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历史之德国(六)

 陆一2 2019-01-28

上次我们讲到“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第一次“全欧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都粉墨登场:荷兰、西班牙、德意志、法国、瑞典、奥地利...不过,战争总是会带来巨大痛苦的,特别是德意志。

在“三十年战争”后,欧洲人不甘寂寞,53年后,1701年(大清康熙40年),西班牙国王死后无嗣,法国和奥地利爆发了关于西班牙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照理说西班牙的内政不该由法国他们干预,但是西班牙正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法国、奥地利不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想推自己人,干预别国内政)。神罗也想参与战争,但苦于没兵,就向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借兵(这时候还是公国)。普鲁士公爵不傻,没条件谁借兵啊?于是,在1701年1月普鲁士王国正式被神罗承认,从此,普鲁士一步步奋斗,169年后,1870年(大清同治9年),普鲁士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的意志。

普鲁士上位堪称最励志的创业史

普鲁士建立当天,原来的公爵也升级了,加冕成了“腓特烈一世”(读者还记得神罗的红胡子吗?他也是腓特烈一世,只不过他是皇帝)。

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即腓特烈一世)

1713年(大清康熙52年),腓特烈挂了,于是儿子腓特烈·威廉(和他爸一样啊...)继位,为了区分,史称“腓特烈·威廉一世”,也称为“士兵国王”。他一生中最看重的就是军队,国家财政收入的80%被用于军事建设,“普鲁士精神”由此产生。

腓特烈·威廉一世(欧洲君主名字重复现象不忍直视)

这里插一句,为什么腓特烈·威廉一世不叫腓特烈二世呢?因为他自认为已经摆脱了父亲的阴影,已经自视为开创之主了。

不过,腓特烈二世这个名字还是有人叫(大家也记得神罗的腓特烈二世吧,别搞混了),腓特烈·威廉一世于1740年(大清乾隆5年)死后,腓特烈·威廉继位(...),史称“腓特烈二世”,也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在与奥地利的“西里西亚争夺战”中被称为“以少胜多的军神”,从此,奥地利与普鲁士梁子算是结下了。1756年(大清乾隆21年),被丘吉尔称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开始了。英国和普鲁士结为盟友,法国、奥地利、俄国结为盟友,不过,这次普鲁士没有神助了,国家越打越穷,军队越打越少,连腓特烈二世本人也不抱任何希望。联军兵临柏林城下之后,正准备拿下柏林之际,欧洲历史上最狗血的事情发生了:俄国的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彼得三世继位(俄国历史中我提到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二世的迷弟,立刻下令释放所有普鲁士战俘,并倒戈和普鲁士并肩作战!法国和奥地利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一脸懵逼之下只能停战。七年战争草草结束。

腓特烈大帝是被彼得三世救了。

现在我准备填坑了,为什么彼得三世如此崇拜腓特烈二世?(哪怕被废也无怨无悔)故事还要从彼得小时候说起,其实彼得三世出生于德国,是一个德国人,根本不是俄国人!彼得三世其实最早是瑞典王储,机缘巧合之下才去了莫斯科,其实他俄语都不会说。彼得从小接触的就是德国历史,腓特烈就是他的童年偶像。一切巧合都有内在的逻辑。

在俄国王室是忧郁的,只有回到普鲁士才是开心的。

“七年战争”之后,普鲁士几乎已经废了,腓特烈大帝将全部精力投入经济国家建设,大批军人复原,国家财政也全部用于恢复战争创伤了。但是,正如北宋“澶渊之盟”一样(澶渊之盟于宋辽两国签订,宋辽享有百年和平,但是军事思想全部退化,被金人收割),普鲁士对军事的漠视最终也导致之后面对拿破仑的时候屡战屡败。

本期公众号到此结束,下期我准备将德国历史结束了,写到一战,威廉二世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