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劝杀诸公晋献公六年(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1年),晋献公曾祖父曲沃桓叔、祖父曲沃庄伯的家族势力强盛而威逼公族,晋献公对此很担心。士蔿对晋献公说:"原来桓叔、庄伯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如果先除掉富子,那么公子们就好对付。"晋献公说:"你试着办这件事。"士蔿就在公子们中间讲富子的坏话,然后和公子们设法除掉富子。 晋献公七年(鲁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70年),士蔿再次与公子们策划,让他们杀死游氏的两个儿子。士蔿告诉晋献公说:"事情可以行动。不超过两年,君王就不必担心。" 晋献公八年(鲁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士蔿让公子们杀尽游氏家族,于是在聚地筑城而让公子们居住。同年冬天,晋献公派人包围聚城,把公子们全部杀光。 制止攻虢晋献公九年(鲁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春天,晋献公任命士蔿担任大司空。同年夏天,士蔿主管加高并加大绛都城垣工程,同时加高宫墙。起初晋献公诛杀公子们时,其中有些公子曾逃亡到虢国。同年秋天和冬天,虢国因此而两次进攻晋国,但都未能取胜。 晋献公十年(鲁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7年),晋献公准备进攻虢国。士蔿劝晋献公说:"不行。虢公骄傲,如果突然和我国交战而得胜,就必定会丢弃他的百姓。他失去群众然后我们再去进攻,即使要抗拒,有谁会跟他呢?礼、乐、慈、爱,这是作战所应当事先具备的。百姓谦让、和谐、对亲属爱护,对丧事哀痛,这才可以使用。现在虢国不具备这些,多次对外作战,百姓必会气馁。" 先见之明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自己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赵夙驾御战车,毕万担任护右,出兵灭掉霍、魏、耿三国。晋军凯旋之后,晋献公下令给太子申生在曲沃建造城墙,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并任命他们担任大夫。士蔿对太子申生说:"太子您不能再做继承者。把先君的都城分给您,而封给您卿的地位,预先把您推到群臣的最高地位,哪里能够继位呢?与其得到罪过,不如逃走,不要让罪过到来。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而且俗话说:'心里如果没有毛病,何必担心没有家?'上天如果保佑您,您就不要留在晋国!"但太子申生没有听从士蔿的劝告,最终遭到晋献公宠妃骊姬的陷害,自缢而死。 主要成就士蔿是晋献公的心腹之臣,曾帮助晋献公诛杀桓庄之族,主持扩建绛都,使晋国政权大为巩固。 趣闻轶事当初,晋献公派士蔿为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在蒲地和屈地筑城,施工过程中一不小心,将木柴掉进城墙之中。夷吾把此事告诉晋献公,晋献公派人责备士蔿。士蔿叩头谢罪说:"臣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然跟着来到;没有兵患而筑城,国内的敌人必然据作守卫之用。'敌人既然可以占据,哪里用得着谨慎?担任官职而不接受命令,这是不敬;巩固敌人可以占据的地方,这是不忠。没有忠和敬,怎么能奉事国君?《诗经》说:'心存德行就是安宁,宗室子弟就是城池。'君王只要修养德行而使同宗子弟的地位巩固,哪个城池能比得上?三年以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谨慎?"士蔿退出去赋诗说:"狐皮袍子蓬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翁,究竟是谁我该一心跟从?"但最终城墙还是修筑完成。 史书记载《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