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心衰治疗过程中发生肾功能恶化(WRF)往往使病情复杂化,导致预后不良,需引起重视。临床上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急性心衰肾功能恶化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入院时的基线水平相比,升高25%或0.3 mg/dl(26.5 μmol/L)以上。 多项心衰研究显示,急性心衰患者中有20%~40%发生肾功能恶化,导致死亡率增高。 心衰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水钠潴留,肾灌注明显降低,最终导致肾功能恶化;此外,在急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当,如不恰当使用含碘对比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RAAS阻断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也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导致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大剂量使用利尿剂等均为急性心衰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1)肌酐 肌酐是目前诊断肾功能不全及监测肾功能变化最常用的指标,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易受年龄、性别、肌肉含量等影响,对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敏感度不高,在肾功能不全进展期易高估肾损伤的程度等。 (2)肾小球滤过率 由于血肌酐的变化会延迟48~72小时,且其正常值随年龄、性别有较大差异,因此,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最好采用eGFR的计算公式,如CKD-EPI、MDRD公式。 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衰患者中采用CKD-EPI公式更为精确,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比MDRD公式更佳,且采用含有胱抑素C作为变量的CKD-EPI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3)胱抑素C 胱抑素C由人体核细胞产生,生成速度稳定,不受胆红素、甘油三酯、炎症、溶血等影响,且与年龄、性别、肌肉量无关。肾脏是其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因此,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理想内源性指标。 (4)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在急性肾功能损伤早期,血、尿NGAL浓度迅速升高,2小时最为明显(可升高数十倍至数百倍),而血肌酐等传统指标往往需24~72小时后才明显升高。因此,NGAL可用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监测病情进展,并评估预后。 ②肾损伤分子-1(KIM-1) 对心肺旁路手术患者进行的研究证实,在识别缺血或肾毒性急性肾损伤时,KIM-1比NGAL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应针对肾功能恶化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如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肾灌注减少、肾静脉压力升高,可考虑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或超滤;若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则可考虑使用阻断过度激活的药物;若存在贫血或缺氧,尤其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缺铁,应纠正贫血,静脉应用铁剂。 (1)利尿剂 虽然使用利尿剂有可能加重肾功能恶化的进展,但其仍为治疗急性心衰最常用的药物。其对心、肾的影响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剂量。 (2)多巴胺 小剂量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 DAD-HF研究入选了60名急性心衰患者,分别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和小剂量利尿剂+小剂量多巴胺。结果发现,虽然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大剂量利尿剂组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更高(30% vs 6.7%)。 (3)奈西利肽 多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奈西利肽可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肺水肿。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奈西利肽,可减少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近年发表的ASCEND-AHF、ROSE研究结果显示,奈西利肽对心衰患者轻、中度肾功能损伤安全,但对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仍有待研究证实。 (4)RAAS抑制剂 RAAS抑制剂在心肾综合征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若急性心衰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恶化,指南建议减少或暂时停用ACEI或ARB,直至肾功能恢复。 (5)松弛素 松弛素有扩张体循环血管、肾脏血管及增加动脉顺应性等作用。RELAX-AHF研究的一项亚组分析发现,使用松弛素serelaxin可延缓急性心衰的肾功能恶化,并降低180天死亡风险。 超滤可用于处理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或心肾综合征的液体负荷过重。《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采用超滤治疗(Ⅱa类,B级):①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的外周组织水肿,且对利尿剂抵抗;②低钠血症(血钠<110 mmol/L)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神志障碍、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及肺水肿等。 评估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在心衰治疗过程中早期检测肾损伤的相关指标,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肾功能恶化的发生和进展。目前对肾功能恶化的治疗仍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