较皮实,但是去照顾老人家早早晚晚,相对来说比较辛苦。这个小姑娘也不懂,不知道经期要避风寒,早出晚归的难免受凉着风,不小心就经期感冒了,有点发烧,身体不舒服了。

等这个小姑娘发烧以后,家里人才知道这个孩子病了,要把小姑娘的病处理一下。农村人对头疼感冒的小毛病其实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也都很见效。感冒受凉了吗,喝点姜汤,喝点热水,一般情况下就好了。孩子的妈妈一看,受凉感冒发烧了,熬点姜汤,喝一喝就好了。家里就熬了一大锅姜汤,多喝点。小姑娘身体单薄,怕受寒太过,所以熬的姜汤比较多,比较辣。我们现在一般感冒喝姜汤都放点红糖,多放点红糖。有红糖作为一个中气的支撑,有养脾胃的效果,就不是单纯的姜的发汗的作用了。

可是这个小姑娘一家啊,饭都是勉强能吃上,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来的红糖啊?所以就只是单纯的姜汤,她妈妈还加了点葱根,她知道加葱根发汗的力量会更好一些。农村有些小偏方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小姑娘很听她妈妈的话,她妈妈说多喝点姜汤,多捂点汗,她就多喝了几碗。多穿了点衣服,把家里仅有的被子都盖在身上,多出点汗,希望感冒早点好。

果不其然,喝了姜汤之后,出了很多汗,慢慢地小姑娘感觉不太发烧了。好像是有所好转。烧是不发了,小姑娘忽然发现自己很累,很怕冷,身上的汗出起来就没个完了,头上,后背一阵一阵出冷汗。因为不停地出汗,小姑娘没劲,又怕冷,她就不想下炕了。这孩子爸妈一看,这孩子喝了姜汤,倒是不烧了,可是怎么越来越没精神了呢?

被小姑娘照顾的老奶奶,身体已经恢复了,比较稳定一些了,她听说这个孩子为了照顾自己,不小心感冒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就过来看望小姑娘。看了之后,她就跟孩子的妈妈说,哎呀,我看呀,您还是请仲景先生来给孩子看一下吧。你看我这个病,这么厉害,这么稀奇古怪,仲景先生都能很快给我看好。我们能碰上仲景先生是我们的福气啊。我觉得这个孩子特殊时期,可能跟平常的感冒不一样,咱们还是别乱吃药,别乱喝姜汤了,还是请仲景先生来给孩子看看吧。

孩子的父母一听,这位老人家说的在理呀,平时感冒发烧我们给孩子喝点姜汤就没事了,这个孩子刚好赶上月经期,是跟平常不一样。这孩子还不停地出汗,出个不停,还冻得直打哆嗦,都不愿意下来,所以父母觉得不能再给孩子喝姜汤了,就准备赶紧把仲景先生请过来,给孩子看一下。

孩子的妈妈就留在家里照顾小姑娘,孩子的爸爸由老人家,仲景先生刚刚治好的这位老人家带领着一块儿,他不认识路啊,来到仲景这边,请仲景先生来给孩子看一下。

到了仲景先生这里,孩子的父亲就跟仲景先生讲,说,先生,我们真是很不好意思,本来应该带孩子过来请您看,但是孩子浑身冷得不敢出门,不敢从炕上下来,能不能辛苦您走一趟,给我们孩子看一下?

旁边的老人家也一个劲地给仲景先生道谢,感谢仲景先生把她的病治得很好,恢复得很不错。仲景先生当然是有求必应,济世救人的活菩萨嘛,刚好也没有什么紧急的病人需要处理,就简单问了一下情况,仲景先生大概就有数了,就带着药,跟小虎子一块儿,说咱们赶紧过去吧。

仲景先生这一行,到了小姑娘家,仲景先生就给小姑娘把脉,看舌苔,了解一下情况,就问小姑娘说,你喝了这么多姜汤,小便多不多啊?

小姑娘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农村的小姑娘很少找大夫看病,觉得人家问这些事有点害羞,孩子的妈妈就替姑娘跟仲景先生讲,说,孩子啊,喝完姜汤之后就不停地出汗,自从开始出汗,就再也没排过小便,不是没有小便,而是有小便在里面憋着,想排也排不出来,上厕所想去排小便,但是又尿不出来,只能出来一点点。这个孩子上半身不停地出汗,下半身尿憋得啊,浑身不舒服,胳膊腿都没地放了。

仲景先生摸了摸孩子头上的汗,有点凉凉的汗,他心里就有数了,就跟孩子的妈妈讲,你不要太担心,孩子是这么回事。

仲景先生就把药拿出来,小虎子是助手嘛,常用药都背在身上,一样带一点。仲景先生就把药取过来,现场配了一副药,让孩子的家长先给孩子煎药,在煎药的功夫,仲景先生就为这一家人,实际上也是为小虎子讲课,讲讲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回事。

仲景先生说,这个孩子刚好赶上经期,她可能去照顾老人的时候早晚有点凉,有点风寒,经期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注意保护,寒气内入,是这么感冒的。本来经期身体有血液外出,有这么一个出口,身体本身抵抗力就降低,正气偏虚,本身就容易受风寒。再加上这个小姑娘早早晚晚的不知道小心躲避,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嘛,这是孩子感冒的根源。

当然用姜汤来祛寒发汗,这个方法是对的,并没有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你喝的姜汤没有糖,就是只有姜,这样养正气的力量不足,发汗的力量有点太急太过了。

所以这个孩子呢,因为姜辛散往上走,把上面的寒气给散了,但是他走得有点快,这个孩子刚好是经期,她的下焦也是相当于是门洞大开,下焦也有寒气,但是下焦的寒气,姜汤没有糖的缓冲,里面没有加红糖,姜的辛温力量没有很好地沉下去发挥作用,所以下焦寒气依然留在体内,没有完全散去。

再加上孩子经期本身正气比较虚,她喝的姜汤比较多,出汗出得也比较多,就导致有一点点过汗亡阳。就是出汗出得太多,有点阴不敛阳了,上面的阳气有点守不住了。阳气守不住,就往外飘散,出汗就更多,所以孩子的上半身就不停地出虚汗。

但是下半身阳气不足,小便啊,他有寒气在下面,就得不到阳气的温化,小便就排不出来,所以她尿憋在下面,又尿不出来,憋得慌。所以这个姑娘现在的情况是在上阳气欲脱,在下阴寒不化,是这么一个局面。

小虎子听到这,灵机一动,就问仲景先生,师父呀,桂枝加桂汤治疗的不也是这种情况吗?是不是也可以用桂枝加桂汤来给小姑娘治这个病呢?

仲景先生讲,桂枝加桂汤跟这个症状,大致也是对证,但是这个孩子上半身不停地出汗,阳气已经四下外散,而桂枝加桂汤治疗的奔豚症,是阳气沿着经脉上冲。这两种都是阳气不守,对于阳气沿着经脉外冲,这种阳气不固的症状呢,用桂枝加桂汤是最合适的,而像汗出亡阳这种弥散性的阳气外散,单靠桂枝就难守住了。

小姑娘这种在下阴寒不化,在上汗出亡阳的情况,如果下面阴寒不破的话,阳气就没法回来,上面汗出不止的话,阳气就不停地外散。所以她为什么感觉冷呀,阳气都跑了,就剩下阴寒在体内了,可不就只剩下冷了呗。要改变这个局面,破散下焦阴寒是关键,而能导致阳气外脱的寒气,非附子不能破,别的药没有这个力量。

小虎子很聪明,他马上就想起来了,师父,上次你已经说过了,真 武汤其实就是用附子来破阴出阳,顺便固守欲脱的阳气,是不是可以给这个孩子用真武汤,上次那个大青龙汤的患者,用真武汤来善后,就是那个案例。

仲景先生很高兴,说,你还是挺聪明的,挺会前后结合,融汇贯通的。这个跟真武汤的症状确实有一些神似之处。上次那个小伙子,大青龙汤,发汗太过,也是导致阳气欲脱,我们用真武汤给他救急,主要是用附子。但是那个小伙子身体壮实,小伙子本身阳气偏多嘛,阳气往上散的时候,一身的阴气也往上走,所以那个小伙子是阳虚伴有阴气也就是水气泛滥于上。那个小伙子虽然也是阳气欲脱,阳气欲散,但是他更多的是阳气带着水气泛滥于上,阴气,水寒之气也是在上边。而这个小姑娘,上焦没有什么水寒之气,她是水寒之气主要在下焦,因为她是经期阴寒之气从下焦而入,跟那个小伙子有一个寒气上下的不同。这个小姑娘是阳气飘散于上,阴寒之气凝结于下。有这么个不同。

那个小伙子水气郁结是在上面,阳气欲脱也是在上面,都在上面,所以给小伙子用真武汤的时候,没有用桂枝,而是用的芍药、茯苓、白术,这些运中引湿气引水气下行的药。而这个小姑娘水寒之气在下焦,需要借助桂枝的力量,加强往上温散的力度,所以我们给这个孩子用桂枝汤的原方加上附子就可以了。

附子这味药能破下焦寒气,而桂枝呢,帮着附子把一身气机,尤其是下焦寒气,凝滞不动,重新能够流通起来,桂枝汤本来就是流通一身气机,阴阳升降并重的方子。

小虎子这才知道答案,原来师父是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小姑娘这个病。小虎子接着就问说,师父呀,附子和桂枝都是温阳温散的,他们使用的时候,主要的出发点,或者说主要的依据是在哪里呢?怎么来区分使用呢?

仲景先生就告诉他,你看人体的气机是阴阳和合,阴阳合一的,不可分,不可离,阴阳离绝,生命乃竭。附子和桂枝虽然都是温阳散寒流通的药,但是这两味药,这两位大菩萨,功力气势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你看附子,也就是乌头,草乌的侧子,原植物是乌头,他都长在什么地方啊?野生的乌头也就是草乌,他一定是长在阴寒的山沟,也就是阴寒阴冷的地方。这个地方才是草乌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你看附子这位大菩萨,他生长的环境,纯粹是一派阴寒阴冷这么一种环境,才能够藏得住守得住他那种一发而不可收,或者是开墙破壁,这么强大的一股温通的力量,才能在这环境里被守得住。所以附子很少有长在阳面,阳光很好的山头上,他不在这个地方长,藏蓄之气阴寒之气不足,根本藏不住他这股种彪悍的勇猛的力量。

正因为附子这位大菩萨,他的力量是如此地勇猛,气势磅礴,不可阻挡。凡是用附子,必须体内有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阴寒湿气。体内如果没有阴寒湿气,不能用附子。因为附子气机很清透,流通很迅猛,力量非常地磅礴,瞬间可以通行十二经脉,一身上下无处不到。如果身上没有阴寒湿气来承受附子这股强大的破阴出阳的这股力量,正气是经受不住附子的开散的力度的。本来没有阳脱,用了附子就变成阳脱了,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当之”。用附子一定要看好症状,一定要对证,一定要有阴寒湿气。

附子在破阴出阳,温寒散寒的同时,由于他的气势太庞大,速度比较快,所以他这股气势还有固守阳气的作用,当一身阳气不守的时候,往往利用附子这股力量来守一守,就是利用他这股强大的流通的力量同时达到固守的效果。

而桂枝主要是扶助,扶持阳气的,温阳流通当中又有支撑的力量。桂枝破散阴寒的效果有限,没有附子那种掌控全局的能力。桂枝这味药温通的力量跟附子相比柔和了很多,缓和很多。他有明确的方向,桂枝主要是往上走,偏于向外,但是更多的是向上向外温通支撑的效果。所以大青龙汤,过用大青龙汤导致的水气浮散于上,那个小伙子头晕眼花心慌,水气主要在上焦,那个时候用桂枝就不太合适,桂枝偏于往上,不利于气机的下行,真武汤里面没有用桂枝,而是用的白芍。所以桂枝主要用在阳气升达得不太好,有些无力,有些陷下,需要拉一把,需要扶助一下得时候。

简单的说,可以理解成,附子开破能守,桂枝支撑能通。

所以这个小姑娘,我们如果说给她用桂枝汤加附子这个方子,效果就比较完美,刚好是寒气在下,附子可以开破。寒气郁结于下,气机也郁结于下,小便不痛快,桂枝正好帮助疏通开达。而上焦的汗出欲脱,一方面有附子强悍开破流通的力量,可以顺势固守,另一方面,桂枝汤本身就是合和阴阳的格局,桂枝白芍也可以把上焦欲脱的气机,给合到一块,重归一气周流的格局。

这个小姑娘刚好是经期受寒,而且经后气血都弱,桂枝汤有桂枝和芍药这两味菩萨,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刚一柔,刚好可以把气血阴阳和合地守住,又能流通开,又能守住,刚合适。所以我们给这个孩子用的方子就是桂枝加附子汤,一副药应该就可以药到病除了。

小虎子对师父崇拜的是无与伦比,觉得跟着师父每天都有收获。他就赶紧把师父讲的东西牢牢地记在心里。那个时候也没有笔记本,只能靠自己记。

正在说话间,药已经煎好了,就把药给孩子喂下去,并叮嘱她说,这个药只能喝一次,不能喝多了,喝了之后一定要给孩子喝点粥吃点饭。不能光喝药啊,光喝药是不行的,中气还是要靠粮食来扶助的。用药把寒气散开,把气机守住流通开,然后再适当地给孩子吃点好吃的,把中气养好守好,慢慢应该也就好了,没什么大碍。

仲景先生特意叮嘱孩子的父母说,孩子慢慢长大了,要告诉她经期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慎风寒,不要碰凉水,特殊时期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要不然以后容易生病。孩子的父母对仲景千恩万谢,就把仲景先生和小虎子送出家门。

小虎子心很细,往回走的路上他就问仲景,说,师父,我看你今天给孩子用的附子,是你用火烧过的附子,我看咱家不是还有生附子吗?我看你用的药大部分都是生的,为什么给这个孩子用的药,你要烧一烧再用呢?

仲景先生就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哈,这眼倒挺尖呀,连这事都注意到了。

仲景先生就讲,说,上一次大青龙汤误治的那个小伙子,用真武汤的时候,用的也是炮附子,都是用火烧过的,炮制过的附子。附子生用和炮制过是不同的。本来还不到给你讲的时候,既然你问到了,就提前给你讲一讲吧。

附子是一派纯阳之气,他这个破阴出阳的力量是所有药里,几乎是力量最大最迅猛的一味药。附子主要用于破阴出阳,破除人体内部的阴寒之气,恢复阳气的流通,主要起这么一个作用。但是人体的阳气他随着所受寒气轻重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来。如果寒气,阴寒之气他主要是影响阳气的流通,阻碍阳气的流通,阳气不能很好地上下回还,不能很好地一气周流了,有点阴阳分离的像,有点阳气虚脱了。往往在上表现为出汗,在下表现为大小便失禁,身体的气机有点散而不守,这个时候一般我们都用炮附子。

为什么呢?一个是附子炮制之后,他的温散破阴的力量还是很强悍的,破阴寒的力量是没有问题的。另一个是阳气不守,阳气扰动外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能够稳定地流通,流通能够再回来。所以我们需要在流通的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过于犀利,不能勇猛太过。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把附子用火来烧一烧,来烤一烤,烤到刚好外皮能裂开,有一点香味出来,就最合适了。

用火制过的附子叫炮附子,炮附子的药性就缓和了一些,他在破阴流通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稳定性,就不至于是孟浪无归的那种,一下子出去回不来了。所以凡是体内有阴寒需要破散,又有阳气摇动不定,阳气动摇欲散的象,都可以用炮附子来稳定一身不安的脱散之象。

还有一种情况,比这个还严重,就是这个阳气被阴寒之气伤害得太严重了,他连要脱散的力量都没有了,他连要跑出去的力量都没有了,就好比这个阳气直接被打晕了,就倒在这儿了,就不动了。这个时候阳气处在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奄奄一息,快要熄灭了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更危险了,一旦阳气真的不动了,那就回天无力,那就不能回头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紧急,这次真正地需要破阴回阳了,需要把阳气重新发动起来,这个时候只能用生附子。生附子的力量就是用在这种情况,阳气奄奄一息,就跟要熄火了一样,危在旦夕,此时必须用生附子,否则就没有回天之力。

你既然问到了,就给你讲一下,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区别就在这里。

小虎子一听,心想,这么严重的病,他要是碰上了,他心里也没底儿啊,他估计也不敢用啊,看师父用过了,他慢慢才能壮着胆,可能才能学会。

所以学医不单纯是学一个方子,更多的是学一种胸怀,学一种胆量,一种担当。在病人以性命相托,生命垂危之际,你能不能够临危不惧,明察秋毫,辨证精当,给出合理的稳妥的治疗方案,从而能够转危为安。

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时候当个大夫,其实不只是会用药这么简单,用药如用兵啊,还真是这样,没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没有这样的胸怀,有时候面对一些危症重症的时候,恐怕有再好的方子你也不敢用。

这个呢,需要慢慢去修行,如果当大夫的话,慢慢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够很好地去驾驭这个方子,否则光学会一些方子是没有太大用处的。有的是大刀阔斧,有的是举重若轻,从一个方子你能看出医生的胸襟,他的胸怀,他的气魄。所以我们从《伤寒论》学习的更多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今天的案例相对比较简单,咱们就讲到这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