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优课 | 刘卫平:突破语言表达——遣词技术

 浅酌低吟1 2019-01-30

引言



如何优化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本节课的设计从语言的构成要素——词语出发,采用借用的方法,精心遣词。其中最主要探究动词的择用,借用三类动词:他事物动词、动作性强动词和情感性强的动词,对凡俗的词句升格,提升语言表达的品质。

——刘卫平



教学实录

突破语言表达——遣词技术

执教:中山市实验中学 刘卫平  


一、例句导入

师:这节课主要讲作文的语言表达。先问同学们一个“低智商”的问题:

太阳从地平线上     起来。多媒体展示

     大家快速回答!

(齐):升。

师:大家反映很快,不过大家的回答只能说明我们的语文水平还是小学层次。

生呵呵笑,脸上露出疑惑。

师:大家想想能否用其他更好的词来替代?

(七嘴八舌):爬、挪、喷、冲

师:大家这次的答案明显要比之前的答案好。我也想了几个答案:露、钻、爬、亮、挤、长、喷……(多媒体展示

师:可见,语言运用中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选择性。下面我们看看大师是怎么表达这一意思的。多媒体展示

不久,太阳把早露推开,光明照遍了大地。(语言大师老舍《蜕》)

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呈现 突破语言表达——遣词技术”

师:何谓?何谓遣词?

生:派、送,遣词,指派送词语。

师:本节课主要探讨派送、选送词语的问题。


二、感知美句

    多媒体展示四个句子

    1)人们总喜欢用分数为学生贴上标签,将分数与“好生”、“差生”对号入座。(刘卫平2016年高考下水作文)

2)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58分标杆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开头)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4)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大家关注划横线的词语,发现句子中的这些词语有什么共性呢?

生:形象生动,新颖独特。

师:没错,这些词语本身可能不陌生新鲜,但是用在这种语境之下,就让人觉得几分陌生新鲜,让人觉得新奇可以说,用词新鲜是任何一位作文高手的秘密武器。因为用词新鲜就不会使读者觉得审美疲劳。

多媒体展示

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亚里斯多德

师:那么如何让自己的用词遣词新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重要手段。


三、遣词技术——借用

师: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遣什么词呢?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其中动词最活跃。今天这节课主要探讨如何派送动词。遣词的方法多多,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借用。即借用其他动词来代替常规动词。

师:为何要借用其他动词呢?

(生一脸茫然)

师:从写作心理的角度来说,写作中,语言表达往往具有套板反应,即习惯性反应,这种套板反应创作的;写作时,大家喜欢用大众化词语,可是,作文需要小众化词语点缀,需要小众化、陌生化的词语复活句子。借用动词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三种:

(一)借用他事物的动词

1.描写甲事物的动词,借用描写乙事物的动词。

多媒体展示

例句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出来。(朱自清《春》)

师:这个语境下,情况下会选哪个动词?

生:

师:可是这里却用“钻”字,“钻”的用法和妙处何在?“钻”本来是用来描绘动物或人的动词,这里却用来描绘植物,打破惯性思维,意蕴更为丰富强调不知不觉、不经意的意思。与“长”相比,“钻”的意思当然更为丰富,所以说语言不仅要表达思想,也要制造思想。

多媒体展示

例句2:鹰击长空,鱼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师:通常情况下,会选哪个动词来描绘鱼在水里活跃的动作?

生:

师:作者这里却用“翔”字,用字非凡,出乎意料,哪位同学来分析这里的“翔”字有何妙处?

(举手):“翔”本用来写鸟的,却用来写鱼,临时借用了其他事物的动词,实现了超常规表达,给人阅读美感。

师:恩,不错。不过它比“游”还多了一层意思,写出了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活动状态。

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对词语进行升格。这是我们同学在考场上写的句子。

多媒体展示

原句:年幼的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而离世。(9班肖雅丹)

升格句:年幼的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而       

凋谢如星辰一般陨落

生:落幕、凋谢、陨落

师:我们对这三个新颖的字来斟酌下,“凋谢”最好,将本用来形容花的动词借用来描写人,很得体。“陨落”不大适合于孩子离世,若是前面加一点修饰词,可能会得体。“如星辰一般陨落”是不是很好?

(齐):是!

(掌声响起)

2. 描写抽象事物的动词,借用描写具象事物的动词。

多媒体展示

例句1:一股悲酸从心里到眼上,但是不好意思落泪。(老舍《文博士》)

师:句子中的“悲酸”是抽象事物,一般来说与之搭配的动词不会是“走”,但是却大胆地用“走”,使得悲酸的流露更有可感性、动作性。若是大家常规表达,选用什么词语?

生:表现、呈现流露

师:此类动词常用于描绘抽象事物这里用了描绘具象事物的动词,不仅可以选用“走”,也可以换成“流”“喷”“涌”

多媒体展示

   例句2: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邓琴《纸上故乡》)

   师:这里一般用“曾有过”之类的动词,“飘过”本是用来描绘具象事物的动词,用在此处,使得整个句子表达活灵活现。

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对词语进行升格。这是我们同学在考场上写的句子。

多媒体展示

   原句:乔布斯的创新理念成就了一个令人敬畏的苹果公司。(9班朱伟连)

  升格句:乔布斯的创新理念       了一个令人敬畏的苹果公司。

      (照亮、书写……的传奇、托起……的辉煌)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成就”可以换成哪些更好的词?

生:铸造、铸就

师:同学们的答案不错,看看老师写的几个答案,你们满意吗?

(齐):满意!

(掌声又响起)

师:我们将很凡俗的动词“成就”升格为其他的几个描绘具象事物的动词,实现了这了不起的一跃,然而正是这一跃,使得语言表达华丽转身。

(二)借用动作性强的动词

师:有些动词具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而这类词语更容易给读者审美感官,震撼力也更强。

多媒体展示动作性强的动词及其短语:

1裹挟、手捧、封存、填补、采撷、泅渡、镌刻、锻造、浇灭、嫁接、奏响、坍塌……

2构筑……大厦、 贴上……标签、扣动…扳机、刺痛…神经、打通……隧道……

3掇拾记忆、反刍往事、咀嚼青春、垂钓满分、播撒智慧、绑架善心、铺满温暖、触摸品性、驱逐理性、拔高分数的价值……

(生齐读)

师:动作性强的词语容易给读者呈现一幅刺激人心的画面,给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都很强。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句子来对比分析。

例句1:狭隘的思想会破坏脆弱的亲情。                

升格:狭隘的思想会撕裂脆弱的亲情。

师:“撕裂”的对象本是有形的物体,呈现给我们的是极其严重的摧毁物体的场景,该词动作感极强,显然表达上胜过于“破坏”一词。

例句2:这幅漫画引发了人们心灵的震撼。          

升格:这幅漫画引爆了人们心灵的震撼。

师:从表达效果来看,“引爆”一词“引发”更具冲击力,更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避免通俗词的使用下面我们运用上述方法来对同学的作文语句进行升格,大家觉得选用什么动作性强的词语合适。

原句:司马迁记住父亲遗命,实现人生价值。  9班余小丹)

升格句:司马迁        父亲遗命,        人生价值。

              (手捧)         (锻造)

生:铭记、镌刻;竖起、树立

(三)借用情感性强的动词

师:也有些动词本身蕴含着鲜明的情感色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情感涟漪。下面通过几组词语的对比,品析情感性强的动词特点。

对比下面几组词语,意思基本一致,但后一个动词显然更具情味,更具冲击力。多媒体展示

伤害大地——羞辱大地

阻碍优秀——扼杀优秀

破坏孩子的天性——剿灭孩子的天性

影响社会文明——亵渎社会文明

改变教育——异化教育 

类似的动词还有阉割、盗走、偷袭、皈依、禁锢、葬送、吞噬、救赎、瘦损、屏蔽、粉饰、刷新……

(生齐读)

师:下面是我们同学的作文句子,选用刚才列举的那类词,将划横线的词语进行升格。

原句:在功利与浮躁浇筑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灵魂日益淡薄。(9班张晨昕)

升格句:在功利与浮躁浇筑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灵魂       

(日渐瘦损)

生:日渐瘦损

师:回答得非常好,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生微笑)

    师:不仅仅动词可以通过临时借用而使语言变得摇曳多姿、活力四射,其实,其他词性的词语,比如名词、形容词和量词,也可以通过临时借用而转换语言表达系统,使我们的语言走出常规表达的死胡同。


四、迁移训练

    师:下面我们斟酌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对比哪个词最合适。

1. 小草长得       

(灿烂、嚣张)

   (先让学生考虑下,再呈现出“灿烂”二字,学生有点失望,“唉”声一片。)

师:我早已想到大家会对我第一个答案不满意,但是大家看看第二个答案如何。

(学生非常满意,面带笑容,自发鼓掌)

2.        离愁孤单       在窗口。(方文山《东风破》)

(盏)     (伫立)

师:大家根据语境推测这里选用哪个量词和动词?

生:缕、团;站立、倚靠

师:其实大家选用的词语也不错,这也告诉我们:用词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比如说:今天大家认真听课。”若是我们换个更好的说法:今天大家贪婪地吮吸课堂营养。

    (生面带诧异)

3. 埋头看书时,忽然觉得毛茸茸的大腿上,有挖掘机之类的东西在施工,低头一看,好家伙,一     硕大的蚊子,早已     通红的肚子,依然在我     的大腿上,专心致志地     我的血呢。

(头) (腆着)  (惨白)  (放)

师:同桌商量下,用哪些好词来填空。

(学生的答案大体与原词一致)

师: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很难接受这种借用其他词语来表达的方法,因为可能会认为我讲的东西在与小学老师做对。其实,我们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词语,在同一个语境下也可以选择许多的词语,因为词语具有弹性,词义的伸缩性、联想性。

师:但是,我们主张选用那些新鲜陌生的词,但是不是越陌生越好呢?

生:不是。因为太多陌生,别人就无法理解。

师:没错,若是词语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熟悉度,那就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因此,真正好的语言往往是行走在熟悉与陌生之间。

师:虽然讲的遣词方法很有限,但希望能开启我们一个新的话语系统。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斟酌用词,并反复训练。下面我们对一段语言进行升格训练。


五、课堂训练

多媒体展示

原文:当下,一个知识盛行的时代。对于轰轰烈烈的教育,分数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为此自豪,但也为此苦恼。

(学生三分钟内写好,交流答案。挑选一个较好文段来展示)

    学生升格俯瞰滚滚红尘,在一个知识溢满的时代。对于波涛汹涌的教育,分数频频冲刷着心灵的礁石,令莘莘学子或微笑或流泪。

老师升格:当下,一纸知识盛行的时代。对于急流奔涌的教育狂潮,分数拉紧人们的神经,成串的学生为此高歌,但也为此断肠。

师:其实,我们在平时写作时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特定语境下非常规的词语来表达,实现超常规的表达。不过,平时阅读要注重积累一些高质量的词语,丰富我们的词库。反复训练和实践,将高质量词语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这样你的作文表达才会前进一大步。

教学反思

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俨然脑门洞开,都在感慨原来讲述语言还可以如此讲。可以说,这节课为我们的写作和写作教学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

如何润色语言表达?这一直是困恼在我作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于是在平时阅读中有意观察那些美言美句,积累那些经典词句,于是归纳整理,找出经典词句的共性,概括出主要方法,提炼出核心概念。在对写作的遣词有一定心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遣词的一种主要技术——借用,目的是使语言表达实现超常规表达,让语言表达华丽转身。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借用中的三种方法,每种方法没有停留于单纯的方法阐释,而更多的是通过具体例句来分析,通过与原词对比,真切地洞察到升格词的美妙之处;同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将班级学生的作文句子进行升格训练,与学生一起探讨语言表达,没有拘泥于一两种答案,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一起探究答案。其中老师的示范没有缺席,老师也敢于拿出自己的答案与学生的答案较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与自己一起奋斗,也树立了老师的威望,提升了对老师的敬佩指数。个人觉得,这三种方法还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效性,我没有止步于空洞地指导和说教,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引导,让学生在感悟、分析和训练中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可以说,整节课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大有裨益。

从师生互动来说,本节课令人非常满意,学生表现非常踊跃,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性非常强,对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关注度非常高,真正实现了课堂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教学目标。个人觉得,本节课具有紧凑性、流畅性、变化性特点,整个课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高潮迭起。像水一样流淌,有时清澈宁静,有时深邃汹涌,有时波光粼粼,有时惊涛骇浪。我的课堂有一个价值追求,那就是制造两处以上的笑点或自发掌声,本节课也如此,如当我在讲“小草长得    ”时,首先呈现“灿烂”这个答案,学生明显不满意,后面亮出“嚣张”这个答案时,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记得著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写了一篇短文《好课堂好教育》,他认为,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我想,这节课还是做到这两点,至少可以说我在追求着“有趣”加“有效”的好课堂。

当然,单纯地一两节课无法突破语言表达,还得靠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因此,这样的课堂少不了后面的大量跟踪训练和老师示范指导。就本节课而言,不足之处,可能在技术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应该力求让技术流程化,尽情绽放技术的力量。

(注:本文已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12期)

嗨,这里是“技术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官微,欢迎长期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