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已经过半(2月24日结束)。几乎每个去过的人回来都会说:着实好看! 对于漆器界来说,这是一件盛事,展览展出了281件历代漆器作品,年代从战国至近世,品种包括了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等,几乎包括了漆器的所有主要创作工艺。同时,这次展览除了上博自己的馆藏,还另借其他博物馆共7件重要出土漆器,有些堪称国宝。距离上一次上博推出漆器展,已经40余年。 而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漆,是有一点陌生的。同时期还有一场很吸流量的董其昌大展。相对于董展每日排队的人流,漆器展显得低调平静。但处身期间,反而更能细品器物之美。 ▲沈氏恂记黄地描彩漆山水人物瓶 ▲红地描金彩漆山水人物瓶 ▲蓝地描金彩漆山水人物瓶 一入展览,就是三只令人惊艳的描金山水人物瓶,完全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漆器,璀璨夺目,明艳动人,这就是漆艺中的描金工艺。 古代漆器上金有三种方法,《髹饰录》里面记载,上金方法有“一贴二上三泥”。一贴,贴的是金箔;二上,上的是金粉;三泥,泥是用漆和金调和成泥金。 贴金用的是金箔是因为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将纯金敲打至非常的薄,薄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捶打到比纸张还要薄,薄如蝉翼,如果将一张金箔放在你面前,吹口气,这张金箔会飘走。 金粉是将金箔碾成细粉,也叫金屑。金箔和金粉如何附着在漆的表面呢?漆工先用一种金胶漆描绘图案,等到这层金胶漆将干未干之时,再将金箔或者金粉通过贴和扫两种动作上金,金胶漆会将金层牢牢的黏住。最后一种泥金,将金粉和透明度高的漆调和成金泥,然后用笔描绘。 ▲描彩漆花卉纹古币墨盒 这三只清中期的描彩漆花卉纹古币墨盒,花纹典雅大方,器型可爱。放在今天,直接投入生产可能都能成爆款,连设计稿都不用改。 ▲南宋戗金仕女庭院消夏图银扣莲瓣式朱漆奁 描金是在漆的平面上描绘,还有一种工艺叫戗金。戗金是用针或者是特殊的戗金刀具,在漆的平面上阴刻线条,然后再用金胶漆擦拭在阴刻的线条里边,那么金胶漆有一定的黏性,在这个时候再将金箔填入缝隙里面去,金箔就会被牢牢的粘贴在缝隙中,这样的方式就是漆器戗金工艺。 戗金跟描金比起来,它有一个优点,就是非常耐磨,因为金色凹陷于漆器的表面,人很难摩擦得到金色,所以它的耐磨度就要远远高于描金。这件南宋戗金仕女庭院消夏图银扣莲瓣式朱漆奁就是戗金工艺的杰出体现。 ▲剔红加彩瓜果纹随形盒 ▲剔褐加彩荔枝纹随形盒 ▲剔黄加彩石榴纹随形盒 ▲剔黄加彩佛手随形盒 ▲剔绿加彩莲蓬纹随形盒 这一组可爱的雕漆漆器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但因为题材接近被放在一处展示,刚好也展示了剔红、剔黄、剔绿、剔褐、剔彩等不同的色彩。 雕漆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一般要到几十层,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宫廷制漆作坊果园厂制作朱漆,“漆朱三十六遍为足”,但实际上也有大大超过此数字的,甚至多的会到一百多层。将漆堆到一定厚度,再用刀雕出纹饰,换句话讲就是在漆上做浮雕。按照髹漆的颜色,如果是单色堆漆,比如说它的这几十层漆全是红色,那么就是剔红,换成黑色的话,那就是剔黑。 其中剔红漆器最早出现在唐,宋元以后剔红的数量越来越多,一直到民国乃至现在都在生产剔红漆器。剔红漆器,它是需要将朱漆反复的髹涂,直到差不多半公分到一公分左右厚度,然后再来雕刻。剔红漆器讲究不露白,也就是每个地方都要有雕刻,所以这些盒子上雕满了不同的纹样,没有一处空闲。 ▲剔犀云纹花瓣形盘 这类雕漆我们称之为剔犀。如果用两种或者三种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髹漆,不同色层交替出现,有了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剔刻出云纹,卷草纹等一些图案,我们可以在在刀口的断面,能够看到不同的色层,这一类我们称为是剔犀。 ▲黑漆螺钿山水图方斗 ▲黑漆螺钿花蝶纹圆盘 螺钿类的漆器相当好看,在黑漆中嵌入银白光泽的贝壳,犹如黑夜中的星辰。 ▲黑漆梅花把杯 展览的参观动线将素髹漆器放在尾声,但其实素髹是漆器最基础的做法。《周礼》说:“凡漆不言者皆黑。”素髹漆器看似是最简单的一种做法,但是其实并不简单。 《髹饰录》里面记载,“黑漆揩光要如黑玉,退光要如乌木。”它指的是素髹黑色漆器的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要揩光,揩光是在最后的加工工序环节反复的罩漆,一遍遍地罩,每一遍都很薄,然后它的光泽就会像黑玉一样;另外一种叫退光,退光的话是要反复打磨的,不断地更换打磨的工具,越来越细,最后的阶段,要用面粉沾上豆油,然后用我们的手掌去反复的擦拭,让它的光泽像乌木一样精光内敛。 所以说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越是简单的东西,它越是难以掩盖缺点,有一点点瑕疵的话都会暴露在人们的面前,所以素髹漆器是最难的。 ▲彩绘碟梅翠竹纹漆碗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彩绘漆器。这次展出的彩绘漆器主要是以战国到汉代的为主。战汉时期漆器上的彩绘表现了当时人们奇异而且浪漫的想象力。纹饰有很多种,有云纹、鱼纹、雷纹、菱形纹等等。 这只彩绘碟梅翠竹纹漆碗并不是战汉时期的漆器,它是金代的一件彩绘木胎漆碗。这件漆碗是木胎,它的胎壁非常厚,应该是整木旋削而成。碗整体髹涂褐色漆,然后用彩漆描绘了三组团花,一组是画的是梅花,用红色描绘枝干,用白漆描绘梅花的花朵。 还有一组是三只蝴蝶,是黄漆画的,另外一组是绿色的翠竹。这种图案装饰手法在宋元时期不太常见,刚看到的时候会想到的是日本漆器装饰风格,它跟日本今天流行的纹饰依然非常相似。 281件展品,不可一一列举,正如明代杨明在《髹饰录·序》中所写“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这些绝美的器物我们或许一生只能与其相会一次,在这次宝贵的相遇中,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纵不能胜识,也可识一二? 我们邀请了漆艺和古代家具研究者,金缮艺术手艺人,江南大学教师邓彬制作了这次音频导赏节目,通过8节音频课,为大家细细讲解漆艺的起源于发展,十余种漆艺工艺,精选了一百多件本次展览的展品,整理了三万多字的文稿和数百张图片,让这些宝贵的作品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留存。 导赏人:邓彬 邓彬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 中国金缮拓荒人 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器物文化 并研究传统木作和漆作工艺 邓彬是谁? 在微博上,他叫“石为云根”,是漆器界最早期的“网红”。2014年,因为在网络上持续发表自己的金缮作品被外界了解,甚至也带动了“金缮”这门冷门的工艺成为大众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说他是中国金缮的拓荒人一点也不为过。 邓彬的本职工作是江南大学的教师,但他涉足的领域主要有三大类:漆艺、金缮和中国古典家具。 身为大学老师的邓彬口才极佳,声音动人,冷不丁地就能戳到人心里,以至于有敏感的女生在他的讲座上当场落泪。比起拥有精湛工艺的匠人,邓彬说自己:“我不是一个传统的手艺人,我不管是以前修复古家具,包括现在修复瓷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用来研究或者学习古代器物的一个手段。” 『2014年,邓彬因为他金缮制作迅速被圈内人熟知,如果说修复只是完成了第一道工序,在修复的基础上辅以装饰,就上升到了审美的层次,赋予了物品的第二次生命。』 『观看视频,你能更了解邓彬』 在优酷出品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中,拍摄了邓彬的日常生活。纪录片这样形容他:
本次上博展出的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开幕当天,邓彬参加了在上博举办的中国古代漆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年会,会上上博的专家介绍了部分本次展出展品的资料。开展至今,邓彬前前后后看了5次展,几乎对每一件展品都烂熟于心。为了这次课程,更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整理出了3万字的文稿和几百张图片。 八节课,一百多分钟,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漆艺的方方面面,十余种不同漆器工艺的介绍,从两百多件展品中再精选出一百多件详细介绍,这套课程,无论对普通的工艺爱好者还是专业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 适宜人群 · 传统文化和工艺爱好者。本套课程从漆器的历史发展说起,深入浅出,容易理解,是了解漆艺的好途径。 · 专业领域人士。本次课程所涉及的工艺丰富,图片文字资料详实,极具收藏价值。 · 准备去参观千文万华漆艺展的人士。可以在观展前先收听课程,带着观点去看展。 · 对漆艺感兴趣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亲身来看展的人士。通过本次课程,可以弥补这个遗憾。 上课形式 · 文末下方有报名链接。课程共8集音频 图文课程,每集课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都非常详尽,其中包括大量宝贵的图片,供漆艺爱好者参考。 · 完整的课程音频已经更新,报名后在公众号可收藏课程目录,在目录中收听。其中包括一集免费的试听课程。音频节目可反复不限时、不限次数收听。 · 请理解此产品为虚拟产品,课程订阅后不支持退款,您可以先观看试听课了解更多课程信息后再慎重决定。 听展2019 ![]() 此外,手艺君还将隆重推出一套属于2019年的新年课程——听展。 在过去的一年,手艺君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展会市场的空前繁荣,作为一个都市小青年,去看展已经和看一场电影一样,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博物馆公益性质的展览,还是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展览,“办展”都已成为提升话语权、知名度、获得收益的极佳途径。想要在种类繁多,背景不一的展览中挑选出值得去看的展览,需要一些辨别力。即便是去了一场有价值的展览,看什么,怎么看,有没有准备,获得的观展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 我曾参加过几次看展的线下沙龙活动,这些沙龙让我获益匪浅,然而线下的承载量毕竟有限,更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料不能长期留存,事后无法查阅。那么,如果将线下搬到线上,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于是,在2019年,我们将推出一系列“听展“课程。在纷杂的展览市场上,挑选最有价值的展览,邀请合适的导赏人,通过音频和图文输出他们的观点。这几十分钟的节目,你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收听,而获得的,或许是他们几十年的沉淀。 在与导赏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介绍的不仅仅局限在展览本身,还延伸到了这一工艺领域的话题;绝不要语音导览器般的讲解,而是个性化、观点化的介绍,所以,你将听到的,是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个性鲜明的老友般的讲述。 展览也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会拓宽到现代艺术、西方艺术甚至一些更有趣的领域,具体将会看哪些展,且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这套课程中,邓彬老师将继续为大家讲解漆艺、金缮或是中国古典家具方面的展览,除此之外,我们的导赏团成员还包括: 邵旻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博士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服装与化妆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与服饰文化。 ▪2016年出版独立专著《明代宫廷服装色彩研究》 ▪主持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冷门绝学”项目“中国传统服装染色研究与色彩复原”项目 ▪主持2018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历代宫廷服装色彩的礼法制度与文化流变研究” 邵旻老师将为大家讲解中国传统色彩与服饰方面的展览。 杨立一 云手艺课堂国画老师。4岁开始学画,至今二十几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国画系研究生,主攻中国美术史论和中国山水。曾举办个人画展《荷境》。从2014年开始,杨立一老师便在云手艺课堂教授中国画,其生动活泼又条理清晰的上课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并陆续带大家以观展的形式将观察与学习融为一体。 杨立一老师将为大家讲解中国绘画方面的展览。 怪咖老爸 怪咖老爸从小习画,酷爱西方现代艺术,毕业于东华大学设计专业,现为广告设计师和艺术讲师。怪咖老爸潜心研究艺术三十多年,始终认为艺术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激发创意的平台。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铁杆粉丝,怪咖老爸最擅长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大家心中那么多的“看不懂”。
自201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童心创艺工作坊”以来,怪咖老爸坚持为孩子们原创设计艺术课程,并陆续为亲子家庭、成人艺术爱好者举办了30多场“艺术馆里的艺术课”,带着大家走进各大美术馆,沉浸在艺术经典之中,解读艺术家的思想,感受艺术的魅力。 怪咖老爸将为大家讲解现代艺术的展览,帮助爸爸妈妈们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欣赏、解读现代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会根据2019年展览的排期邀请更多言之有物的重量级专家为大家分享。 《听展2019》订阅方式 注:《邓彬说漆》是《听展2019》系列节目中的第一套节目,如果您订购了全年的课程,可以直接收听,无需再单独订阅。 单独订阅《邓彬说漆》 另外还有上一期介绍过的《董其昌的小秘密》,详情戳:关于董其昌和颜真卿的那些事,你搞清楚了吗? 《董其昌的小秘密》订阅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