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十九 临【临】彖曰 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译】彖 为使邦国安定从上面到下面来,君王仔细查看下面情况并且长期这样做,与下面讲话和睦融洽,君王的意志就应该是邦国安定亨通,认为这是君王最重要的志向。“竟然违背此初衷沉迷在宫廷歌声之中不吉利。”是说这样享受的时间不会长久。 此彖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临,刚⑴浸⑵而⑶长⑷。说⑸而⑹顺⑺, 【译文】为使邦国安定从上面到下面来,君王仔细查看下面情况并且长期这样做,与下面讲话和睦融洽, 注释:⑴“刚”君。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认为阳性刚,阴性柔。因以“刚”指:……“君臣”之君。君为阳,臣为阴。《易·鼎》:“玉铉在上,刚柔节也。”高亨注:“君上为刚,臣民为柔。” ⑵“浸”仔细看。《淮南子·要略》:“乃使揽物引类,览取撟掇,浸想宵类……引人之意,系之无极。” ⑶“而”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爱;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⑷“长”时间长,久。《公羊传·文公二年》:“不雨之日长而无灾。” ⑸“说”谈论,讲话。《说文》:“说,释也,一曰谈说也。” ⑹“而”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爱;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⑺“顺”和顺(和睦融洽),柔爱。《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原文】刚⑴中⑵而⑶应⑷大⑸亨,以⑹正⑺天⑻之道⑼也。 【译文】君王的意志就应该是邦国安定亨通,认为这是君王最重要的志向。 注释:⑴“刚”君。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认为阳性刚,阴性柔。因以“刚”指:……“君臣”之君。君为阳,臣为阴。《易·鼎》:“玉铉在上,刚柔节也。”高亨注:“君上为刚,臣民为柔。” ⑵“中”内心,(心或思想、意志。古人以心为思想的器官,因心和思想皆在身内,故称内心。)胸中,心里。《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⑶“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⑷“应”应当,应该。《诗经·周颂·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⑸“大”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 ⑹“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⑺“正”君长(君王与长官。)。《吕氏春秋·君守》:“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 ⑻“天”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史记·郦食其列传》:“王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⑼“道”方向;志向。司马迁《报任安书》:“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原文】至于八月有凶,消⑴不久也。 【译文】“竟然违背此初衷沉迷在宫廷歌声之中不吉利。”是说这样享受的时间不会长久。 注释:⑴“消”享受;受用。白居易《哭从弟诗》:“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
|
来自: zhaogengbai > 《直方周易·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