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重辞藻还是立意?

 出弥远知弥少 2019-01-29

写文章如果只是在辞藻和文字上去下功夫,而忽视了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立意不高”,再好的语言文字堆砌,也不是一篇好文章,自然也得不了高分。

曾有很多老师和家长教学生作文时,强调文章要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所以他们教学生文章要重开头,比如开头要多用几个排比句,或者引用诗句等等,以增添文章的文采,因而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就会发现众多的考生都是这个套路,但为了排比而排比,只是堆砌辞藻,说实话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广州市近几年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作了修改,作文满分60分不变。原来内容和语言各占25分,文面结构10分,现在调整为内容30分,语言20分,文面结构10分。

我认为这样修改是非常合理的。现在有一种文风,过分讲究辞藻的华丽而没有实质的内容,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到了必须纠正的时候了,而中高考的评分标准的修改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相信能起到改变这种过分重视辞藻现象的作用。

现在如果考生还想在考试中通过华丽的辞藻来取巧,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古人关于辞藻与立意的关系,早就说得很清楚。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意思是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以意为主,以词辅之”(清 王之禎)意思是文章以意旨为主干,以文辞为辅助。


其实,真正好的文章并不是靠华丽的辞藻而获得人们的喜爱的。

大家熟悉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感动了好几代人。

它为什么能打动人?

因为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父子之情,真挚朴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为他老父亲蹒跚的背影,展现出一个父亲养育家庭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那“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句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都是非常朴素的词语,根本无法把它们和华丽联系到一起,但它却营造了一个深邃的意境,打动了无数海外游子,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所以说文章重要的并不是辞藻的华丽,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组织起来的内容,和由此而营造的意境以及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再如古人也是如此——

游子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