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Jamie Chamberlin 编译:知我心理 口口口 来源: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eely Kolmes博士是一名推特的铁杆用户,她发现,很多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会在网上泄露来访者的隐私。例如,她在推特上关注的一位心理治疗师发了一条“引自今日来访者的话”,另一位治疗师则在Foursquare(一个分享使用者地理位置的网站)上“打卡”了一座桥的位置——她当时正在那里给一位驾驶恐惧的来访者做暴露治疗(exposure therapy)。 “这真的让我感到心惊肉跳。我当时感觉,‘任何看到这条动态的人,都可以立刻找到这个地方,去围观你和你的来访者了。’”Kolmes说。Kolmes是2010年第一个为自己的执业建立社交媒体规则的心理工作者。 似乎,心理咨询师和现代的许多习惯网络社交的人们没什么不同,都会在Facebook、Instagram和其它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一些工作日的点点滴滴,来寻求他人的支持,或者为自己取得成就而庆祝。但是那些让想推广节目的名人大咖看起来更真实的内容,对于保密性作为基本伦理的心理工作者来说,却需要额外警惕,专家说。在很多情况下,公开谈论来访者或患者都是无礼、不守伦理且有违法风险的,即使你的措辞再模糊——同事和朋友都可以轻易猜出你在谈论谁。 Kolmes说:“即使我们只是说,‘我和下午3点那位来访者今天的咨询小节超棒的’,我们可能也不会意识到,在社交网络上关注我们的人可能立马就会知道谁在3点钟见了我,更不必说细想一下那位来访者本人看到后的感受了。” 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过多信息的心理工作者有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社交账号可能会被来访者看到,或是和来访者的熟人互关。然而,Kolmes的研究和经验表明,这种事情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在2012年《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的一项研究中,她和Daniel Taube博士调查了227位精神健康从业者,了解他们是否在网上搜索或招募来访者。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试(28%)说在网上意外见过与来访者有关的信息,比如看到来访者的推特被互相认识的人转发,或者发现来访者的帖子出现在朋友的Facebook时间线上。 APA伦理委员会主任Stephen H. Behnke博士说,为了专业地与来访者保持联系,受训中的心理咨询学员应该尽早学会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保密。他说,只有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且出于法律目的时,分享来访者的信息才是可以的。有限情况例如与他人合作提供治疗,或是出于安全考量。 “每当心理工作者或受训学员分享信息时,他们都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披露这些信息?’”Behnke说。如果是单纯地与朋友家人分享你的经历,你就没有在维持行业的专业和伦理标准。“分享你的一天,的确是很棒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你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和你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做这样分享的代价是大不相同的。” University of Kansas临床儿童心理学项目的教授Michael Roberts博士说,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可能不知道他们何时跨越了不专业的界限,以及应该如何警告学生不要这样做,于是他帮助起草了该项目的社交媒体政策。 他说:“就像很多伦理规范一样,硬性的规定仅仅是指导,关键在于你如何将它应用到一个可能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定情况中。”换句话说,仅仅因为你的督导师或教授没有特别告诉你——不要在Facebook上谈论患者或来访者,在帖子里回忆研究被试遇到的健康方面的困难,或者在推特上发“刚看到一个创伤案例”——并不意味着这些事就不是违禁的。即使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高校教职人员(或成熟的临床工作者),也无法预测受训学员会以何种方式陷入伦理的泥潭。 Iowa State University的Daniel G.Lannin和Norman Scott博士在2013年的《心理学职业:研究与实践(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关于社交网络伦理的章节中中写道,如今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次数超过了他们的督导,并且在新兴科技方面拥有更多的经验。 Jeff Cain是University of Kentucky药学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发表过几篇关于线上专业性的论文。他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虚构的Facebook页面,来对他们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这些页面上有一些有违专业精神的发帖,比如“药剂师 = 高薪人群,主要工作是把药品分发给白痴们,忍受他们有多糟糕!”Cain敦促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他们的“隐形读者”——那些他们已经忘记互相关注过的人,朋友的朋友,甚至是他们可能在未来成为朋友的人,任何人都可能会阅读到他们的以前发布过的内容。 Roberts给他的学生和受督导的治疗师上过类似的课,警告他们不要嘲笑来访者,或不经思考就发表针对来访者的言论,比如,“兄弟,我今天过得简直糟透了!我见了一个就像从地狱来的来访者。” Pepperdin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APA出版《从临床督导中得到收获:给实习学生和实习治疗师的指南(Getting the Most Out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A Guide for Practicum Students and Interns)》一书的合著者Carol Falender博士说:“心理工作者和受训学员们在线分享太多的信息,可能会带来问题。”她看到,人们在通过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经常光顾的线上讨论区寻求转介时,可能会泄露来访者的隐私。 她说:“人们会说,‘有个住在某某城市的孩子,母亲是一名教授,父亲是一名律师,这个孩子总是咬东西,我想他可能遭受了虐待,我想帮他们找一位心理治疗师。’”但问题是,这是在一个面向数百人的网络上发出的帖子,而且这些信息是可能会暴露来访者身份的。” APA伦理委员会主任Behnke说,出于教育目的或转介请求,有一些方法可以掩蔽来访者信息,而不仅仅是改变来访者的性别或年龄。他建议新手治疗师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向督导或者学校导师征询建议。他说:“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用的信息,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Behnke说:“哪怕是来访者选择分享信息,也并不会在任何一重意义上减少心理工作者应担负的责任:心理工作者应当以一种合乎伦理的、适当的、保持尊重的方式对待来访者的相关信息。” 最后,Roberts说,归根结底,新手和成熟的心理工作者都需要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人们总是需要扪心自问,‘我有能力(在社交媒体上)做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分享来访者隐私),但我应该这样做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