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万物有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思想之一。他表示对立、统一和互化!中医是以阴阳为理论基础的,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世间的万物运行规律的科学! 阴阳互根,有阴必有阳。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上,皆可为道;下,皆可为器。 何谓阴阳?具体的说:天为阳,地为阴;男子为阳,女子为阴,前为阳,后为阴;人体后为阳,前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阳为热、为动、为能量、为上升,阴为寒、为静、为物质、为下降。阴,是万物属性中表示物质类的属性。阳,是万物属性中能量类的属性。 自然界是平衡的,所以阴阳之间也是相互平衡的。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到所谓阴阳的自属属性的。只有当阴阳失衡现象出现,人得了病,通过病症,人才能看到阴阳失衡后,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各自特性。即内经所云:阴虚生热,阳虚生寒。 以肾为例,因为人体五脏六腑的物理分类,阴阳的属性在五脏六腑的属性,也会在有偏颇时,表现出来,产生具体的所谓:肾阴虚、肾阳虚及阴阳两虚等性状! 五脏六腑者:心肝脾肺肾,胆胃肠(大肠与小肠)膀(膀胱)焦(三焦)!中医的“肾”的概念不是西医的“肾脏”概念,他的内涵更为广阔!所以阴阳属性会表现在心的不同层次,阳虚、阴虚也会表现在不同的部位! 所以阴虚,就会有阳性出现,发热、渴、动而不能自主等症状。阳虚,就会有阴性出现,手脚冰凉、不渴、喜静而卧等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