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奉承仅仅只让你得到了多吃一颗糖的好处,您当然有理由不屑一顾。 可是如果奉承能让你的事业更加顺畅,让你的人生更加饱满愉悦,难道你就毫不动心? 华盛顿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在面试时经常不经意对面试官或者上司说好话的学生,要比那些希望只凭着自身能力在一堆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的人更容易得到职位。 职场调查也发现,那些在工作中经常奉承上司的人通常要比一门心思埋头苦干的人成功。 《鬼谷子-权篇》说:“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令色巧言、谄媚讨好以求得忠诚之名;阿谀的言论,炫耀渊博以求智慧之名。) 意思是,说着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反而让人觉得忠厚可信;说着奉承话的人,由于会吹捧,反而显得智慧博学。可见,世人都喜欢会说恭维话的人,没有人会对他人的赞美无动于衷。 奉承并非一件坏事,只要用对方法,就会让我们的事业事半功倍。我们之所以尴尬于说不出口的好话,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奉承的艺术。 对于奉承,有些人看得明白,看看胡雪岩是如何成功地做到奉承的吧。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上左右逢源,还在于他高超的奉承艺术,其说话奉承的高超之处在于:捧人捧得不露痕迹,使被捧的人特别高兴。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与左宗棠的交往中。 胡雪岩和左宗棠初次见面时,左宗棠对胡雪岩的印象并不好,言谈之间总是恶语相向。甚至当胡雪岩献上谒见左宗棠的见面礼--捐的1万石大米时,左宗棠的语气还是充满戒心地说:“这未免太破费了,老兄有什么企图,不妨实说。” “毫无企图。第一,为了王中丞;第二,为了杭州;第三,为了大人。”胡雪岩说。 “承情之至!”左宗棠拱拱手说,“我马上上奏,请朝廷褒奖。” 胡雪岩趁此巧妙地说:“有大人栽培,光塘自然感激不尽。不过,我有句不识抬举的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说出来请大人一定不要生气。我捐出的这批米,绝不是为了领受朝廷的褒奖。我只是个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的。” “好一个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胡雪岩的话说到了左宗棠的心窝里,他不由得拍着桌子,大声地叫道,言语中充满了赞赏。 接着,胡雪岩又利用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矛盾来捧左宗棠,说:“我在想,大人也是只晓得做事,从不把功名富贵放在心上的人。照我看,这跟现在另一位大人物,性情正好相反。” 前一段话,恭维得恰到好处,对于后面一句话,左宗棠自然特别关切,探身说:“请教!” “大人跟江苏李中丞正好相反。李中丞会做官,大人会做事。”胡雪岩顿了顿,又说,“大人也不是不会做官,只不过不屑于做官而已。” “啊,痛快!痛快!”左宗棠仰着脸,摇着头说,一副遇见知音的神情。停了一会儿,左宗棠与胡雪岩称兄道弟起来,“雪岩兄,你这几年想必一直在上海,李少荃的作为,必然深知,你倒拿我跟他的成就比一比看。” “是!”胡雪岩答道,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李中丞克复苏州,当然是一大功。不过,因人成事,比不上大人孤军奋战,来得难能可贵。” “这总算是一句公道话。”左宗棠大为高兴地说。 一唱三叹,到了击节相和的地步。最后,左宗紫已完全把胡雪岩当成知己,大声喊手下:“留胡大人吃便饭!” 就这样,前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胡雪岩以其高超的奉承艺术,彻底改变了左宗棠对自己的态度。 从此以后,左宗棠对胡雪岩另眼相看,在合作中不断给胡雪岩帮助。 左宗棠平生的一大癖好就是喜欢听人奉承。 胡雪岩在跟左宗棠的合作中从来都不忘记这一点,总是投其所好,尽力赞美。不过,胡雪岩所说的那些赞扬之辞,不仅是左宗棠最爱听、最想听的,而且也都是实事求是,不掺杂丝毫的谄媚和做作。 有一次,胡雪岩带来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商谈借外债事宜。 外债准备借泰来的,但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胡雪岩说:“汇丰是洋行的领袖,要它出面,款子调度起来才容易。这就好比刘钦差、杨制台筹饷不动,只要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回应,是一样的道理。” 左宗棠听了很是受用,接下来谈借款的数目和利息就爽快多了。 胡雪岩就是这样善于捧人:捧起人来,跌宕起伏,而且很有分寸,让人觉得面面俱到,不偏不倚,似乎全是公道话,听的人甚觉对味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出自真心的赞美,捧人要捧得真诚,不留痕迹,才能使被捧的人特别高兴。” 无论是谁,都会喜欢听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直接奉承对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涵养、友善,还能迅速博得对方好感,使对方乐于帮助自己。所以,我们应掌握一些奉承他人的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