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晓求:人为波动非常不好 金融市场一年一个周期

 cenprounhuang 2019-01-29

作者:吴晓求

本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演讲

金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谈金融要特别小心,有些论坛很内行,有些论坛很外行。中国的金融最近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从市场到监管,实际上我们一年时间就有一个周期出现,反映了这个市场的不成熟,监管不成熟。政策变化如此之大,市场波动如此之大,超乎想象。不要把市场的波动看成简单的市场周期。应该说由于对金融发展规律的不了解、不深入、不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金融,特别在中国,有三个基本的规律要了解。第一就是金融创新仍然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动力。不要妖魔化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创新的道路还很漫长,不要把所谓的金融风险归结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本质是实体经济需要新的金融工具以满足需要。

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规模很大,人均GDP也接近9000美元,同时经济的市场程度也很高,在这种条件下,本质要求金融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

这个创新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是去中介化。进入了融资部门,要进行脱媒,核心是发展中国市场,这是基本的趋势,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就是不了解金融的基本常识。

第二是金融工具的多元性。融资者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

第三是金融的科技化带来了金融业态的多样性。不要认为商业银行、类银行金融机构是中国永远的主体。因为科技的渗透,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将会表现得非常强烈。金融业态的多样化今天是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从一元到二元到多元,现在支付已经数字化了,或者说数字化支付已经成了基本的发展方式,未来随着大数据的完善,微贷也会科技化。现在数字化没有充分建立起来,所以P2P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要把握住金融创新的要点。

金融结构性变化是金融未来重要的特征,在中国现在尤为突出。金融结构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资产结构上。未来要满足社会多元的资产管理需求,也要满足金融财富管理的转型。实际上金融资产会逐步提升,这将大大改善中国的金融功能。也会日益满足我们对财务管理的需求,这是核心的制度发展。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常正常,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波动不要看得太重要。实际上我非常不喜欢人为波动,无论是人为的上涨还是下跌都不好,要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金融的结构性变革在未来是基本特征,要深刻理解。

金融的国际化。中国进入国际化,这和中国的大国地位是相匹配的,也是我们作为大国的要求,国际化里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点,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很多人都会讲的。另外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我们的金融市场要逐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现代化、法治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一旦你的金融中心变成国际金融中心,对国家的法治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你的社会透明度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国金融的三大规律才可以做好监管,不会出现一年一周期的现象。

会议实录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吴晓求: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节选)

结合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和国际化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人谈三点看法。

一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遇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外部环境最复杂的局面,其核心标志是新的全球化的到来。经济如此,金融也是这样。众所周知,中国的外部环境现在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必须高度地、深刻地、全面地理解这个变化。这个变化将是彻底,革命性的,将可能改变二战以来的一些重要规则乃至格局的变化。

这个变化最核心的是新全球化的到来。新的全球化和旧全球化是有重大差别。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理解它,这样才能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新的全球化非常重要的是无壁垒的全球化,没有壁垒,几乎追求完全开放、无壁垒、无障碍的经济全球化。过去的全球化有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现在这个前提条件正在慢慢退化。

中国不怕竞争,更不接受讹诈,我们可以去掉很多障碍和壁垒,甚至可以大幅度降低关税。关税是在旧全球化时期各国的手段和机制,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设置的一个门槛、一个制度、一个壁垒。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个壁垒,全球的货物和资本都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些壁垒尽可能去掉,中国会怎样?中国也没有问题,在相当多领域里我们都有充分的竞争力,把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税降下来,让老百姓获得最大的福利,有什么不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二战以来经济秩序、经济格局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新的时代强调的是公平和平等,国别差异化正在慢慢淡化。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短期内可能有优势,但本人不认为它长期有优势。

二是,金融要有理性思考,要洞察未来。在这样大的环境下,要认真地研究它。网络上有一些情绪化的宣泄,现在理性思考很重要。要重视未来,过去虽然是今天的历史,但过去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要把握未来。把这个背景理解清楚了,再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的贸易政策,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能找到正确的办法。如果我们还想回到过去非常传统的金融格局,本人认为不太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一段时期以来本人对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些短期政策提出批评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金融的未来,不知道金融的未来是什么。想回到过去简单的金融体系时代,风险似乎可以很好地控制,这违背了现代金融的发展规律。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目标是追求效率与风险的平衡,据此推动中国金融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中国金融的竞争力。改革不是回到过去简单金融体系时代。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金融创新的东西,通过各种手段要么削弱了,要么没有了。金融业态的多样性被扼制。

金融工具的多样性也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之一。融资工具的多样性,是要让融资者能有更充分融资机制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是根据经济周期、自身企业成长,以及风险承受度来选择融资工具的,而不能让整个金融处于压抑状态,融资者只能选择金融制度提供的非常少的融资工具,那样的金融制度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要创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这种融资工具在不同层面上,风险与收益是匹配的,由融资者自己来选择。

与此相对应,资产多样化同样也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之一。金融是一种供给,要为社会和投资者提供很好的、可以匹配的、可以组合的资产。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多样性,那这个金融是非常落后的。居民部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市场就要求金融创造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因为这个时期居民部门已经不能满足于剩余收入到银行储蓄存款的转化。我们不要指望剩余收入统统变成储蓄存款,这种思路是落后的。另外,经常有人惊叹、疑问,说这个季度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了,金融出问题了,而不知道这是金融的进步。如果我们的居民储蓄存款还在逐年增加,那就是在不断地重复我们传统的金融结构。我们必须要创造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流动性好的、透明度高的资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市场化来完成。

如刚才所言,金融业态多样性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特征。不少人把金融几乎等同于银行,这是一种习惯性误读。实际现代金融的业态是多样性的,因为它要满足具有不同风险承受力的人群的金融需求。小微企业要在传统主流金融体系中获得贷款,不是说一点都没有,但非常少。因为那种金融架构本质上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匹配的。我们必须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满足传统主流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人群和企业。这靠什么呢?靠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来完成,或者靠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来完成。不能回到过去金融只顾大企业、只顾富人的时代,这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对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提供很好的金融服务,唯有改革才能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