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ES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研究应用——最重要的1%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30
单基因遗传病指由单个或单对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目前全球已知明确致病机制的人类基因疾病约7000种。尽管每种单基因病均属于少见或罕见,但这类疾病的积累患病率相当可观,全球新生儿单基因病的患病率约为1%。


常见的单基因病有短指症、地中海贫血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出现,可以准确检测到基因组以及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区的常见及罕见变异,极大地促进了疾病基因的识别。


1

研究方法

在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家系连锁分析法及定位克隆技术是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患病亲属的人数有限,或不外显、外显不全,或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则连锁分析多半失效,这是单基因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常常难以克服的'瓶颈'。


然而,对全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分析,所针对的是与疾病最相关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区域,捕捉的是疾病大部分致病突变信息,具有所需样本数量少、低费用、高通量的优势和特点,故可以大大加快鉴定人类疾病基因的进程。


另外,对于外显子数目庞大的致病基因(如DMD、FBN1、PKD1等),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则比传统的PCR+Sanger测序法更为经济。单基因病研究思路根据样本情况不同,可分为家系样本和散发样本研究 。


2

样本选择

思路

家系样本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1),样本建议选取4例以上case;或者选取至少2例case和1例control。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样本建议选取核心家系的case子代和3-4例双亲个体。伴性染色体遗传,样本建议选取合适的亲代和子代作为case。


散发样本

收集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样本,进行关联分析。建议20例以上case,同时需要有对应的control。


图1 某患病个体家系图

3

技术路线

图2 艾吉泰康全外显子捕获流程图


按照以上技术路线将得到实验相关结果,但在整个流程中,样本类型、DNA片段长度分布等每一步都会对后期的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捕获作为整个流程中最关键一步,捕获平台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考虑探针的捕获效率、覆盖度和特异性,还需关注一些特殊区域(高/低GC、重复区域等)探针的设计。


为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艾吉泰康AIwholeExome全外产品对全外显子区域进行了全覆盖,对CCDS、Ensembl、GENCODE等基因结构数据库和ClinVar、COSMIC等疾病数据库均达到高覆盖度,并且对高/低GC区域进行了探针设计和优化,同时保证高捕获效率。


4

生物信息分析路线

图3 艾吉泰康全外显子下机数据家系分析流程


1)进行变异注释,判断变异位点的有害性;经数据库的注释后,结果一般涵盖突变定位、类型、频率、生物学功能、代谢通路、有害程度打分、人群频率、遗传模式等信息,可以综合判断突变位点的重要程度。


2)针对研究目的不同进行如家系分析、关联分析等。家系分析需要家族内的样本,根据遗传模式过滤相同的遗传背景,能够更精确定位致病突变;关联分析适用面广,但是需要较大数量的case,才能降低假阳性率。


5

 案例解析

图4  首次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出滑脱遗传家系基因SLC26A2的突变(A)并在散发病例中验证(D)


艾吉泰康蔡万世博士与西联合,通过对两个滑脱遗传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开展先天性发育不良椎弓峡部裂患者的致病基因研究。研究首次发现了硫酸盐转运因子基因SLC26A2的2个新型错义突变(c.2286A>T,p.D673V;c.1922A>G,p.H641R),且都位于Stas结构域保守区。相比于野生型细胞,转染突变SLC26A2的CHO细胞硫酸根吸收活性显著下降,证实了这两个错义突变的致病性。


同时,为进一步助推靶向测序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上的更多应用,艾吉泰康特推出低至1150元/样本的AIwholeExome™全外显子解决方案底价促销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