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中部藏寨罕格依村、一年轻的建房师傅选了一块大石头奋力地搬起来放到选好墙角的位置上......
2009.11.17. 在丹巴期间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建在山坡树丛中白色的房子,当地藏族所建的房子多是三到四层半独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楼,楼的上半层楼顶朝阳处都建有一个大阳台,在最高的楼顶建有四个冲上的角,楼房一般被粉刷成红白相间的颜色,尤其是那白的耀眼的楼顶处在五颜六色树丛中显得非常的漂亮。看着那些飘亮的房子我满脑子都是在想,要是那一天我也跑到这里建一栋这样的楼房,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搬一张靠椅跑到三楼阳台上晒着太阳、喝着茶抽着烟、眯着眼听着音乐享受着一种远离喧闹都市的清闲生活那该有多美呀,呵呵,这样离奇古怪的想法一出现就自然会想到在这里建一栋这样漂亮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的问题了。 当代藏族在本家地上建一栋三层左右的楼房需三、四万元人民币,呵呵,便宜吧,别急,要是外地人在当地建同样的楼房需十到二十万元,差别大吧。
丹巴甲居藏寨的一栋藏族的楼房,上面两层、下面还有一层是顺着坡地建造的。
为什么当地人和外来人在建同样的楼房价格相差这样大那?带着这个问题前后走出访了两处建房的当地乡亲们,通过与他们的了解大体知道了他们建房的过程。
他是藏族、汉语名叫王得金,藏族名叫格绒、是中部藏寨罕格依村的人,今年他家在原来的旧房附近新建了200多平方的三层新房,就是他给我介绍建房的情节时他的双眼也几呼没离开过他的新房施工现场,他的房预算是不到四万,用他的话说当地人建新房都是在自己的地里,房地基不用花钱了,所用的石料和木材也是自己地里的也不用花钱,人工都是村子里乡亲前来帮工的也不用花工钱,只是中午的午餐和解渴要喝的酥油茶,这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屋内要装修的话也就是买点地砖、墙漆和水电设备、家常日用品等,这样算来所要花的就真的不多了,而格绒家是把旧房子拆掉用原有的材料再建新房这就省了很多的钱。 相反对于外来人要是在这里建房所有的这些开销都要花钱,别的不说宅基地的花费就不少,加上石料、木料、和人工的费用就不用说了,没十万、二十万的是建不起来的。
正门上的横梁是用最好的木料做成的,还要保证不变形和平衡,所以这里要求最严,格绒在这里亲自把关。
前来帮工的乡亲脸上都带着笑容,女人的活计就是背土或小块石料。
墙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用泥浆砌成的......
没有什么输送带,搅拌好的泥浆就是这样背上来......
技术好的师傅是砌好石墙的关键,他们要根据墙的角度和平行线选用不同的石头对位下料砌墙......
格绒家里的建房都是纯手工,没有任何的机械设备,楼阁间的地面也没铺上钢筋水泥而是用木料做顶上面都是用碎石块铺垫成的,这让我有点担心它的强度够不够,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建房子的......
帮工的乡亲......
女人们将旧房子拆掉的石料用竹筐背到对面的新楼上......
在另一处看到的正建造的藏房和中部格绒的房子比条件要好的多,这是我到丹巴第二天包车去“美人谷”路上遇到的,这是建在乡道边上的一处房子,我请开车的师傅将车停在路边,走了过去与他们闲聊了起来,并征得他们的同意上到正施工的屋顶了解了一下建房的概况。
从他们所采用的石料上看也比我后来到中部看到格绒家所用的石料要好的多,每一块石头都被修整成石条,由于地处在乡道边交通便利,所用的机械也就多了一些,这加快了建房的速度。同时用修整好的石料砌成的墙面也好看多了。
虽然有车运料,但还是要有人将水泥和沙石运到屋顶。
通向二楼这简易的踏板滑的很,我奇怪他们在这样滑的木板梯上是怎么上去的,当我从这里要上二楼看看时他们一边的提醒我当心很滑的,一边笑嘻嘻的看我热闹,好在老哥“身轻如燕”上去的时没出洋相,不过下来的时候很狼狈但好的是没被摔倒......
前来帮工的女人大部分都穿着白色的外套,把这当做工作服了,我后来在中部格绒家那里也没看到帮工的女人有工作服......
这家建房的条件好的多,楼上有搅拌泥浆的设备,楼阁之间是用铁筋加水泥铺成的,如图.看地面......
想一下,斜铺成的木板上还有一层沙土有多滑,我下来的时候样子虽然狼狈但没滑倒自觉得还不错,可她们就是这样背着东西上来的,我奇怪的问他们怎么不在木板上钉上几个横条,这样就不滑了,他们说这木板还要用的......
帮工的女乡亲之一.
帮工的女乡亲之二.笑的很灿烂吧...... 这一家建房所花的资金要比格绒家预算多一些,不过那也没超过六万元,所花的钱多用于钢筋水泥上了,其他的都是乡亲帮工干活的。了解到这一点后打消了在这建房的想法,后来布姆对我说可在她家的地上建房,这样想来我还不如一年交不到一万元的租金租住她家的房子,呵呵,这到是可以考虑的呀,唉、说来说去不过是一时的想法而已......
建在树丛中漂亮的藏房......(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