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城李氏!李鸿民!3年编纂700年家谱

 弯刀书斋 2019-01-27
李氏宗亲群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氏”,蓝色字“李氏宗亲群”,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全球李氏大家庭。我们同心同德,弘扬李氏文化,繁荣李氏大家族。

在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活动中心9楼李鸿民老人的案头,摆放着两套厚厚的家谱,其中一套是他们家族从河北迁来之后长房七支700年的家谱,这是他们耗时三年修编完成的;完成长房七支的家谱之后,他们各房各支又开始了另一项浩大工程,编修一部陇西堂李氏迁来丰县梁寨镇李新集村的通谱,而这一部家谱收录了700年李氏繁衍的13万多人的姓名、职务等信息,编纂工程浩大,历时3年。在13日上午,年过八旬的李老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家族的谱系和当时家谱编修的过程。


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政权最多的姓氏。

 

(图文无关) 

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老人对族谱的认识变化

  

李老介绍,他们一世祖李正居,自元大德五年带兵押徭役从今河北省正定县,迁江苏省丰县梁寨镇李新集村,配张氏,生恭、宾、谨、让、武五子,四子让因功被封世裔锦衣卫千户,李正居去世后葬李新集村东南,世称“一世祖林”(墓碑尚存)。恭、宾、谨、让、武五兄弟并葬于江苏省大沙河镇夹河村北,世称“二世祖林”,为五房分派之始,二、五两房后失考。

  

李老在淮阴市工作时,家里的老人曾经因为修族谱之事找过他,但那时候社会普遍认为修族谱是封建迷信活动,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应老家人之邀为族谱写序,但是耐不住老人们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为他们写了序。

  

李老称,实际上族谱是一种文化,包含很多种学科门类,很值得挖掘,但是对于族谱的这种认识,直到他离休之后才有。那时候,离休后的李鸿民在老家丰县休养,带来的书籍看完了,便让家人给他找书看,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还十分贫乏,基本上没有什么书籍,于是家人找来了一套家谱。他天天翻看,家谱里每一代人叫什么名字、兄弟几个他都记得很熟,而且里面还有很多人物故事。此后李老一发不可收拾,相继从周边李氏家族中借别人的家谱来看。他介绍,他从铜山、沛县、贾汪等地方借了9个李姓家族的家谱,看后发现,很多人都守着家谱看不懂家谱,而且不少人只能说出三代、五代内的谱系,各家谱中断代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因为不了解谱系,与长辈重名、近族结婚的情况还很多。

 

(图文无关)

历时六年编修两部家谱

  

2002年,李鸿民老家的族人,商议着重修家谱,决定各房修各房的。李老这一支属于长房,下有七支,于是决定由七个谱馆共同行动,来续修族谱。

 

李老先生介绍,李家从河北迁来丰县之后,一直到康熙年间十代人,都没有家谱。那时候李向阳(李蟠的爷爷)的爷爷开始带领族人编修家谱,当时他们李氏已有一万余人,费了几年功夫,修起了四百年十几代人的族谱,不过还未完工,老人就去世了。八十年后,状元李蟠牵头重新整理家谱,前面困难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这次相对容易。在李氏从河北迁来之后400年,终于诞生了第一部家谱。

  

之后雍正五年到现在,又过去了300年,这期间李家各房修各房的,各支修各支的,李家像一棵茂盛的大树,一代一代繁衍。

  

2005年,经过3年的努力,李氏长房七支的家谱修编完备。大家群情振奋,打算再修一部五房的通谱。李鸿民为顾问,设一个馆长,每一房每一支各有一个副馆长,同时还设立秘书、校对、校审等岗位。

  

从2005年开始,一千名李氏志愿者从丰县等周边10余个县,700多个村庄挨个登记李姓人员,这一遍工作完成后,又有300余人来分编各个支谱,等将支谱送到总谱馆进行总编时,还有七八十名人员负责。李老说,这七八十人都是李家热心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中文系学生。为了这次通谱编修,开了80多次协调会议。他说,这些族人都特别让他感动,到市区来开会时,那些老先生都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到车站,然后再转车到市里,9点开会,他们四五点钟就得从家里出发。终于在2008年,这部李家从河北迁徙之后700年的通谱(7卷)编修完成,共收录人员13万余名。


丰县梁寨李姓已传百代

  

在这部通谱中,编修人员做了很多改革,有不少收获。李老介绍,这次通谱编修反映出了男女平等,以往的家谱只写男不写女,但是现在有独生女的不在少数,所以女性也登记在册。此外所有人都有出生年月、有学历、有身份,所有家谱中文献性资料全部保留,重要的墨迹、所有涉及到的碑刻都拍成照片收录进去,这样使得整个家谱的质量显现出来,可以轻松地从家谱中知道李家的渊源历史、人物故事等情况。

(图文无关)

通过编修这部通谱,李家人才知道700年来,李正居后人中出现了众多在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李鸿民老先生介绍,700年来,李家出了1个状元、1个武探花、18个举人,12个知府,40多个通判、世统,其他官职甚众。

  

在此次通谱修订中,不少外地李姓得知消息后,都赶来参与,看能否与这一支李姓续上。其中河南有一支续上了,山东临沂找来一支长房六世的后人3000余人。

  

700年后的13万多后人基本上都找清了,但是往上查却没了头绪。当初只知道一世祖排行老七,李家后人先后几次北上,到河北、河南等地寻访一世祖的家源,后来在河北河南分别找到一支。这样顺着这两支往上溯源,才得知丰县梁寨李氏一脉是商朝利贞的后人。(源/徐州日报编辑/高则登 文/王伟)


李老先生表示,如果从一世祖算起他是第20代李姓后人,但是从利贞算起,他已经是104代后人。


李氏宗亲群编者按:向李老先生致敬,辛苦了,为了李家文化,不辞劳苦,值得我们学习。在李家,总是有大部分人,为了家族兴旺,为了家族利益,默默无闻地付出,在此向所有李氏家人和正能量的人致敬。扩散开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