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请教老子,老子对孔子说了什么,让孔子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调 2019-01-29

注:出世虚极之道的老子,是中国道家的创始人;入世顺民之道的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向老子请教,最终让孔子非常佩服。这里搜集了所有能看到的不同版本老子与孔子对话原文,经分析形成较完整对话,又经反复研读并在忠实原文基础上意译成白话文,在主要段落处加注提醒。

老子与孔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由南宫敬叔等人陪同,乘坐马车千里迢迢来拜见老子。老子引领孔丘一行观察祭神典礼,考察宣教地方,还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觉得获益不浅。孔子在此地逗留几天后向老子辞行。

老子送孔子到馆舍外说:'我听说,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贵,无财送你,愿送你几句话。当今头脑聪明看问题深刻者,他之所以遇难差点被人整死,就在于他好议论讥讽人的是非;善于狡辩什么都明白者,他之所以屡屡招惹祸上身,就在于他好扬人之恶。为人之子,不要自以为高明;为人之臣,不要自以为至上,希望你切记。' (老子点明了为什么聪明人挨整、善辩者肇祸的缘由,自以为是者不可不醒!)

孔子点头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他们不知不觉来到黄河之滨,看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孔丘不由叹息道:'逝者如烟,不分昼夜!黄河的水奔腾不息,人的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黄河水

老子说:'人生在天地之间,与天地一体。天地是自然之物,人生也是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的变化,就像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你有什么可悲伤的?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如果不任其自然,而奔忙于仁义之间,则人的本性受到羁绊。如果人的心里有功名欲望,则产生焦虑之情。心里有利欲之念,则增添烦恼之情。'(老子点明了自然之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无碍无缚、无羁无绊、天地人和的至理!)

孔丘解释说:'我担忧的是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呀,所以我才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的感叹啊!'

老子回答:'天地没有人去推动而自己运行,日月没有人去点燃而自己明亮,星辰没有人去排列而自己有序,禽兽没有人去制造而自己出生,这是自然而为之啊,怎么会烦劳人去做这些事情呢?人之所以生、所以死、所以荣、所以辱,都有其自然之理、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理,遵行自然之道,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必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离人的本性很远啊!就像人敲鼓寻找逃跑的人,鼓敲得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呐!'(老子点明了无为而治的道理,无为不是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之道,至善不争,做事人性,身行胜言,自正正他。)

星辰

老子指着滔滔黄河水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学一学水的大德呢?'

孔丘答:'水有什么德?'

老子说:'至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的至善在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这是水谦利万物之德,所以江海能成为百谷的王者,以水的至善来滋润百谷则能成为百谷之王。天下万物没有一个像水那样柔弱的,而水的无坚不摧什么也无法与之相比,这是柔和之德。所以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因其似无似有,所以能进入一切细微之处,由此可以知不用语言的教导、放下而不争的益处。'(老子点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柔弱刚强、独处无言、不争大德之至理!)

上善若水

孔子听罢恍然大悟:'先生的这番话使我顿开茅塞:众人都往高处走,而水独自往低处流;众人都在容易的地方,而水独自在困难的地方;众人都处在洁净的地方,而水独自在污秽的地方。水所处的地方都是众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这样谁能够与水相争呢?这就是水的上善之处呀。'(孔子明白了)

老子点头说:'你可教也!你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是效法水德呀。水接近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而往低处流,从不回头,与地善处,在空旷之处很静,深不可测,形成深渊,这是水的善呀。水流而不竭,润物而不求回报,这是水的仁呀。水流在圆的地方必定打旋,在方的地方必定转折,在堵塞的地方必定停止,在决口的地方必定流出来,这是水在守信呀。水洗涤万物污秽之处,能齐平高低,这是水善于治物呀。水面载放东西能浮起来,以利于辨认看清楚,冲击起来势不可挡,这是水在善用其能呀。水昼夜不停,满了再进,这是水在善待时机呀。因而,圣者要随天时而行,贤者要应事而变;智者要无为而治,达者要顺天而生呀。'(老子点明水近于道、善仁信治、效法水德、与世无争、天下莫争之至理!)

老子继续启迪孔子说:'要想知晓什么是大道,必须定心于万物的本初上。在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状性质不同。它们共同的地方,都是顺应自然而生灭,都是随着自然而行止。知道它们的不同,只是看见了它们的表象,而要知道它们的共同之处,才是知道它们的本质!舍去它们不同之处而观察其共同之处,才可以定心于万物的本初。万物的本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没有异处呀。'(老子点明了道源本初、道御万物、道化无形、大道归一之至理!)

宇宙

孔子问老子:'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究竟有什么益处?'

老子回答:'观察它们共同之处,才与万物平等。万物与我并生,与齐物看齐,而不是反之。这就可以把生死看做昼夜,祸与福、吉与凶、贵与贱、荣与辱都没什么区别,心如古井水沉静,我行我素,自得其乐,那就会在何地都一样乐哉。圣人处世,遇到事而不背离躲避它,事物变化而不是固守它,顺应事物流转,任其自然。调和自己而顺应事物者,是有德之人;随事物势头而顺应者,是得道之人。'(老子点明了万物平等、善待万物、心净乐地、顺势而为的道理!)

孔子听到老子这番话后,像云一样顺风而飘动,像水一样就地势而流转,于是惊喜地说:'多么悠闲!像在海上行舟,在路上行车一样,进就与它同进,停就与它同停,何须用自己力量来代替舟车?君子本性并非与常人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之力呀。'(老子的话让孔子开始体会到何为出世之道、自然之道。)

老子见孔子已入大道之门,说:' 得道之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生为安乐,死为安息;把是和非看作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把贵和贱看作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把荣和辱看作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为什么呢?立于大道,观察万物的根本,生和死、是和非、贵和贱、荣和辱都是人为的价值观,它们处在瞬时而变动的状态中。研究它们的根本,同一而没有别。知此大道后,要顺其变动而不挂碍在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仍泰然处之 。你回去以后,在语言表现上要去掉骄气。除去写在脸上的志向和欲望。否则,你人还未到早已被人所知,身体未动早已风声传扬出去,张张扬扬,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一样,谁还敢用你?(老子点明得道之人须无生无死、无是无非、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无挂碍、如如不动之大道至理!同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孔子做事张扬的毛病!)

孔子对老子说:'先生的一番话发自肺腑,而入弟子的心脾,使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对老子十分佩服。他回到鲁国后众弟子纷纷问拜访老子有什么见识。孔子回答:'我知道鸟能飞,可用网缚之;鱼能游,可用钩钓之;兽能走,可用箭取之。至于龙,能乘风云上九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所见的老子就象龙一样,学识渊深莫测,志趣高邈难知,象蛇一样随时屈伸,如龙一般应时变化。老子,他真是我的老师啊!'(入世之道的儒家师祖孔子坦白承认出世之道的道家始祖老子是他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