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半梦书斋 2019-01-30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在全民重口味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平淡的美好了,包括我自己。最近吃的味道很重,喝茶都喝不出味道来了,非要一些有劲道的茶才能把我激活。

整个人都迟钝不少, 我和老师喝了一下午白茶,他喝的津津有味,我喝的毫无感觉,之前白茶的素朴清淡之美,现在突然变得毫无美感了。茶没变,人变了。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有时候白茶,是检验一个人身心状态的好朋友。可能是今年我过得太刺激了,对这些无刺激感的茶,已经无感了。还好白茶提醒了我,“觉”已丧失,“觉”者,觉也。“觉”者,睡也。很多人都在现实世界中睡着了,每个人都有叫醒自己的方式,茶是方便法门之一。想起诗人李德武写的诗:

《逆光》

面对绝望和痛苦

说出的废话已足够多

巧言是最后的恶

简单些 婆罗花开于一念

终极诗意不增不减

增减的只是泪水

努力活着 以便写诗

长时间不写

我就是一个死人

需要写一首诗把自己救活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我也需要一杯茶,把自己救活。救活之后,才能感受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才能品出白茶的“清欢之美”。

我的古琴编曲老师,曾经用一个音,在钢琴上弹出了一首快乐的森林清晨曲,时而如鸟鸣,时而如小溪,时而如瀑布,真不敢想象,整个乐章只有一个音,就像是用一把青菜,做了一盘大菜,用最少的食材,成就了最高级的美味。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原来,越简单,越高级,越轻松;越复杂,越累,越不得自由。学泡茶,从失去自由开始,要回归自由结束。何为回归自由?不再用力,让自然,自然发生。很多事不能太用力,太用力,必定会产生一种非自然的反作用力,甚至会伤到自己,而且不长久。

人在放松时,气脉才是畅通的,中国艺术讲究心法、手法、气法,好的艺术都可以贯气,琴棋书画诗花茶,都是以意引气,以气贯之。一团和气,非常重要,自己首先要和自己和谐,比如弹琴,古琴的泛音,越放松越好听,比如谈情,越简单越悠远。世间事,多半素极而绚。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现代人吃多了大餐,还是向往清粥小菜,看多了繁华,就想回归质朴。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繁华复杂的物质背后,常常是难以言表的精神空虚。过分追求繁华的人,或许只是不想内心的空虚被发现。需要外在的繁荣填补内心的空洞。南怀瑾大师说:“每当时代无可救药,总是道家拨乱反正。”在这个迷乱的时代,我们太需要大道至简的心法了。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人借助茶这个方便法门修心,到底最终要的是什么?

中国茶人问日本茶道大师:“你们为什么不开学校,收很多徒弟,这样可以有更高的收益?”日本茶道大师说:“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一定要避免被名利诱惑的。” 真正的艺术,是要和商业保持距离的。 所以当代日本能出很多真正的艺术大师,因为他们可以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中国人喜欢做大做强做广,年纪轻轻江湖上就赫赫有名,日本人喜欢做小做精做深,常常壮年孤寂,老年得志,在日本表演茶道的都是年纪很大的老茶人。

他们那种经过岁月锤炼过的气韵,沉稳宁静,不急不躁,不悲不喜,没有表演前,就已经是一种艺术享受了。日本茶人诧异于在中国表演茶艺的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未经日月洗礼过的美转瞬即逝。 岁月,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艺术,带走的都是浮云。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一呼一吸间,转眼又是一年过。年底演出多,但今年很果断的推掉了几场表演,虽然利润丰厚,但以消耗自己为前提的名与利,和以肝郁为前提做一个好人,都是一样的不值得。过分用力,到头来也都是要还的。一年到头,留点时间给自己,品一品生命的“清欢”吧……

学茶,耐得住寂寞,品得了“清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