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吳江的古橋(一)【圖文】

 還舊樓主. 2019-01-27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广福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桥墙为青石砌置,压沿石为武康石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拱券正上方的压沿石(明代以后也称桥额)上,“广      福”二字相间较开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吴江七都广福桥——跨跃江浙两省的界桥
 
    广福桥位于苏州市吴江七都镇隐读社区薛埠自然村和湖州市织里镇胡楼村的交界处。东距七都环湖路约200米,北距太湖大堤约500米,东堍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界,西堍为浙江湖州市织里界。
    广福桥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建,现存之桥于明天启元年(1612)由江苏吴江县和浙江乌程县百姓捐银重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
    广福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桥基和拱券均为青石,桥面大多以整条武康石为主,台阶间以花岗石。桥全长17.5米,顶宽2.34米,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桥面顶部两侧以约80公分宽,6米左右长的整条紫石(武康石)压沿,中间铺以三节同宽条石;东西坡两侧各以二节宽度不等的紫石压沿,其中西坡北下沿石已断裂。两坡中间各设台阶,东坡台阶9级,西坡台阶7级。由于桥面压沿石均为元桥原件,故桥面整体成三折弧形,基本保持了宋元石桥的普遍风格。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东庙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吴江最古之桥
 
   东庙桥位于七都镇东庙桥村。在环太湖的230省道向南至浙江省的交界处不到1公里处,不过收费站,右侧有东庙桥村的指引牌。东庙桥村因桥

而得名,是七都周围老少皆知的名村。

   东庙桥建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排柱式三孔梁桥,东西走向,有龙门石。桥全长21.5米,中宽2.1米,堍宽2.75米,中孔跨度为4.6米,高4.31米。东坡台阶7级,西坡台阶6级,整座桥呈弧形,是典型的宋式梁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洪恩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吴江七都洪恩桥——神兽守护的明代古拱桥
 
    洪恩桥俗名环桥,位于苏州吴江市七都镇镇区东北约1公里的望湖村(原曾为染店浜村和光明村,今已并入望湖村),跨张港(一说染店浜)。
    洪恩桥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距今已有542年的历史。由当地皇甫等姓25户人家捐银72两建造。东西走向,单孔拱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桥面呈“双弧形”,东西台阶各12级,桥总长13.3米,堍宽2.5米,顶宽2.24米,矢高3.05米,跨度为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堪属陡拱,有利于船只通行。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菱田村-朗适禅院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长桥村-广济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长桥村-虹呈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长桥村-接关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东庙桥村-东庙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东庙桥村-喜雨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东庙桥村-喜雨桥旁无名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东庙桥村-喜雨桥西无名梁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丰田村-北张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丰田村-地理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庙港欢喜桥村-合安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陆家港-利济桥

七都古桥知多少——上
吴江七都勤幸村-北回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