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口音‖方言》

 跟我回火星i 2019-01-27

本文参加了【我来写作文】有奖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晚上和母上大人视频,自然用的是家乡话,可我发现,不知怎的,有很多我想说的话,大脑里的方言转换器就是转换不了。甚至有些词,脑袋里的方言就像闺阁里的姑娘,别别扭扭的不肯出来见人。

 

初入大学,大家自然是对彼是哪里人最感兴趣,聊嗨了还会让你说两句家乡话听听。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说家乡话,我的家乡话有种特殊的力量,一开口便让人尴尬、冷场子的魔力。毕业后,别人听我的普通话根本猜不出我是哪里人。

 

东北话、四川话都是响彻全国的,俏皮、可爱、有味道,还能听的懂。我们那里虽然说是划给合肥了,但我们的方言和合肥话完全不同。合肥话10个字有5个字都是第三声,还有3个字是语气词。一张口就让人有种亲切感,陌生的感觉立刻随着吐字的速度消失不见。家乡的方言没有合肥话顺溜、活泼,很平淡,鲜有能表达情绪的词语,有时候方言甚至把一个人衬着没有生气。

 

我们那里属于山里,小的时候还没有修路,上个街是靠两条腿硬走2个小时。路上还得休息好几次。乏味的方言杀死了藏在人们体内的幽默细胞,山里人的生活就像方言一样呆板。甚至几个东西共用一个词,热水药水是发一样的音,发一样音,发一样的音。高中的时候,同学来我家玩,我问她喝热水还是凉水,她都吓的不敢说话,以为我要毒死她。

 

有那么多物品东西,却只能用一个音,不仅自身的特色特点都被掩盖了,还让人失去想象力。

 

外婆家是山外的,属于平原。她们的方言和山里的又不一样。最大区别是说话的声音洪亮。一句话从口里出来,没有一个字是被藏起来的。大大方方、漂漂亮亮的从你的左耳朵溜到右耳朵。或许和地形有关,她们邻里距离有点远,有什么话都是站在家门口嚎一句,别人听见了再敞开嗓子回你一句。

 

他们邻里间要是闹矛盾了,会直接去别人家门口插着腰,将事情的经过连头带尾说给旁人听,让大家评理。事情说清楚后,大家还是往来生活,之前的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小时候见到这样的情形简直不可思议,还带这样吵架的,有意思的很。

 

山里邻里间要是有一丁点不愉快,便指桑骂槐故意说给别人听,虽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大部分矛盾过后便是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如果拌嘴了,更是不得了的大事,此后必定会在村里流传不息,成为别人饭后谈资。就算你忘记,你的前后邻居也会帮你记一辈子。就算事情说开和好,也是暗地里来往,丝毫不显露于外。因为面子上挂不住。

 

方言里的语气词匮乏,让一句话缺少生气。方言的刻板印象却让人有刻进骨子里的忠厚老实。村里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看起来特别正经,心事重重。鲜少见到那种特别生气或者开心的模样。守信、道德、礼貌是每个人的标配,但山里的人谁管你这些,我们村这些良好的品质在隔壁村看来就是脸皮薄,容易被人骗。

 

方言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在城市里不敢轻易示人,因为一开口便会暴露自己不属于这里。去姐姐家,姐姐说为了锻炼小孩子,在她们面前面都说普通话。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说着各自身边的人情世故时才会开启家乡方言。这时候才像一个真正完整的自己。

​——2019.01.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