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什么? 髋部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此类患者往往自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伤后或术后长期卧床则可能进一步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髋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恢复功能、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Karaca等回顾了257例髋部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发现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1年病死率最高,达41.7%,而接受椎管内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的患者1年病死率相近,分别为22%和28.3%。但接受周围神经阻滞患者ASA评分最高,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的年纪最轻,经过统计学校正得出结论:周围神经阻滞是降低病死率的独立因素。 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该如何选择麻醉方式?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是目前大多数麻醉医生的首选,但缺点是对生理影响大。患者高龄、合并心肺功能障碍,术后可能需要呼吸支持,增加并发症风险。此外,术后镇痛可能不完善,术后恢复时间长,不利于功能锻炼。
神经阻滞(腰丛+骶丛)+镇静或浅全麻具有生理影响小、术后不需要呼吸支持、恢复迅速、术后镇痛满意等优点,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术前已停用7日以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且凝血功能正常,同时可以满足体位要求,也可选用椎管内麻醉。 3.超声引导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周围神经阻滞实施方法 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0.375%~0.5%罗哌卡因25ml)+骶丛阻滞(0.375%~0.5%罗哌卡因15~20ml),复合镇静(右美托咪定0.5~1ug/kg/h泵注,或靶控输入丙泊酚,血浆浓度1.0-2.0ug/ml),或喉罩麻醉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维持呼气末MAC值0.7)。 3.1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 此部分内容在神超达人直播间的课程中,赵达强老师曾花了一讲的时间详细解读,其中也有一些不同见解。 4.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管理 4.1术后镇痛 建议使用多模式镇痛:单次腰丛+骶丛阻滞;PCIA;非甾体类抗炎药(若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时需慎重,并减少剂量)。 如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基本上不考虑硬膜外置管镇痛。 4.2患者术后出现从大腿内侧跟部至足部放射性疼痛,足背和小腿外侧麻木,踝关节不能背屈,是何原因? 髋后部皮区神经分部 髋前部皮区神经分部 可能是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损伤。 全髋置换术可能发生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臀下神经等损伤,发生率为0.08%~88.3%。其中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
神经损伤因素包括手术因素、麻醉因素、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有神经的切断撕裂、拉钩对神经的压迫、腿的过度牵拉、术后的血肿压迫等。后路切口易损伤坐骨神经、外侧入路易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前路切口易损伤股神经。 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手术导致的神经损伤很难回复,有时需再次手术探查。麻醉因素主要是神经阻滞时的神经损伤,包括针的直接刺伤、神经内注射和麻醉药物对神经的化学损伤。
神经阻滞造成的损伤一般在2个月内恢复。一项研究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内注射盐水、0.2%罗哌卡因、0.75%罗哌卡因和15%福尔马林各0.2ml,前三组无神经损伤症状,最后一组有明显下肢运动障碍,但67天后恢复。超声引导有助于减少神经内注射。 患者因素包括术前已有潜在的神经损伤,如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手术和麻醉可能引发或加重神经损伤。发生神经损伤后,积极和相关科室一起寻找原因,治疗包括手术探查、神经营养支持、镇痛、功能锻炼和理疗等,尽可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江伟,仓静著,《骨科手术麻醉经典病例与超声解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王爱忠,谢红,江伟著,《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和深静脉穿刺置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来自: 昵称12867939 > 《神经阻滞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