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胡人的故事(八)

 陆一2 2019-01-27

牧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历史之河在淡淡的哀伤中徐徐流淌。

后来,中原一位外戚不仅替代了刘姓皇帝,而且实施了挥刀自宫性的改革一一王莽改制。

1

寄人篱下


这是个满脑袋新思维和满肚子花花肠子的白面书生,他不仅把自己的王朝命名为“新”朝,而且把老掉牙的井田制搬了出来,规定天下土地都叫“王田”,由朝廷按人口重新分配。就连最为敏感的民族政策也被更改,他将匈奴随意地分成15个单于,首领由王降成侯,匈奴单于被改称“降奴服于”,“匈奴单于玺”被更换成“降奴服于章”;高句丽(本意指高大的黑马)被改名为“下句丽”。

中国有句古话:“变古乱常,不死则亡。”试想,循序渐进式的改革都往往遇到天大的阻力,况且这种类似梦游症患者的举动了。于是国内的反对派、饥饿的农民和周边的小国鼓噪、反叛乃至起义不断,王莽很快就陷入了四面楚歌,匈奴趁乱向南方渗透。

正当匈奴向汉边步步紧逼时,匈奴发生了可怕的旱蝗,如乌云般的蝗虫过处,牧草树木被一扫而光,人畜死耗大半,乌桓乘机领兵来犯,匈奴主力被迫北迁数千里。

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在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比的率领下,公开与跑到北方的蒲奴单于叫板,另起炉姓成立了南匈奴国,比采用他祖父的名号,自称为“呼韩邪单于二世”。

自封的单于毕竞势单力薄,南匈奴在与北匈奴的征战中很快便处于劣势。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六年(50),已无法在草原立足的南匈奴向汉朝求救,光武帝同意其内迁屯居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

寄人篱下的日子是安全的,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地位的下降。东汉与匈奴的关系已由呼韩邪单于一世时代的准君臣关系转换成了真正的君臣关系。东汉按年度给予南匈奴援助,还委派使匈奴中郎将陪伴单于,监督匈奴的动向,参与匈奴部落争端的裁定。更令匈奴有苦难言的是,东汉以“卫护”匈奴为名,将大批军民移居边境,显然是想通过杂居将南匈奴融合。

一向独往独来的匈奴人甘心束手待毙吗?

2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原名蔡琰,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蔡邕(yōng)是东汉名士。博学而自负的蔡邕早年得罪了专权的宦官,被发配到边关。军阀董卓专权后,为了笼络人心骗取虚名,将蔡邕召回,连升了三级。后来,吕布与董卓因貂蝉反目成仇,除掉董卓,董卓一死,受到重用的蔡邕被当做董卓的同党抓了起来,冤死狱中。

随难民一起流浪的蔡文姬被趁火打劫的匈奴骑兵劫走。躲在难民堆里的蔡文姬尽管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仍难掩高雅清丽的气质。左贤王对她一见倾心,立即收为夫人。23岁的蔡文姬在匈双一住就是12年,并为左贤王生下二子:阿迪拐和阿眉拐。

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派出使者周近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前往南匈奴,向左贤王索要好友蔡邕之女。

左贤王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得放爱妻回归。12年的胡地生活令蔡文姬早已不惧风霜雨雪,但有谁知她内心的无边苍凉?去留两依依,中原故乡在这头,两个孩子在那头,这边是游子最刻骨的乡愁,那边却是母亲最深邃的爱意!面对子女与故国的两难选择,她欲哭无泪,心如刀绞。35岁的蔡文姬在汉使的催促下,恍恍惚惚地登车而去。

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12年的风风雨雨滴滴注入心头。她饱含血泪写下了《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鸣》)这一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的千古绝唱。全曲通过她被掳、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的倾诉,生动地再现了战乱年代一代オ女悲欢离合的传奇经历。歌里字字血、声声泪,每一拍都如泣如诉:“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jí)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那悲怆的吹奏乐曲和凄婉的歌声,仿佛看到心疲惫的女子正行走在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与君被一再整修天差地别的是,我们在同为汉代美女的蔡文姬的家乡一河县(d)填基本找不到什么令人流连的文物古迹,只有一尊显然谈不上精美的文矩汉白王像重立在尘土飞扬的十字街头,而她那最为钟情的蔡家花园已经颓目、叶遍地。

文章部分内容采摘于《另一半中国史》——高洪雷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