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下我关于“上热下寒证”的理解。 通过临床观察,当今上热下寒之病人特别多,一般症状表现为: 头昏脑涨,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心情烦躁不安,失眠,腹痛腹泻,双膝以下凉,尤其足冷等。 如果清上热,下边更寒;如果温下边;上边火更大,处理起来很棘手。 首先要明白,人体心为离卦,二阳夹一阴(真阴),肾为坎卦,二阴夹一阳(真阳)。 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相交,是谓云雨”。 子时一阳升(阴随阳升,地气上为云),肾阳携带肾水上升至心,使心火不至于太盛(火主动,太盛则心烦意乱,失眠,各种上热证出现) 午时一阴生(阳随阴降,天气下为雨),心阴携带心火下行至肾,补充肾火,使肾水不至于太寒(阴主静,太寒则腹泻,下肢冷)。 心火下降过程中温胃土,肾火上升过程中温脾土。 这就是心火和肾水在体内的运行规律,由此看来,治疗上热下寒单纯治疗上,中,下。都不是最佳方法,应该上中下同治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