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欣然书斋 2019-01-29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患眼突发性视野缺损或出现视力骤然下降。

2.瞳孔可能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眼底检查: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时,阻塞动脉变细,甚则如白线状,静脉亦变细,所支配区域视网膜水肿混浊。

4.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

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或静脉充盈时间迟缓。

(二)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彭清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1.气血瘀阻证:外眼端好,骤然盲无所见,眼底表现同眼部检查;兼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头痛眼胀,或病发于暴怒之后;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2.痰热上壅证:眼部症状及检查同前,视力骤降;形体多较胖,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口苦痰稠;舌苔黄腻,脉弦滑。

3.肝阳上亢证:眼部症状及眼底检查同前,目干涩;头痛眼胀或眩晕时作,急躁易怒,面赤烘热,口苦咽干;舌淡红,脉弦细或数。

4.气虚血瘀证:发病日久,视物昏朦,眼底见视盘色淡白,动脉细而色淡红或呈白色线条状,视网膜水肿;或伴短气乏力,面色萎黄,倦怠懒言;舌质淡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气血瘀阻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明目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黃酒、麝香、路路通、石菖蒲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热上壅证

治法:涤痰通络,活血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法半夏、胆南星、橘紅、枳实、茯苓、党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肝阳上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玄参、天冬、生赭石、生麦芽、川楝子、绵茵陈、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黃芪、党参、五爪龙、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1)主穴组1:睛明、风池、球后;配穴选外关、合谷、光明。

(2)主穴组2:风池、大椎、攒竹;配穴选合谷、阳白、内关。

(3)主穴组3:鱼腰、攒竹、球后;配穴选合谷、太冲、翳风。

各组穴位可轮流交替使用,每天1次,平补平泻,留针20~30min,远端配穴左右交替。经紧急处理后可使用针灸治疗,可坚持1~3个月。

2.耳穴丸压

取肝、胆、脾、肾、心、耳尖、目1、目2、眼、脑干、神门等穴,使用王不留行籽等籽实类物质按压刺激,2天1次。

3.穴位注射

可选用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中成药注射液2ml球周注射,或双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三)西医治疗

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急救治疗:本病为眼科急重症,抢救应尽早、尽快,一般认为最佳抢救时机在发病后2h内,抢救手段以扩张血管和降低眼压为主。

(1)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每隔1~2h再吸1次,连用2~3次。舌下含化三硝酸甘油酯片,每次0.3~0.6mg,每日2~3次。

(2)球后注射妥拉苏林12.5mg或硫酸阿托品1mg。

(3)间歇性按摩眼球、前房穿刺、口服乙酰唑胺以降低眼压。

(4)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2.激光治疗:对于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时间较长而不缓解者,若出现动静脉同时有瘀阻表现,FFA发现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大于10个视盘面积者,为避免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应对阻塞动脉所支配的视网膜区域行激光光凝术,黄斑区可行格栅样光凝。

(四)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宜清淡,忌肥甘油腻之品及烟酒刺激之物。

2.情志调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平素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恼怒、紧张及烦躁暴怒,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应及时治疗。

(3)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促使血液流畅。

(4)应密切注意对侧眼的情况,如一旦发现视力骤降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拟定。

(一)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矫正视力进步≥6行,或矫正视力≥1.0。眼底改变显示阻塞动脉所支配区域的视网膜水肿混浊基本消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静脉充盈时间恢复正常。

好转:矫正视力进步≥2行。眼底改变显示阻塞动脉所支配区域的视网膜水肿混浊有所消退,但仍显灰白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静脉充盈时间较治疗前缩短。

未愈:各项指标来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恶化:视力退步≥2行。眼底改变显示视盘苍白,视神经萎缩。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注:

1.在患者进入路径当天以及出院当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查,前后对比,按照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

2.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不及0.1者,以0.04的间隔为1行,指数/30cm、指数/10cm、手动/30cm、手动/10cm、光感分别算作1行。

3.疗效评定时,视力、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3项中须具备2项。

(二)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表1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表1)

临床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

2.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表1)

消失:疗前患有的症状消失,积分为零。

好转: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降低,但不为零。

无效: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未降低。

(三)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评价:按照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

牵头人: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向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姚小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