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 嗟来之食(jiē lái zhī shí):指怜悯饥饿的人,呼唤其来吃东西。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 【文言典故】 齐大饥①。黔敖②(qián áo)为食于路③,以待饿者而食④之。有饿者,蒙袂辑⑤(méng mèi jí jù),贸贸然⑥来。黔敖左奉⑦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⑧惟不食嗟来之食⑨以至于斯⑩也!'从而谢⑪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 ①大饥:饥荒很严重。 ②黔敖(qián áo):齐国富商。 ③为食于路:准备食物摆在路边。 ④食:拿东西给人吃。 ⑤蒙袂辑屦(méng mèi jí jù):用衣袖蒙着脸,拖着鞋子,形容人潦倒困 顿的样子。 ⑥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⑦奉:同'捧',捧着。 ⑧予:我。 ⑨嗟来之食:呼唤他人来吃东西。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可译为'喂'。 ⑩斯:这地步。 ⑪从而谢:赶上去道歉。 【白话通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qián áo)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灾民用衣袖蒙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收获启示】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气节的和自尊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没有礼貌,不尊重人,好事也会变坏事。 【我会运用】 典故的相关问题 1.请孩子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嗟来之食'的故事内容。 【解析】齐国发生饥荒的时候,富商黔敖(qián áo)分发食物给灾民,然而一个有骨气的灾民不吃他态度恶劣施舍的粮食,最终被饿死了。 2.请宝贝们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予.惟不食嗟.来之食。 【解析】(1)予:我;(2)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可译为'喂'。 3.读了'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你认为被饿死的灾民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他是一个有气节、有骨气、自尊心强的灾民。 4.了解了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请宝贝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解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气节的和自尊的人,不能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所以我今后也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的人。并且在帮助别人时要真心诚意,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5.知识拓展:请孩子们说一说,你是否支持这位灾民的做法。 【解析】(言之成理即可) 黔敖(qián áo)用轻蔑的语气施舍食物是很不礼貌的。不光不礼貌,而且会打击灾民的自尊心。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灾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金钱不是唯一的真理,精神却是永存的毅力!所以,我支持灾民的行为。我不支持灾民的行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应该学会忍辱负重,努力生存下去,然后一雪前耻。比如,受过跨下之辱韩信也是一位真正有志气的人。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