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宣州敬亭山,如今在中土大地乃至在江左众多的峻岭险峰中,低调而平和,朴质又淡雅,着实未能让人投来过多的青眼和宠光,激起大众沓来踵至的游兴。
敬亭山属黄山支脉,却未蝇附骥尾而致千里,尚无国际级的光环,也非必去之地的噱头。其实她在历史长河里有过一段显赫的时光。
我亲厚思慕这片:山不高危可蕴含古雅幽韵,地不宏阔而人文景观丰富,驻繁华之处而佛意、道风蔚然的仿古问贤、安步休憩之所。
7月10号,独自驾车由“诗城”回宜城,于宁芜高速芜湖段拐向东南向经沪渝高速进入“诗山”---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区。
临境而幽思,伫地而怀古

敬亭山先前的名字为昭亭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路人也皆知。为避这位爷名讳,形势比人强,自晋时起,这山名就让给了司马昭了,谁叫他有个儿子是“羊车望幸”发明人---晋武帝司马炎呢。
敬亭山名声从微澜至鹊起,应是南齐大伽谢朓任宣州太守时。这位官二三代,祖母是范晔的妹妹,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抢眼的是这先生有诗情还拉风,江湖上将其与谢灵运合称大小谢。他的游赞敬亭山,引得那班谈玄说妙,言空道有之仕,朝敬亭山而来,跑得脚根打屁股,蜂拥而至。
753年,仰天大笑不做蓬蒿人、资深酒神,当今的吉尔吉斯移民---李诗仙同志,因仰慕心仪之神谢朓,仗剑走天涯,提溜着酒壶来到宣城,钻进敬亭山七进七出,断续间就有十来年。
日常,在宣州李白常与诗友文朋酬酢互答,“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丘陵之中的翠微潋滟、花静谷幽,佛意道韵,强烈地牵萦着诗仙,“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此间,李青莲将第三任婆姨---丞相宗楚客的孙女,“千金买壁”的那位豪侠女---宗煜,与两位相公伯禽和李天然(颇黎,此时老大平阳小姐早已是及笄出阁)迎到宣城敬亭山下,修楼造宅,过上儿孙绕膝、望岫息心的田野生活。761年60足岁的老李第七次也是最末一次,行步蹒跚、清涕醉眼独自拄杖来到敬亭山,久久伫立在“玉真公主坟碑”前,过往的爱断情伤,喜怨哀愁,世态炎凉、凄凄婉婉,悲悲切切,一齐涌上心头眉尖,心潮澎湃,慨叹千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呼之欲出。
荒野路人那得知,连绵山峦和万木绿林中,铸就一段穿越千载的扑朔迷离恋情传闻---玉真公主与诗仙李白间姐弟恋,现今都时鲜的狗血话题。
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父母之命毁弃了志同道合,媒妁之言难筑琴瑟和鸣。如李清照与赵明诚于飞之乐、张敝画眉耳鬓厮磨,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些共挽鹿车、相濡以沫的典故留世不多。故此,二李加王维三角情飘荡千年百载当也值得絮聒嚼舌。
“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唐宋时,琳观琅园,不是今天人们所说那种孤灯青衫、梵音佛号的清静世界,更不是“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离境坐忘”之地,而是佳人怨妇、才子少爷,聚集拢在一起的谈文说古,此唱彼和的沙龙论坛,更成爱恨情仇、私欲男女宣泄排遣的窗口平台,遂多成为寻欢作乐的风流放荡的场所。晚唐时的鱼玄机失爱李亿,束发为女冠,后戕绿翘,终至身首分离;更有武曌还俗于感业寺,杨玉环出尘脱俗,李腾空、王灵妃把个紫霄宫当作天上人间、娱乐中心。据统计局最后发布:唐皇室的210位公主之中,出宫做女道士的就有12位。那时没有程朱理学,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迷恋上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与玄奘高足辨机和尚共赴巫山,太平公主大玩男宠面首,明代甚至出现了职业“淫尼”,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
曩昔不寂寞,古人很洒落,前时有风趣。
鲁迅先生说:野史和杂说...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我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认其无的观点,相待经千百年而侥幸存留那点文化上的“杂草”、耳旁边的“混响。”
玉真公主(692年-762年),大号李持盈,号称全球唯二的“六味地黄丸”唐睿宗李旦(其兄李显亦是)和窦德妃之女,唐玄宗、金仙公主同天共地的妹妹。712年与其同母姐金仙公主同年入女冠,拜方士史崇玄为师,赐号“持盈法师”,法号无上真。
公主曾经学道修真于长安、洛阳,终南山、王屋山中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等等。
我所翻阅的史料上却未见公主来到敬亭山打坐捻珠,至于说驾鹤东游于这儿,更是被诸多历史爱好者引经据典说是空穴来风。
才子佳人的故事不管到了哪个年代都是热点,当代王宝强那鬼样子烂演艺,都能有尖叫声,更何况是有名的诗人和风流的公主的呢?

千百年来,官方、坊间、江湖甚至草莽之间,就玉真、金仙公主勘破红尘,向往静修的成因,言人人殊,众说纷纭。见到三个版本。官方发布的:亲历母亲的罹难,宫庭腥风血雨太多的杀戮,使得李持盈并同姐姐金仙公主(长妹妹两岁)多次向哥哥写报告,“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自愿放弃公主徽号和享受副国级标配,寻仙学道,祈延阳寿,此为之一;第二种剧本,正史版:693年母亲窦德妃遇害,李隆基当政后仍无处探寻的老娘的坟茔,心灰意冷的玉真、金仙两,自脱公主顶冠,愿终生为母亲念经超度,陪伴娘亲无处着落的幽灵;其三,自然是野史版,说是二位公主忍受不了深宫高墙、清规戒律、五好妇女表率形象,艳羡北魏胡太后、穆皇后,“做后怎如做妓好!”,将绫罗绸缎、丝帛锦绢,换成缁衣雷巾、黄冠法服,把青丝绾起,将情思扯断,其实是从此割断了羁縻,挣脱了牢笼,像个自由自在的燕雀,于是乎,与文客诗词歌赋,和骚人琴棋书画,同檀郞暗通款曲,跟官宦狎宴冶游,乐得个风生水起,不亦说乎。
两位公主时常召集文人宴饮作乐.不少朝野内外的名士、墨客众星捧月、欢聚一堂。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缁衣顿改昔年妆”,去与青灯古佛作伴,把少年的相思化作缕缕袅袅的青烟。人们臆想的第三种为多,这其一是出于猎奇心理,其二是因第一、第二因由而转化为第三种结果,或者三者兼备。
道观梵宫就承载了这部分男女在家不能抒展的心志和情趣,日去月来,寒来暑往,生出了诸多狗走狐淫和桑间濮上的韵事,惹出了后人喜怒哀乐般臆想,更为程朱理学卫道士们所捶胸顿足。
李白夤缘攀附皇姑是在729年,崇道修仙的两人自然有共同的心灵归宿。花儿沐浴了雨水、风筝遇上了风,一首《玉真仙人词》为见面的贽仪,青莲居士为郁郁不得志的仕途开辟一条终南捷径。据小道消息说李白就是通过玉真公主等人的引荐进入翰林院的。故而,街头巷尾,切切私语:玉真公主喜欢小李老弟诗情浪漫,飘逸倜傥,而李白图的是靠山肩膀是登云梯。“肚子饿了遇上卖粑的”互为表里,彼此所需。此后,才有“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为市井里巷仍至今人传言谈说。
王维与李白同生于701年,20岁时应试落第,这位诗佛“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为走近道,攀上宁、歧两王爷后,接着怀抱琵琶,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据此,721年雁塔题名,进士及第。一时道上说王维“吃拖板饭”与公主姐弟恋甚嚣尘上。续集中,街头巷尾蜚声说:公主偏爱王摩诘,“长安市场上酒家眠”屡次三番因酒误事的李白受到冷落。李王二位诗友反目,于是两人把醋当酒,互生嫉妒。
三人间的情切切、意惶惶,恩恩怨怨,最终在755年“安史之乱”那场变局中分崩离析,戛然而止。没有了相互钦慕的资本和维系的基础,索取不会久长,风雨霜雪来时,余下的唯有绵绵的思恋或绝尘而去的背影,以及旁观者未能尽兴的无奈长叹。
这段似有或无的传说,说它坐实确有也未必,因没有确凿的史料佐证,说确无其事,毕竟两人三间有些过从互往,李白操觚献媚过诗词,王维为公主献曲,至于玉真公主面对风神飘逸、散朗横放的小正太,心里、言语甚至行为上有爱慕倾心,应该属于正常范畴。“吾生君未生”和皇姑的艳史不可能有正经八百的丹史记载,只能留下市井村野口耳相传的野史杂说。
风云之后,白粉、谢丝接踵而至。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等等等达官显宦、迁客骚人纷至沓来。这班文学之仕向外宣称是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其实,都抱着一探赜索隐的好奇心来敬亭山,寻找些无上真人与清莲居士之间江湖上风传的风花雪月,剪不断、理还乱的蓬莱旧事。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胜地因一人而名世。”一座山有个千年相传的古老情爱故事,一段浪漫轶闻滋养着这座山鲜活千年。我对敬亭山的追索和喜爱,人文事物定然高于自然风貌。
注:玉真公主墓,真墓位于陕西,旧属万年县宁安里风栖原。另外一处,在今济源市王屋山风景区的玉阳山尚书谷灵都观。后人祭祀先贤多地建墓,如关羽、张飞都有三个墓,如此仍不能排除敬亭山为玉真公主(骨殖或衣冠)冢的可能,甚至可理解为一座纪念碑。
此山岂可孤 不厌你与我

该说正事了。下宣城沪渝高速,不过五分钟车程,便到了敬亭山风景区东门。

占先觌面的是景区门前的两座石质牌坊。高大的抱杆石,轩敝的坊面,厚重而威严,茹古又涵今。第一座四柱三门三楼二层冲天式,值得品玩的是在牌坊海墁上基台中的一对石狮子。经景区编撰:雄,踩绣球寓意统一环宇,雌,怀抱幼狮象征母仪天下。第二座为六柱五门三层五楼冲天式。牌匾都由楚图南题写,两厢凿刻李白、陈毅诗词。
沿路西行,在售票亭前,一座汉白玉酒仙雕像很是有些个味。仰天睥睨,扭着头一副“金樽空对月”状。身后的三尺青锋未出鞘,岂知是寒光不闪仍是时机未到。
敬亭山约有15平方千米,十多个景点。按预先的打算,车停“敬亭”边,先进入“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

路过“思贤亭”和启功先生题写的《独坐敬亭山》刻碑,就是一段向上的平缓石阶,夹道树木森森,清风徐徐。“古昭亭坊”是个两柱石牌坊,四块抱杆石与门楣平齐,坊面驳落残蚀,额枋厚实端庄,上刻有祥云图案,显得古朴,青幽润滑,一看是有些年头的旧物了,它的身旁右侧路沿嵌有块碑石,介绍古昭亭始建于明崇祯九年,复修于清咸丰二年。一座新近修建的“古昭亭”依偎在它的左面。陈毅元帅1939年曾在宣城驻留过,为敬亭山写过《由宣城泛湖东下》一首七律,这等机会定被宣州人加工打造,一尊陈毅雕塑默默地矗立在进山道右手边的一条山冈东端。
清初画僧石涛曾驻锡于敬亭山麓下的广教寺,这位祖籍凤阳朱姓的画家,不知与明朝朱元璋的朱家可有瓜葛牵绊。在上山行半的缓坡上建有“石涛纪念馆。”“石出奇峰能有几,涛来虔客不嫌多”门楹上一副对子倒是看出将其名嵌入其中,稍感有点意思。我对书画趣味轻淡,步入期间随便兜了一圈,就转到纪念馆身后。
石涛纪念馆后仍是一石一树一亭,石块称“飞来石”,一块体貌平常碳酸钙石块;银杏树号“求子观音树”,树柯上挂满红色写着祈祷人心愿的飘带,树下有焚香稽首的石质拜垫。此刻,一缕青烟正袅袅漫腾开来;凉亭叫“重阳亭”,当与道家有些许本缘。


“太白独坐楼”有两处,一处在山腰偏上的山径边上,需要走几步齐肩宽的小道,是座朱漆髹面二层重檐翘角歇山顶木楼,抢眼一看意为有些年头,弯腰一看楼墙上奠基石上记着是建于89年。该楼现是人去楼空,铁哥守门。山顶还有一处“太白独坐楼”,从远眺过去这楼如若密檐式宝塔,有五层之多,层层又层距大小不等,三、四、五层架平坐,能观远景。四层屋檐皆翘角飞檐,仿木框架,各层四周直棂窗为墙。整座楼依山就势,傲倨山巅,楼前开旷敞亮,俯视之下,宣州市尽收眼底。内中各层皆存放为与敬亭相关文化展品,供来客参观欣赏。

我无诗人闲情逸致,虽孤访敬亭却无意独坐,只将矿泉水权当“敬亭绿雪”。“山登绝顶我为峰”,歇落片刻,接下来就是返辙回路了,择选了与上山不同路径。出“太白独坐楼”,向左经“江南诗山”碑石,再趋几步,就是“怀英亭”。
“翠云庵”的“观音宝殿”是依着山道边的,坐落在一高眇平台上,中间石阶前有尊高挑的香炉,入殿需上左右马道。当下的观音宝殿单檐翘角,面阔五间,并非高大轩昂,香火不觉旺盛,可它却倚山面壑,众多古诗词赋写其“杰构高骧,棼橑绮丽”,可见它经年累月,位移貌改,非为当年面容。但它殿中的观音32化身塑像和画像却是缁白法众眼中的圣物,也是行者民众不多见的善相。为歇息节劳我未登殿去稽首拜谒。


三角客亭见得不多,观音宝殿门前右首有座三角凉亭,取了个诗意的名字“绿雪亭”。偶此后,于11月份在趵突泉景园中看过三角形水亭---“天尺亭”。绿雪亭下护卫着一口名为“虎窥泉”的水井。井深五丈余,传为唐代所凿。这井有故事:原来早年庵观缺水,一日,住持梦见一吊睛白额虎扒掘,待虎去后,僧尼率众沿迹掘井,遂得此清凉甘泉。又因山之上盛产名茶“敬亭绿雪”,此泉泡此茶,清馨香冽,故又名“绿雪井”。清代诗人施闰章《敬亭翠云庵侧寻虎窥泉》:一泓雪乳涌何年,虎窥石碑事始传。箬帽山前开白社,玉兰花下濯清泉。这才是底蕴,文化,人文景观。
而我的青睐是路旁的标牌上写着的“相传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在此修行,后葬于敬亭山南麓。”尽管我知此言仅是臆想风言,史料上未见明证,数人还举出了反证,其实反证也像个破筛子,的确不能证其无。我感觉特好,因那飘渺的故事,契合了我等“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好的愿望,也有了官方民间的呼应和认可而感慰藉和满足。冥冥之中或有定数,小白与盈姐在婆娑世界未必有桑中之喜,可修得同在762年里,一驾鹤羽化升天,一乘船舀月坠江,确也引起啧啧之声。
我无意一路的诗词题刻,只是迈着轻松步履行走在山间径道上,苍翠为我蔽荫,清风为咱擦汗,享受这和煦、淡沲的辰光,这当与观光揽胜相补充,属于意境融彻之美,难能言传的五蕴感受。
红颜千古情笃苦,“独留青冢向黄昏。”竹篁簇拥,山壑静谧,绾髻高耸,丝帛罗裙,飘曳生风,玉真公主那纤丽娟秀的汉白玉石像,就坐落于古昭亭上几步的山坳中。公主坟左为墓志铭,右侧“皇姑坟。”标牌上注:相传为玉真公主的荒冢。陵墓左上首是平板式望姑桥,坟丘上面几米是皇姑泉,皇姑泉旁有石碑杜撰了《皇姑泉记》,诗仙“酒醉还来花下眠”石雕像。除了史无出处,其它都能乱真,做为凭吊慕贤确实为幽静之所。

步出“森林公园”,驱车于敬亭岟崥东的“弘愿寺”、西头的“广教寺”和宋代双塔。此三处与皇姑茔和翠云庵二地,该是敬亭山英华精萃之所在。
佛教有八大派别,净土宗称之谓“方便净”,据说修净土宗没有太多清规戒律,方便人们清修,“十念往生”只要临终所念十句阿弥陀佛,便可进入西方净土世界。

弘愿寺是净土门庭,前身为大唐广教寺,坐落于敬亭山进山柏油路东面。2004年始建的庙宇疏朗明敞,面域40亩,虽未有全面竣工,但可见:中轴对称,廊庑勾连;殿阁楼台,基构高敞,层层递升,殿宇瑰硕,气宇肃穆。全为仿唐建筑,山门广场10亩,门楼朱漆髹面,水泥卯榫,厚重威严。与陕西的法门寺、绍兴的炉峰寺、庐山的东林大佛一般,梵宇僧楼,碉栏玉砌;高堂邃宇,富丽堂皇。属于高大全级别,造价均达数亿,如若过去,当是皇家梵林家庙。
入门处有一标牌,上书“弘愿寺建筑命名”分四部分,摘录如下:
第一院落,亲缘堂、近缘堂和来迎殿;亲近佛门,钟鼓齐鸣;十念善好,佛自来迎。第二院落,弥陀大殿、观音楼、势至楼。上供下化,悲智双行;无量光寿,弥陀独尊。第三院落,昙鸾楼、道绰楼、善导楼。六道中开,五念果成;法门结顶,祖师相随。第四部分,望佛楼、清众楼、净众楼、净土堂、斋堂、海众楼、大讲堂。清净海众,法味同蒸;净庭望佛,善化有情。另外寺后有祖师殿,山门后有左有东信房,右有西信房和上善居。颇具禅韵诗意,读来生趣添味。
广教寺始建于849年,后代累圮累修,1937年毁于日本侵华战火,仅遗存广教寺双塔。2006年移迁新址,复建广教寺道场。它居于弘愿寺之西,与弘愿寺对峙,宛若敬亭山前两尊护法镇山的狮子。
如今,两寺均称广教寺为其前身,都认可唐代古德黄櫱禅师为肇基祖师。


据载:宋太宗匡义赐广教寺御书百二十卷,元朝皇帝赐广教寺住持荣佑崖法师金袈裟。可见广教寺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的显赫地位,此外,广教寺还是国内国外佛教重要心法宗派的发源地。
广教寺现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藏经楼、钟楼和鼓楼,前厢房、后厢房,前寮房、后寮房念佛堂、图书馆、斋堂、广场等。总占地面积为12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我上敬亭山正是酷暑季节,进弘愿寺时少见香客游人,还与几位青涩云游沙弥聊了几句,而诺大的广教寺几乎是未见信众或赏玩者,停车场也就偶一部大众,居然大殿里护院居寺的是身穿制服的保安公司人员。
广教寺在偶拙眼看来,只少在建筑上,挺有些看头。山门殿有个性,体量庞大的五凤楼构制,实不多见。三面廊庑,正面石柱托撑,汉白玉围栏,内外隔扇门、檐柱、枋梁等为木质结构,特别是五对翼角,仿偌振臂高飞的凤凰,凌云展翅,巍峨岌嶪,气宇轩昂,品象庄严,令人顿生敬畏。
另一处是“地藏殿”阶前的汉白玉“踏跺”。三段“踏跺”,共约15米上下、36个祥云望柱、36块栏板,间中的阳雕盘龙,身游云海,傲首苍穹,均由汉白玉雕镂,以前我称其是“丹墀”。而丹墀应是宫殿前的红色石阶,尽管也有如此称谓,但不太确切。“踏跺”亦“云龙御石路,”另称“螭陛”、“龙升”等等,是皇帝专用的,两边较窄的台阶是大臣太监走的。皇帝老儿一般不可能直接行走于中间那凹凸不平的石雕面上,重大时节由太监抬舁龙舆从中间盘龙刻石上越过,闲时晃荡只走西侧那边阶级。

“踏跺”故宫就有多处,与“五凤楼”同样只能是皇家宫殿前御用。这要是在王朝帝制时代,这就是越制,堪比现在违规触法,是要坐大牢、砍头的。
中国古代文人就是酸,一个台阶就有多个名字,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4写法?退隐赋闲这么个破事,称呼我数了不下33多个;对老婆的称谓就更多了,古代加现代再有不同地区百种之多,皇帝大小老婆就有几十个名谓;不同的人死用不同的字多得数不过来。为了押韵对偶也不知自创了多少生僻字,别人不懂就显得自己有文化。名堂多了,细味了,有了嚼头的同时,麻烦也就多了。我没学好中文,几乎每次考试仅仅是刚够及格。
宋代双塔二层内壁各嵌有一块苏轼正书《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刻石,据此知两塔建造于1096年。
我们今天看到的双塔为七级方形平面直井式塔心室仿木楼阁式砖塔,保存了唐代佛塔的古意,为全国所独有。塔心为空筒式,半木檐,木楼板,无塔心柱和其他装饰,每层原有楼板木梯扶手等物,毁于日占时期。两塔水平直线距离26.9米,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也可以说是双斜塔,东塔偏西约22厘米,西塔偏北14厘米。东塔残高17.25米、西塔残高16.83米。双塔没有塔顶,关于双塔的塔顶,有一个传说。相传两个神仙打赌,一个造双塔、一个造桥,看谁在天亮前造好。造桥的进度比较慢,造桥的神仙眼看双塔就要完工,偷偷的学鸡叫,造塔的神仙只好草草收场,留下没有顶的双塔。塔身底层三面开门,东塔东面和西塔西面都不开门,2层以上均四面开门。
宋代双塔位于售票处门内不远,我泊车门前时,拍摄的相片记录的时间是12:45。我了解全国诸多景区通常周一休息,但这双塔景点周二中午闭门这种情况我是首次遇着,咱也不能说什么,人是要休息吃饭的,那里像咱无事跑百上千里来此消遣游园,尽管门上还挂着免费开放的不锈钢牌子,大人们,在下,是花了80元大钞进门的哟。
咱学鲁迅文章,阿Q先生的精神时时鼓励着我,鉴如此,咱不提意见,不给政府添事;咱不能让丁点小事,辜负了这夏花绚烂、碧空清风,影响逸豫闲致、科头箕踞的心情。
我,默默地吃过自带的三个安庆馒头,高高兴兴地开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