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花爆竹的文化、科学与发展创新的未来

 郭东俊 2019-01-30


一、烟花爆竹是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说烟花爆竹是文化,首先是因为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之中,是工艺美术娱乐产品,具有物质特性,为人们公认的由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其次是因为她以其稍纵即逝、不能复制、不能留存、仅以瞬间绽放所产生的声响、色彩、图案等给人们以欢悦,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并非是单纯的物质生活需要,具有明显的精神特性,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的精神财富。
1、为什么说烟花爆竹是文化?
其实,烟花爆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说烟花爆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那是因为:
首先,烟花爆竹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且为中国“龙文化”一块赏心悦目的瑰宝。千余年来,她像长江、黄河一样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其次,烟花爆竹的物质特性是独特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烟花爆竹就一直是以有形物体而存在,灭不了,禁不住,且随着人类历史车轮转动始终洋溢着物质财富的活力而经久不衰,她与时代发展同步,她与科技发展同行,始于原始氏族公社而流传至今。
2、烟花爆竹作为文化其精神财富的魅力巨大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大至国家庆典,小至民间婚丧喜庆,烟花爆竹总要不可或缺的粉墨登场,表达出人们某种情结与精神寄托。她那清脆的爆响、鲜艳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就能一下子将人们的意境带入到另一个精神世界:初生的婴儿施以了最圣洁的洗礼;新婚的夫妻许下了最真挚的诺言;逝者的亡灵受到了最神圣的超度;出征的健儿得到了最美好的祝福;凯旋的将士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一切喜庆悲愿都能得到最尽情、最酣畅的宣泄……这就是烟花爆竹作为文化其精神财富的魅力所在。
3、烟花爆竹文化是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有文化元素
一谈到文化,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如戏剧、文艺、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人类有过很多古老文化现象在历经千年之后就灰飞烟灭,后人欲认识它却只能从考古中去探索或从故纸堆中去寻找,烟花爆竹自诞生之日起历经千年沧桑,却始终根深蒂固地植根于龙的传人心底,并影响着整个世界。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男女老少,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只要烟花爆竹一燃放都能聚集到一起,都喜笑颜开的欢呼,都有同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烟花爆竹虽具有物质特性,但又不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上的必需品,只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上的需要,与其它文化相比,这一文化现象何其独特?
烟花爆竹文化元素的确特有,这是因为烟花爆竹物质特性之“美”融合了艺术美的所有物理要素(线、量、光、音、色彩、运动等),是画家无法用笔绘画出来的。特别是这种文化元素总是以激动人心的魅力、变幻莫测的形象、余味无穷的含蕴和诗、词、歌、赋般的文学艺术赋予人们动态的刺激性之“美”,这是人类其它之“美”无与伦比的。人世间万物,均可用烟花爆竹物质特性靓丽于人们眼界,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
4、烟花爆竹的文化现象早在我们祖先的文学诗篇中就已涌现
实际上,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将烟花爆竹视为文化产品,他们在赞颂烟花爆竹本身的同时,更多地是借题发挥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例如,(唐)张说的《在岳阳守岁》“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唐代高僧)释普济的《偈颂》“鸣爆竹,送残年,东村王老夜烧钱。南山短拙无施设,借婆裙子拜婆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是烟花爆竹的承前启后时期,也是宋朝文化大发展阶段。现已收集到的王安石、苏轼、欧阳修、杨万里等名人歌颂烟花爆竹的诗词就达78篇之多。(宋)张伯寿的《临江仙》“爆竹声残天未晓,金炉细爇沉烟。儿孙戏彩映芳鲜。共倾元日酒,同祝大椿年。我愿儿孙如我寿,高低富贵随缘。不须厚禄与多田。诗书为世业,清白是家传”。(宋)赵长卿的《满庭芳》通过对新年放爆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爆竹声飞,屠苏香钿,华堂歌舞催春。百年消息,经半已凌人。念我功名冷落,又重是、一岁还新。惊心事,安仁华鬓,年少已逡巡。明知生似寄,何须苦苦,役慕蹄轮。最难忘、通经好学沈沦。况是读书万卷,辜负他、此志难伸。从今去,灯窗勉进,云路岂无因”;(宋)陆游晚年想起儿时放爆竹的情景,回顾一生的坎坷和苦难,在《壬子除夕》中写道“前村後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岂知一出践忧患,歛缩岂复希功名…”;明代诗人黎淳《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诗人赞颂烟花爆竹有“青云未上先裂”的献身精神;明代诗人瞿佑《烟火戏》“天花无数月中开,五色祥云绕绛台。坠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正月十六日是春节的尾声,古人在这一夜也要尽情狂欢,明代诗人皇甫汸《长安十六夜歌》 “长安十六夜如洗,千门万户烟花里…”;清朝诗人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是当时架子烟花 “便殿前头竿百丈,彩绳高系青天上。银花火树齐开张,珠斗明星尽奔放。金鹅赤凤无不有,玉女仙人各奇状。云中宝塔何嵯峨,海上蜃楼起烟浪。更有奇花次第悬,千枝堕地生金莲。火山吞吐走日月,急如万驽离箭弦。爆竹声中作霹雳,又如铁马攻战回”;清朝诗人张崇健《蒲城宫庭焰火》中写道“火树银花幻是真,元霄月朗艳阳辰。飞虹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当代诗人柳亚子在1950年国庆节看了天安门的焰火后,吟《浣溪》一首赠毛主席“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的文学诗篇,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烟花爆竹深厚的文化底蕴。(宋)黄公度身处异乡,一当听到除夕的爆竹,就勾起了思乡之梦,他在《乙亥岁除渔梁村》中写道“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元代诗人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烟花画卷“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与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追似火烘。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元代诗人马致远把烟花带来的美丽比喻为“春宵无价”,在《正月》中写道“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明代诗人文征明在《乙卯除夕诗》中写道“灯前岁酒笑相酬,镜里流光又一周。人世百年原有限,吾生万事总无忧。馀穷不用焚车送,残病都从爆竹休。去日已除来日在,春风检历又从头”。

5、说烟花爆竹是文化想要说明什么?

(1)花爆竹产业是文化产业;

(2)从事烟花爆竹科研、生产、销售工作实际上是在做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工作,使命光荣;
(3)文化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行业,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
二、烟花爆竹是科学
1、为什么说烟花爆竹是科学?
因为烟花爆竹是烟火学艺术分支,本身就是科学。
烟花爆竹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小孩子们过年过节玩的那些玩艺儿,似乎谈不上是科学,其实不然,烟花爆竹的确是一种技术科学。原因之一,烟花爆竹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且经久不衰,千余年来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实践经验、智慧结晶与发明创造,早已构建起了烟花爆竹的科学技术库,今日的烟花爆竹也象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正在揭示着其技术秘诀与科学的内在关系,已经在将技术逐步升华成理论,进而指导着烟花爆竹由技术向着科学的更高层次上发展。原因之二,现代烟花爆竹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艺与秘方,而是与众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综合,并融合了现代科学的高新技术元素步入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之中。例如,其药物配方研究已在借鉴现代烟火学理论、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开展着配方设计与制造;其烟火效应研究已在应用物理学中的辐射度学、光谱学、色度学、传热学、气溶胶物理、大气物理、燃烧与爆炸等理论和测试分析手段开展着仿真模拟与效能评估;原因之三,当今的烟花爆竹发展始终在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科技发展同行。
2、烟花爆竹发展在与时代发展同步,在与科技发展同行
例如,计算机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已被用于精品烟花的设计与制造;大型焰火燃放已在采用计算机可视化编程设计和精确程控点火技术。纳米技术刚一出现,即刻便有了概念性的“纳米烟花”,所谓纳米烟花是指应用纳米材料于烟花的科技创新烟花,纳米材料所引起的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等,必将导致出耳目一新的新型烟花产生。稀土技术的推广应用,随即就有了“稀土烟花”。所谓稀土烟花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元素应用于烟花爆竹的科技创新烟花。稀土元素应用于烟花药剂配方中将使烟花更加绚丽多彩。
3、烟花爆竹已在融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创新,实属科学
融合其它高新技术的烟花是指融合更多的高新技术元素于其内的科技创新烟花技术。例如,以记忆合金丝为支架,可以制造出含苞待放的新品种烟花;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可以创新出音乐型烟花;应用现代芯片技术,可以创新出智能芯片烟花。如此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烟花爆竹能成为科学在于烟火药的发展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即固体化学的固相反应理论,它是敲开烟花爆竹科学发展的敲门砖。
前面我们说到过,烟花爆竹是烟火学艺术分支,因此我们在谈烟花爆竹科学时不能不谈及烟花爆竹的艺术特性。烟花爆竹有哪些艺术特性?我们又该怎样去欣赏她?这也是烟花爆竹科学的内涵。下面我把我国著名烟花爆竹文化研究学者宋燧文先生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宋燧文先生研究成果认为:烟花爆竹的艺术特性独特,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创造性和群众性。
形象性:烟花爆竹美的形象性是突出的,它讲究对称、变化和调和。“对称” 的审美价值在于给人以稳定、庄重和愉悦之感。如烟花“二凤朝阳”,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两只彩凤托起一轮金色的太阳,留给观众的感觉是稳重和壮丽,还有“好事成双”的意思。在烟花中运用得最多的则是“变化”“和“调和”,而表现之手法则主要是运动中的直线和曲线。最简单的是直线,它具有强大的暴发力和冲击力,具有“扶摇直上”的气势,礼花弹升空的轨迹就是直线的运用;最美的是曲线,现代语汇中“曲线美”就是这个意思。烟花直射天空,穿透碧云,然后又成弧线型下落,构成多彩的图案,给人的美感很具体、很丰富、很细腻,绽放绚丽之后又归于平静,所有的多彩的图案皆调和于漆黑的夜空。于是,人们在欢呼之后,又静静期待下一轮烟花的绽放。烟花的形象性,就是以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线条,纵横驰骋,变幻莫测,使人们产生视觉差,因而感到美不胜收。当这种美出现时,人们不由得眼睛一亮!
感染性:烟花的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通过它以情感召示人、激动人、愉悦人。它的美,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与满足。烟花美的感染性是烟花本身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也不是单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烟花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爱慕、喜悦的心情,烟花的形象之所以能在人们的脑海里长久萦回,难以消失,主要原因是在于它的感染力,在于它显示了人的力量,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社会性:烟花之美的社会性在于:第一,它来自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美的聚集和升华。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人们不但能制造这种美,而且懂得如何欣赏这种美。第二,它对于社会生活的依赖,如果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烟花之美就失去了意义。正因社会生活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才有能力、有时间去欣赏烟花之美。第三,它有社会功利性。烟花之美是因为人类觉得它有观赏价值,能够带来愉悦,所以才追求它。这种效用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实用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精神上。烟花虽然稍纵即逝,不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反复使用,但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启发人们的思想,使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创造性:烟花之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出的,来源于实践,植根于世世代代的花炮人。人类一切活动基于其思维,必然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是积极向上的,因此烟花之美必然同人类的不断进步紧密相联,始终是生机勃勃和不断创新。烟花或者以它在内容上有所创造,或者以它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来吸引人们的注目,激发人们的兴趣。几乎每一件烟花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们独具的慧眼匠心,表达他们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传达时代的声音和人民的感情。
群众性:烟花就是美化人们生活的一种群众艺术,也叫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烟花艺术不仅具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而且具有“下里巴人”的通俗,为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喜爱,因此欣赏烟花同样具有群众性。古往今来,几乎没有谁把放烟花作为纯粹的个人行为,没有谁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而不与他人分享(即使皇帝也要与文武百官共赏),也没有谁愿意在荒郊野岭、人迹罕至的地方独自一人欣赏烟花。无论是豪门喜庆,还是民间庆典,或是乡村社戏,参与观看烟花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热闹,人越多越气派,人越多越浪漫,这也是烟花艺术的独特之处。
4、怎样欣赏烟花?
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爱观赏烟花,有的还亲自燃放烟花,或赞赏它的美妙,或玩味它的蕴意。但观看之时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或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或得意忘形、神彩飞扬,或突发奇想、陷入沉思,抑或在欣喜之余还略带伤感,凡此种种,涉及到怎样欣赏烟花?宋燧文先生认为:
首先,我们在欣赏烟花时,要置身于与人共享的场面,不能孤芳自赏。古人云:“乐莫乐人之乐”,最快乐的事是与他人一起共享欢乐。快乐的心情是可以互相传播、互相感染的,通过语言、形体而交流。因此,我们不仅要看烟花绚丽的本身,而且要看燃放烟花的热闹场面,将自己融于欢乐的海洋之中,与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它的美丽,那才是最大的快慰。如果能把乡下的父母接到城里看焰火晚会,那目不暇接的烟花使老人乐不可支,你的心情一定也是很好。如果手携情侣一起观看烟花,那忽而轰鸣忽而幽静、忽而奔放忽而散落的烟花使你们相依相偎,形体之间传递的快乐将令你热血沸腾。倘若孤身在外,身边没有亲人、朋友,灿烂的烟花难免使你若有所失,这时你可能会招呼你身边的陌生人,或望着他们笑笑,与他们议论议论,以宣泄心中的快乐。

其次,我们在欣赏烟花时,应注意观赏周围的景色,以做到情景交融。无论是蓝天、白云、星星、月亮,还是山野、水波、琼楼、灯光,都是烟花绽放时绝妙的背景。置身在这一背景之中,静静地啼听那震天的轰鸣,静静地期待那耀眼的光闪。最佳的背景是依山傍水,碧野蓝天。烟花绽放时既彩彻云霄又倒影在水里,形成水天一色的景致,那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远远近近要有一些灯光,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因为灯光和音乐可以填补烟花停歇时短暂的沉寂。当烟花竞相争艳时,又要目光专注,不仅要观其色、辨其形、听其声,而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思其意、知其韵、了其情。让感知、印象、联想、情绪都充分地激发出来,咀嚼玩味,反复体会,以形成百感交集、浮想联翩的心境。
同时,我们欣赏烟花艺术,还要有自己的“悟性”。这种“悟性”是一种深刻、精细的心理机制。有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你突然感觉到这一瞬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将过去、现在、未来融于一体,不可分辨。这时,你可能会得意忘形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来自何方。对烟花艺术的欣赏,常会有这种体验,这正是“悟性”的结果。这种“悟性”是以个人的知识、经验、人生感悟为基础的,当烟花绽放的那一刹那,能将心灵的闸门打开,所有的心灵之花一齐涌出,互相冲撞、碰击、融和而产生“百感交集”。在这一瞬间,人们似乎悟出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把它说出来,但又难以言表。这时,人们超越了自我,将自己与对象世界融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而产生一种诗意的温柔、牧歌的韵味,更有一种“心潮逐浪高”后的平静与欣慰。这种感受连语言文字都无法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5、说烟花爆竹是科学又想要说明什么?
1)既然烟花爆竹是科学,就应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善待烟花爆竹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烟花爆竹这个行业。
2)科学东西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是烟花爆竹发展的永恒的课题。
3)以科学发展观,践行烟花科技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三、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未来。追溯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过去,综观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现在,烟花爆竹能有今日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根本原因是其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可以肯定,烟花爆竹未来的主旋律仍然是发展与创新。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未来,将有可能在烟火固体化学理论、纳米烟花技术、稀土烟花技术和融合其它多学科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烟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安全环保将是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未来之主题。
1、未来,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固体化学理论研究会有所突破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烟火系统的应用研究是烟花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化学上来讲,烟花爆竹药剂反应是基于固体可燃物与固体氧化剂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烟火药多数是大量的固-固粒子混合而成,其聚集态是固-固相的。因此,固态反应的理论,特别适宜烟火反应的机理研究。固态反应与气态、液态反应不同,反应是在晶体物相中发生物质的局部输运时产生的,反应时晶体晶格点阵中原子的电子构型被改变,反应表现为组分原子或离子在化学势场或电化学势场中的扩散。固相反应理论突破,烟花科学将随之产生飞跃。
2、未来,烟花爆竹烟火药反应机理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安全环保的高技术烟花产品即可普及因为烟花爆竹烟火药通常是大量的固-固粒子混合物,其聚集状态是固-固相的,所以只有依据固体化学反应原理来研究烟花爆竹装药反应机理,方可正确认识药物安全环保的本性,从而才能有效地创新出安全环保的高技术烟花产品。这是一张S-KClO3差热分析的热谱图,由图我们发现什么?我们发现S-KClO3烟火药并未等到KClO3熔融(365~370℃)分解放出O2与S反应发火,而是在164℃就发火了。
人们在研究S-KClO3烟火药意外爆炸时发现,“在凝聚相中开始在气相中结束”的经典学说无法解释S-KClO3为何超前反应?经典学说的S-KClO3反应,首先KClO3应在其熔点附近(365~370℃)熔融分解,放出O2后才与S反应,即先
KClO3 →KC1+ O2,然后O2+S→SO2。但S-KClO3差热分析的热谱图证明S-KClO3反应在142~144℃即开始,150℃时即出现激烈的放热反应峰,反应并未等到KClO3熔融分解即开始。KClO3在其熔点前是不会分解,既便加有MnO2、CuO或Co2O3催化剂的KClO3,不到200~220℃也不会分解,由此说明S-KClO3的反应机理不是经典理论的说法。实际上S-KClO3烟火药剂反应是基于固体可燃物与固体氧化剂之间的电子传递的固相反应,KClO3与S混合时由于S(熔点119℃)使得KClO3晶格松弛,反应性提高了,药剂的发火温度降低了,反应并没有等到KClO3熔融(365~370℃)即开始了,这是由于固相反应下KClO3晶格松弛在反应性中起了支配的作用。S-KClO3烟火药的反应机制是固相反应。依据固相反应理论,对于那些敏感的药剂采取表面包覆、遮盖裂缝、抑制气体吸收层等措施,均可提高其安全性。相反的,为了提高某些药剂的反应性,采取晶格松驰、晶格变形、机械破碎增加晶格缺陷、掺杂等均可提高反应性。因此,烟火反应机理研究不突破,安全环保的烟火药无法创新。
3、未来,我们对纳米烟花技术研究会有所突破纳米烟花是指应用纳米材料于烟花的科技创新烟花技术。纳米材料所引起的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等,将导致它产生与现在烟花材料不同的特殊性能。纳米粉体其分子分裂能级激发后所产生出的烟花效应,也许是人们难以想象的。稀土烟花是指应用稀土材料于烟花的科技创新烟花技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57至71 的15个La系元素,再加上周期表中同属Ⅲ副族的钪和钇,共17个元素为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在烟花中尚未启用。稀土元素能级跳跃通道多达20余万个,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和吸收。可以预料,稀土加入烟花药剂配方中将使烟花更加绚丽多彩。中国稀土蕴藏丰富,开发稀土应用于烟花有着广阔的前景。
4、未来我们对融合其它多学科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烟花技术会有更多的创新计算机技术的融入: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是烟花科学在烟花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科学手段。如何才能设计与制造出上档次上水平的高技术烟花产品,没有科学的设计与制造方法是不可能的。现代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和专家系统及系统仿真技术应用研究,对高科技的烟花产品出现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预料,只要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模块化智能烟花”、“矩阵烟火”、“卡通烟花”指日可待。
●以记忆合金丝为支架,可以制造出含苞待放的新品种烟花
●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可以创新出音乐型烟花
●应用现代芯片技术,可以创新出智能芯片烟花;
●以硝基纤维素或聚乙醛、乌洛托品为可燃载体,可开发出安全环保类无烟烟花。

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中国烟火技术发展与创新,我们重点讲到了中国烟火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历程、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烟花爆竹发展与创新的过去、现在和烟花爆竹的文化、科学与发展创新的未来。 其实,烟火技术发展与创新除以上所讲到的以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还有很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烟火点火器、烟火标识弹、燃气发生器和烟火驱动器等为航天飞行器上必不可少;烟火人工防雹降雨用于人工控制气象愈来愈频繁;利用烟火铝热反应冶炼出无碳素的纯金属或合金成为冶炼工业的重要手段;烟火气溶胶灭火已成为新型消防灭火器材,其灭火效率高、不导电、贮存周期长、灭火效力是哈龙的3倍,深受人们的青睐;烟火发电、烟火焊接、烟火切割如此等等的发展与创新倍受人们关注;相信未来的烟火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会展现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新的发展与创新。

(潘功配,男,南京理工大学烟火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